sublexical20132013-06-06 16:42:58

最近,对儿童性侵犯的事件,在中国媒体上突然大规模地被披露,人们一时间有点懵了,对中国教育的质疑有多了一个巨大问号。然而,性侵儿童并非是孤立现象,性侵儿童,是对成年人对未成年人通过诱拐、肢体接触、拍摄色情影像、性交等行为,为自己获得性快感的行为。 

 

在英国,这个对儿童心理学研究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国家,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也被一桩系列性侵幼女案件所困扰。吉米•萨维尔是BBC著名主持人,已于2011年去世,生前被封为骑士,并与撒切尔夫人、查尔斯王子关系很好。就在他死后的第二年,媒体就爆出萨维尔在BBC工作期间,甚至到他去世,对近300多名幼女进行过性侵犯。而BBC和警方对于萨维尔性侵犯行为,几乎置若罔闻。这起事件已经极大伤害了BBC和警方声誉,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出来。 

 

在英国对于性侵幼童的报道,几乎成了媒体一个固定主题,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报道。在欧洲和北美,类似的报道也不少,但并不代表这些地区儿童被性侵情况非常恶劣。这种密度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是提高了社会对于性侵幼童事件的警惕。 

 

一份2009年的调查,对儿童的性侵犯行为进行过一次综合分析。在22个国家中,性侵犯儿童的平均发生率,针对男童是7.9%,女童是19.7%。如果按照地区排列的话,非洲地区最高,欧洲地区最低,北美和亚洲排在第二、第三。令人吃惊的是,这份调查还发现实施性侵行为的人,主要是孩童的家人(30%)和熟人朋友,比如家庭朋友、保姆或者邻居(60%),陌生人仅占(10%),对于这类人,临床心理学上把他们诊断为一种精神障碍,也就是所谓的娈童癖(paedophilia)。在西方国家,对于娈童癖的处理也是极其严厉,在英国,往往会公布这些人的身份,提醒家长注意。 

 

另外,从受害的未成年群体来看,除了针对幼童的娈童癖之外,还有针对少年(11-15岁)、青年(15-19岁)的性侵行为,分别被称为hebephilia和Ephebophilia。因此国内在报道案件时候,可能要注意这些区别。 

 

按照平均发生率来看,性侵儿童行为发生率是很高的,高过我们经常听到的阅读障碍、语言障碍。不过,这份分析,在技术采用了“元分析”方法,就是把很多不同研究综合在一起分析。因此对于发生率的计算,可能有些问题,因为在不同研究中,对性侵行为定义不同,导致了计算发生率不一样。 

 

即使如此,这足以提醒我们对性侵儿童事件要有一个警惕,特别是在今天中国教育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所有报道,都是发生在中国中小学。有些行为已经完全超越了一般意义性侵,而是几乎长期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伤害,而施暴者就是为人师长的成年人。 

在英国中小学中,对于性侵儿童,已经建立了相对完整的预防措施,也普及一些生活常识。比如,成为中小学教师或者从事一些儿童有关研究,你必须通过他们的CRB(Criminal Record Bureau)检查,也就是犯罪纪录检查,防止有前科的人进入涉及儿童工作队伍。 

 

在日常生活中,校方和父母也会有意识地注意对子女保护。笔者曾经遇到过好几次情况。有一次在幼儿园时候,幼儿园阿姨就明确要求不要拍摄孩子照片,不过幼儿园会根据家长要求提供相关照片。到了小学阶段,这样的规定有所松动,在学校活动中,可以拍摄活动照片或者录像,但是最好只是针对自己的孩子,如果是涉及到其他孩子,不要上传到社交媒体上。 

 

很多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在做招生广告时候,会使用自己学生的头像和照片,一般都会咨询家长的意见。我有两朋友,对使用自己照片态度完全相反。一位很愿意学校使用自己孩子照片,认为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另一位则担心这样公布孩子照片,会引起潜在的娈童癖的注意,所以从来不让自己孩子照片出现在学校广告上。 

 

对于性侵行为的预防和惩罚,是一个文明社会必须的准则。另外,这种保护也许要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里面来看:师生关系。就在五六年前,在英国中小学里盛行“不能触碰”的文化,这对于学生过度保护造成的负面效应。所谓的“不能触碰”就是老师未经家长允许,不能够接触学生的肢体。比如2008年一起案件,一位50岁的中学教师遭到一名12岁男生的暴力殴打,而其他同事因为害怕触碰学生引起麻烦,拒绝施以援手。最后这名老教师得到了25万英镑赔偿。 

 

对儿童进行性侵犯,这是一个世界现象。它有着长久的过去,在中国古代就有“娈童”之说,主要是成年男性对少年或者男童的性行为。这在古代的欧洲和中东也有类似的现象。现在所说的性侵儿童,范围更加扩大,不仅仅限于男童,更多受害者是女童。但是,对这种人类行为的研究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在十九世纪中期,一位法国医生开始系统地研究这个现象。在欧美国家,对于儿童遭受的性侵犯的关注,也是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开始的。 

 

今天在中国教育系统爆出这么多丑闻,简单地谴责和道德批评,笔者认为是其次的,甚至仅仅沦为媒体泡沫。首要的是,中国教育部应该对这个现象有一个全局认识,投入资源做一些全面专业调查,这调查由专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介入。对于目前发现的案件,必须要做严肃地处理,及时通报和披露,也能够起到提高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对性侵儿童的意识。 

 

笔者上面提到了2009年的分析报告中,就有7份中国的数据,发生率从0.2%到21.9%不等,这个巨大差异应该有技术上问题。不过从研究发表时间来看基本上在2002年到2006年之间。这说明对于中国性侵儿童现象研究,我们并不落后。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的研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教育部门? 

 

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中国教育主政者必须要意识到:随着社会复杂,人们生活水平挺高,对“人”的价值日益重视,教育不再是几张课桌椅和一块黑板事情,中国高速增长经济,必须要给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很多时候道德问题本质是经济问题和公共管理问题。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高街会消失吗?
  • 虎妈并非中国造
  • 五十便士的乐趣
  • 一个海不归的自白:我的中国胃  
  • 一个海不归的自白:北京的三天两夜
  • 板凳球迷2013-06-06 18:48:19
    这类事情哪都有
    shambles2013-06-06 21:29:59
    是不是人类有这种基因?
    板凳球迷2013-06-06 23:27:26
    很有可能,这种行为确实在全世界是普遍现象
    雪萤2013-06-07 00:24:57
    到底是研究心理学的,分析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