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ly2016-03-09 17:03:10

6.9  大学春秋 –助教也算圆了半个梦

 

做一名老师是亚昌在回乡的73-75年期间,就曾经有过的念头。那时,为了避开某种生产队或是大队的安排,他当了一个多月的代课老师,教小学四年级语文。这短短的经历,使得他对教育事业更加感兴趣。这次留校,能使他成为老师, 心理自然感到欣慰。不足的是他最喜欢的专业是植物生理,这次留校未能进入生理组,有点可惜。也许是因为那个植物生理助教的位置早就圈给了另一位同学。不过植物组也不错,它是亚昌的第二选择,因为这毕竟是基础科学,它比专业课作物栽培和作物育种要喜欢些。 本来嘛,作为农学的毕业生,不喜欢专业而去喜欢基础课,好像不太合情理。不过, 如果想一想亚昌的 几年农民的经历和祖祖辈辈“农”字号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他的这一选择了!

 

于1982年2月份分配工作后,过了年就开始上班了。一开始,主要的任务是熟悉课程和增加对植物学的基础知识。 与此同时,就是跟着讲师和教授准备实验课。由于是只上了两个学期的植物学课程,学到的东西本来就不多,再加上基础课都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修的,学的知识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没办法,亚昌只好先把植物学课本通学一遍。当然也包括植物生理和植物解刨学了。接下来是如何尽快的熟悉研究植物的手段,即方法和技术。这一关比较重要,因为,要成为一名好的教授,他必须能够出研究成果。所以亚昌对这一方面的要求是明确的。

 

那时,植物教研组的实力还是不错的。 有一位全国有名的植物解剖学专家,周教授,在他的研究组里还有罗教授, 和几位精通技术的讲师姓陈,谢,夏和戴老师。还有一位是从前两届毕业留校的林老师。 这些都可以成为亚昌的技术领路人。 亚昌就是跟着他们先学习植物切片和染色技术。据说,在植物研究方面, 这个农学院在全国还算排的上名次的。 当然名声主要是由周教授建立起来的,植物解剖方面的图片也有被用在全国植物学的教科书中。所以亚昌的培训学习侧重于这个学科领域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亚昌除了自学,跟班学习植物学和解剖学外,还参与的学生实验课的准备,并代过几次的实验课。在正课上课时,他一般是坐在教室里和学生一起听讲。在 自修时,帮助辅导学生。

 

亚昌的助教位置还没有座暖,只有一个学期吧, 他就遇到了一个从没梦想过的机遇-出国学习。那是因为在1982年的夏天,省党委和政府决定自筹资金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先进国家去学习。省政府作出这一确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本省的经济和文化在全国都较为落后,靠国家选拔上的优秀生,出国名额是很少的。为了尽快的改善本省的经济文化状况,这是一项大胆的举措。它是亚昌的一生中的又一个转折点。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