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rrocks2013-08-16 11:23:22
   
   德国《明镜》7月9日刊登《中国人被警告》称,文章作者在德国巴伐利亚如入住一家酒店时,收到酒店给的《中国人警告》,写道:“其他客人请不要受到中国人吧嗒吧嗒地吃出声和打嗝声影响,因为这是中国吃文化的一部分”,“如果想静悄悄地吃早餐,请在8点以后来”。对于为什么提前发《中国人警告》,该酒店经理解释说:“如果我们提前指出,就不会收到投诉。”
   
   作者并被告知,第二天早上6点半至7点半,有一个大型中国旅游团用餐,可能会夹杂“有别于欧洲传统餐桌礼仪的高噪音”。第二天早上6点半,他来到餐厅,看到中国游客用勺子拍打小面包,拿了椒盐脆饼后又放回去,蹩脚的英语没有对服务员说“请”和“谢谢”。一个厨房员工偷偷对一名德国客人说,“他们走时,我会很高兴”。
   
   该文在《明镜》周刊网络引起极大争议,旅德华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有网友认为这是“种族主义”歧视。而许多网友则认为,中国游客的坏习惯确实存在。中国人到底有这些毛病没有?外国人批评中国人这些不文明表现,是不是“小题大做”,是不是“种族主义”歧视?
   
   2012年7月28日,伦敦奥运新闻中心有块汉字标牌:“中国的记者朋友们,请照顾一下伦敦媒体中心的工作人员,如果你们想拍他们的话,请提前询问他们,尊重一下他们的私人空间,谢谢你们。”媒体中心本身是开放场合,为何不允许拍照?估计是与有些中国朋友不太注意尊重他人人格有关。
   
   中国人常常喜欢在公共场合喧哗紊乱,褒扬为“爱热闹”。在俄罗斯商场,俄罗斯人排队排得好好的,中国人一进去立刻乱作一团,柜台前拥挤不堪。饭店就餐,俄罗斯人悄无声息,中国人一到就乱了营,吆五喝六,噪音贯耳,俄罗斯人闪到一旁直皱眉头。而俄罗斯人即使喝得烂醉,也把空酒瓶放到垃圾堆去,离开几米远见瓶子倒了,又摇摇晃晃地回去把瓶子扶正。
   
   只要有中国旅客上车,俄罗斯大巴司机就把“禁止吸烟,乱扔垃圾”汉字标牌挂了出来。导游小姐说:“最喜欢韩国人,其次是日本人,最不喜欢的是中国人!”2009年韩国首都首尔也曾出现“禁止偷窃”中文警示,日本景点曾出现“用完厕纸请丢进马桶里冲掉”中文告示。
   
   中国人遇事喜欢用“大嗓门”“闹秩序”来解决。2008年10月北京广播电台几名主持人捷克旅游,在布拉格用欧元兑换捷克货币克朗时,发现价格不合理,要求店员退回欧元,但店员置之不理。中国主持人用手敲柜台玻璃,用柜台上银行卡密码器拍打,八名警察立刻过来把中国的主持人铐上手铐送到警察局,经中国驻捷克大使领事交涉,主持人支付1500捷克克朗赔款,才重获自由。
   
   公共场合闹“秩序”还是其次,发展到经济贸易闹“秩序”就坏了。2010年11月29日,俄联邦移民局莫斯科分局对“十月革命四十周年”大街07号院集体宿舍突击检查,抓捕50名没有身份证件的中国公民,在这些中国商人经营的羽绒服里取出了鸡脑袋,经营的中国皮鞋鞋底儿是硬纸壳,俄罗斯人大为光火,中国商人常常为此挨揍。
   
   2008年,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了50名中国留学生,原因是校方发现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包括毕业文凭英文证书等,“大部分”是伪造的。近年来中国海外一些留学生被形容为“除了护照都是假的”。2008年5月加拿大警方破获“最大型”伪造证件案,5名嫌疑人均是中国留学生,伪造材料包括护照文凭证书成绩单等。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中国留学生以此为业,开网店公开招揽生意。
   
   国人社会生活不知道“秩序规则”,不知道“造假”可耻,是有历史原因现实原因的。中国历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抢得天下就是王,败了天下就是贼。刘邦很流氓项羽很仗义,怎么样,好汉打不过流氓吧!既然如此,社会生活中谁不抢谁不夺?你要是按照秩序做事要吃亏,不造假生意就不赚钱。在国内没有秩序惯了,造假惯了,出国也这样,能不“被被被”!
   
   解放前上海滩曾有“中国人和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我们把它当做“帝国主义”歧视中国人的例子。现在想想,当初不准中国人进入公园,有没有非政治歧视的另外原因呢?例如乱丢垃圾,大声喧哗等因素?
   
   中国人在海外的不文明表现,是从国内带出去的。改革开放造假风气在国内许多领域愈演愈烈,产品有假,服务有假,广告有假,整改有假,法律有假,政绩有假,应聘升学评职称有假,论文文凭证书有假,假风泛滥成灾。这种现象使人想起“白猫黑猫论”,重经济轻道德的不良社会风气,不应该是三十年来更需要认真总结的题目?
   
   一个网友留言说,她老公随一个官员代表团去欧州旅行,把人家餐桌上的勺子偷拿回来,她和儿子火冒三丈,老公还振振有词说:大家都拿。从中国商人俄罗斯“被揍”,到中国旅客被外国人“警告”,到中国留学生“被驱逐”,直到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被标牌”,估计下一步就是“中国民族“被开除”。
   
   一个民族的部分成员过分自私物欲缺少公共场所常识,估计这个民族也要国际大家庭“被开除”了,海外形象混到这个地步,委实可悲!

lao.u1682013-08-16 13:10:10
可惜他们喜欢的游客越来越少,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商家只看钱。
deerrocks2013-08-16 16:26:08
哈哈, 老游摇身变愤青 ! 中国游客如果入乡随俗, 变成受欢迎的人不是更好?
lao.u1682013-08-16 17:24:48
中国游客不可入乡随俗, 大部分根本不知道外囯的"裕"。
lao.u1682013-08-16 17:26:50
更正:中国游客不可能入乡随俗, 大部分根本不知道外囯的"俗"
板凳球迷2013-08-16 18:25:59
写这篇文章的是一个纯粹的SB
板凳球迷2013-08-16 18:28:10
废话。中国游客里的极少数不能用“中国游客”来代替
deerrocks2013-08-16 18:30:36
您还挺会护短的, 习俗不是高深学问
板凳球迷2013-08-16 18:35:54
你用不着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你有什么可神气的?会说几句英语?在英国多呆了几年?SO WHAT?
deerrocks2013-08-16 19:09:23
你就瞎猜吧, 无可奉告
lao.u1682013-08-16 19:19:52
不是护短,"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
板凳球迷2013-08-16 19:37:34
我这人就这毛病。遇上实在的我敬重有加。遇上装腔作势扭捏作态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石川河2013-08-16 22:49:09
这种现象是有,但只是及少数人。 我刚参加了一个从英国出发的旅行团,大部分人都是从国内来的,还不错啊!回复:ZT: 中国游客海外何
shambles2013-08-16 22:51:07
顶!
lookatme..2013-08-16 23:02:42
我也顶一下,写这文章的人内心非常自卑
sublexical20132013-08-19 06:19:07
表现不同与如何看待表现不同,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