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2009-02-10 08:33:22


写在前面:

朋友在邮件里向我推荐这篇文章,可惜在邮件里看不到法国画家乔得
龙的中国水墨画,赶着到《华夏快递》去看原文和画。喜得十一他的
水墨画,趁元夕尚未过,赶快把它转贴上来,借以圆我的思乡之情。

我把原文里的绘画变换了一下位置,作为插图,放于佚名的文字间。
另外我修改了文中所有阿拉伯数字所代表的年份等,还是比较喜欢运
用中文的数字表达法用于文章中,也因此使排版好看一些。希望朋友
们不介意我这样信马由缰地编辑它们。

祝朋友们元夕万安!

娓娓写于零九年上元节之夜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我很喜欢法国画家乔得龙的水墨画。一是因为是他的西方画的功底很
深,他在中国水墨画上加上了立体透视和柔和的明暗效果,这种中西
结合的手法极具感染力。他没有用过大的反差,用墨浓淡相宜,保持
了中国水墨画的清淡、飘逸的风格。他的画的边缘都是淡化消失的,
很自然。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还有是因为他的取景非常别具匠心。他所选的小景很像一个小孩子的
注意力,其视觉只能观察到这么多,但是足以。其中的几个院门口的
小景,正是我儿时视觉记忆的真实写照,令我惊讶不已。我小时候曾
在绒线胡同住过。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的院门是深红色的,表面有铆
钉突起,中间是一个黑色的花瓶形状,门从中间打开时花瓶就分成左
右两半,门后有木头门栓,门廊很宽敞,是有屋顶的,尽头是深绿色
的木屏风。门口有门槛,左右两个磨损的石雕门墩和两个平台,还有
石条台阶,台阶两侧有像滑梯的斜面。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东绒线胡同离中山公园,人大会堂,西单商场都很近,生活方便,但
它又是一个非常僻静的街道,比一般的胡同要宽很多。我从两岁到十
一岁住在那里。在我混沌的儿时,曾经在那大门口度过了很多时光,
从台阶上往下跳,把把斜面当滑梯,站在石雕门墩顶上,在平台上看
小人书,玩箉,拍洋画,看行人,等卖冰棍的人来,看卖小金鱼人的
鱼挑子,当保姆被小贩们吆喝出来,和他们有生意时,我就有热闹看
了:看磨刀人磨刀,看锔盆人锔盆,看修雨伞的人修伞,看修搓板的
人把搓板的槽挖深…最兴奋的要数站在平台上起看从天安门游行后疏
散的人群最热闹,彩旗飘飘,服装鲜艳。每个星期天我乘校车回学校
时经过家门口,看亲人和玩伴在门口平台和台阶上向我招手告别,是
离家的伤感之中最后一个安慰的景点,羡慕煞那些住在家里的孩子,
知道了人的命运是不相同的。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直到看到乔德龙的画与解释,我才第一次知道知道门口这如此熟悉平
台曾经是上马石,在门外石墙上有一个孔,我和哥哥始终没有猜出是
做什么用的,现在终于明白了是拴马用的。记得临近的一个胡同叫拴
马桩,那边有一个小学叫拴马桩小学。在一个小孩的头脑里,从来没
想过拴马桩是什么意思,只觉得这名字不很现代,更不洋气,特别听
到是老北京人的叫法,觉得那不是一个很好学校。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从法国画家乔得龙的画,我第一次感官的认识到北京曾经是如此富有
的城市,这么多的人可以骑马,乘马车,家家门口有拴马桩,上马石。
只记得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我所生活的北京是一个极端贫瘠的城市,市
民生活极其简朴,不仅收入微薄,无法消费,更有消费即浪费,浪费
即犯罪的观念,全民被洗脑,为了建设社会主义,个人只维持最基本
生存,每人只有几件简单的旧衣服,除去简单床铺桌椅,几乎人人家
徒四壁,那时我还以为北京比万恶的旧社会时要强百倍。后来读到北
京过去曾是一个富有的城市,但没有形象的概念。记得见过不少东城
官家大院,规模很大,布局非凡,很多已经变成大杂院,一个院子住
几十户人家。心想这只是旧时少数官人的生活而已,没想到北京曾有
这么多的人家可以拥有或接待马匹。想象人们骑着马或乘着马车神气
地走在街上,去店铺,做生意,访亲朋,有自己的尊严和气派,北京
一定是透着富裕和生气的。我很感谢这个外国画家使我重新认识了我
的故乡北京。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两年前我带老公回国去看我的故居,一是怀旧,二是让他了解我的过
去。到了故地,发现人大会堂以东的旧建筑已经拆了一大片,建了一
个蛋壳音乐厅。幸运的是绒线胡同是幸存的最后一条街。两个拉三轮
车的人要我们上车游胡同,先拉了我们到故居门口,失望的是,红漆
门、台阶和平台都已消失,被两扇大铁门代替。看来是因为后来的住
户嫌旧门不够大,给拆掉了。大铁门没上漆,变面不平,形状不正,
锈迹斑斑,非常难看。灰色的房子和院墙年久失修,从外面看上去很
旧,很破落。虽然有点失望,但因终究曾是家,心情还是很激动的。比
起我另一住处如今已埋葬在一个立交桥之下根本无法怀旧要强。我的
另一处家已变成了大杂院,在院子中间凭空又起了一排房,加上到处
是简陋的自建厨房,拥挤破落像难民营,无法怀旧,只能凭吊。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这里起码故居还在!我们想进去看看,敲门后有一对中年夫妇看门,
说是部队住处,不能有陌生人进入。好说歹说,让我进去,老公被拒
之门外。院内房子的骨架还在,屋前的廊子也还在,都维修过,要比
从街上看好得多。有几间房子被打通了,我三岁时和保姆住过的一间
东屋变成了锅炉房。院子里原来有几个花坛是我小时候的玩耍天堂,
好奇的我天天钻在里面揪花折草,各种花儿却总是常开不败。现在花
坛夷被为平地,院子显得十分空旷。旁边一个不知何时盖成的红砖高
楼矗立在天,虎视眈眈的居高临下,把整个院子一览无遗。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出来后,为了让老公看看附近的北京胡同,我们坐上两个胡同游的人
的车继续走,刚一上车,一个车座被我老公一屁股坐塌,发现是纸板
做的。我只得和老公换位,我体重轻,坏的纸板座位还能勉强支撑我。
这回老公小心翼翼地坐下去。这两个人拉我们只走最窄最破的胡同走,
一路全是违章建筑,告诉说是“十八弯儿”,转来转去啥也没看到。
后来停在一个背静的地方与我们结账,要八百块钱。我虽不懂行情,
可也觉得不对,与他们争执起来,旁边有几个事先等在那里的同伙帮
他们敲锅边,气势汹汹,说人家蹬车出苦力,不能少给钱。老公要报
警,但不知号码。后来我被他们缠的烦,给了五百块走人,心想以美
国人力标准算不觉得太亏。走出胡同,到了天安门广场,我们看到很
多正常的胡同游的三轮车停在那里,明码标价是二十块,才发现他们
是没有执照的黑车,不敢走有景点的大胡同,只在没人的小胡同转,
还狠狠敲诈了我们一笔。他们一开始就打听我出国多久了,以了解我
是否好骗。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后来,老公说对我说:“我很佩服你。你小时候住的房子这么差,长
大的地方环境这么不好,你还能成长成一个出色的人。”他的话让我
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对答。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夏尔·乔得龙(Chauderlot),法国画家,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五日出生于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出身艺术世家,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西班牙人。
十一岁起在法国波尔多开始习画,但在大学期间主修的专业却是法学
和政治学。一九九零年起,他果断放弃了长期从事的工作,全身心投
入到他所挚爱的艺术创作中。一九九三年,他至中国定居,创作生活
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他的水彩画创作独树一帜,摈弃了色彩,
借助中国画的工具(毛笔和墨汁),只以黑白两色表现大千世界。

Image and video hosting by TinyPic

乔得龙是法国巴黎马莱斯艺术家协会会员。乔得龙先后举办了二十余
次个人画展,包括在北京、上海、香港和澳门的画展。他赢得的主要
奖项包括:十二次绘画比赛第一名,第三十八届贝济耶国际画展金奖,
艺术、科学与文学银质奖章,“法兰西功勋与奉献”银质奖章,第八
十一届巴黎冬季沙龙特别荣誉奖等。他的作品被法国波西博物馆等收
藏。

作者:佚名





阿尤2009-02-10 08:42:01
很有意境阿~~~妙不可言~~
Loveforever13142009-02-10 12:21:06
充满意境,谢谢娓娓的分享!
lili~2009-02-10 16:57:14
水墨画的意境朴实雅致,很喜欢~~!
娓娓2009-02-10 17:56:26
谢谢阿尤,艺术无国界,特别是用了中国水墨的画法。
娓娓2009-02-10 17:57:40
小永爱,我和你一起欣赏。周二心情好!
娓娓2009-02-10 18:02:03
lili好!我们都知道
一月的天气2009-02-10 23:00:53
图,曲,文字都很雅致,非常喜欢,谢谢娓娓,问好~
安静2009-02-10 23:35:29
水墨安静又怎会不喜欢水墨画呢?娓娓好,我收藏了:)
娓娓2009-02-11 00:19:22
一月MM好!这也是我很喜欢的文曲画,我们共同享受 :))
娓娓2009-02-11 00:23:16
水墨安静好!再给你一个链接:
安静2009-02-11 00:29:38
怎一个谢字了得~~:)
娓娓2009-02-11 05:52:08
谢安静喜欢哦~~ :))
jiefang2009-02-14 21:10:01
娓娓的文才一向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