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衣江2009-10-17 18:46:49

上图曾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临时指挥部的武昌胭脂巷11号 我与新同学在同室的那俩沈阳人离开的第二天晚,也离开北京.乘京广路火车,坐在很沉闷拥挤不堪的火车里,在昏暗车厢灯光下摇摇晃晃,费了一夜的时间把我们载到武昌车站.在队安排去市内接待站住宿.受接待站同志引导,乘渡轮过江. 九省通衢的大都市武汉是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渡过了江,在从辛亥革命武昌首义起,武汉三镇多次成为政治旋涡的中心,蒋介石叛变,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曾云集武汉,为保卫这临时迁移来的国民政府的所在地,共同抗击外来的侵重温了一次“中心”的美梦,虽然短暂,倒也喧闹过一阵. 自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5.16通知后,为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各地区革命群众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文革情节在各阶层洋溢着.很多串联学生离京南下首选武汉.后来在武汉发生的王力,关锋二O事件更使武汉名声大振. 在渡轮上眺望烟波淼瀚的长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这么辽阔浩瀚的长江.记得我父亲14年前就是从长江第一城的四川宜宾经重庆乘客轮穿长江三峡直达武汉,再从这里转乘火车到北京培训为留苏作准备的。他曾于1952年初春从川南长江第一城宜宾的临江门码头登上一膄小客轮,沿长江而下,经泸州到重庆,再换乘大客轮穿三峡到武汉。那时宝成,成渝铁路还未建成通车,出川大都是乘船沿长江东下,在武汉转乘火车北上。我父亲当时在发电厂工作,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为迎接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的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极需培养人才,被派到北京学习,再到哈尔滨进修俄语,为留苏作准备。 那个时代真是激情燃烧,令人振奋精神的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那是一个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整整几代人斗志昂扬,奋发图强,忘我劳动,艰苦创业的年代.我父亲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工作勤勉.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也很能干.1952年被提升为发电厂副厂长,入了党.他肯于下车间,经常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深受工人群众的爱戴,在工人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上级总是把他挑选到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去工作,他总是义不容辞地前是真要算是适材适所的称职. 正值三年生活困难时期,生活最艰苦的时候,1960年3月他被派往四川荣昌县的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解决发电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自备电厂筹备工作费了好几个月的光景.靠着不少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努力,大体上工程上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有一件事情却始终得不到解决.那就是发电机组始终发不出电. 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的技术负责人斟酌了好几个星期,还是作出了决定,春季后,第一把手亲自乘火车赴重庆,去请专业技术人员来厂解决这技术难题.在那时大家真的都有为国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充分发扬了全国一盘棋的大团结大协作精神.这是一种群体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不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能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共是发挥得很好的. 厂里负责人到了重庆,找到我父母亲工作的学校,父亲是学校管教学的付校长.很热情接待他们.特别安排在学校大会议室接待他们.大家一见面就像熟朋友一样,相互的话语都对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项目很关切.厂长请求支援,并婉转地向学校领导提出对解决发电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有无把握解决的担忧.事实上我父亲始终是有把握的.到那时,他已有在电厂基层干了近11年的经历.他 经历了技术上的那么多风风雨雨,应当有能力解决此一技术难题.当时的生活尽管是异常艰苦的,我父亲差不多每天清早一早出去忙于教学工作,要到晚上,才能够回家,群众和领导向来对于我父亲的工作是心悦诚服的.他对工作方法有周密的思考,处理技术问题准确果断,他好像永不感到疲劳,而一如一日,已成了规律性的习惯. 会后校党委决定由我父亲领队,随同厂负责干部坐火车即刻一同前往四川荣昌县的永荣煤矿自备发电厂,处理解决机组发不出电的问题.当晚到达工厂,天已经黑下来了.刚安顿下来之后,我父亲就到发电厂现场查看了情况.基本了解情况之后,他感觉着可以放心了.把他了解的情况向厂领导汇报,使他们也更加放心.然后他回去好好地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用完早餐后就开始紧张工作.我父亲检查后,发觉要钻进锅炉查看,他冷静地一人走向尚有余温的锅炉, 钻进锅炉查看.我父亲进入锅炉事故处理的范围内,发觉炉温尚高,冒着酷热仔仔细细查找,好不容易发现了故障.这是很感到欣慰的.这是一件很麻烦的工作,竟然要费如此大的工夫....当我父亲从锅炉里钻出来时,头发也烤焦了,脸也烧伤了. 请想想看吧,现在的厂领导能办到吗?他们年薪上百万,还要拿百万的年奖金,逢年过节,还要强行向在职与退休职工发放农民暴发户办的商场的没有东西可买的购物卷,伙同一起吃回扣一次就可达几十万,平时从不下车间的生产现场.平时尽是找借口,度假村开会,公款吃喝消费.向上级汇报时,尽是报功,夸夸其谈夸嘴. 请想想看吧,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才有如此的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才有如此清正廉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啊,皇天不负苦心人!忙了一整天的局面.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找出了技术故障,决定重新锅炉升火,开机发电,一次发电成功.时节正是隆冬,现场到处扬溢出胜利喜悦之情,工厂领导感激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恰逢四川水力电力厅厅长李克来现场视察工作,见此也感到很高兴,也很重视这次解决问题发不出电的问题. 李克是毛泽东时代廉洁奉公,紧密联系群众的好干部.在现场他很欣赏我父亲的解决实际重返大型发电厂主持工作的意思.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我父亲在成都市一个省级的研究所任副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管基建,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下,已开始盛行工程吃回扣了,用材料以次充好,建豆腐渣工程了,昧良心地捞黑心钱已盛极一时了.他一再告诫我们自己宁愿一身清贫,也不能要这样的不义之财.人民群众信任我们,把权力交给我们,把他们赖以生存安居楼房建成危楼交给他们,这是对人民极大的犯罪啊!就他负责建筑的职工住宿舍楼房是质量最好的,不接受回扣,用正规材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筑出了优质楼.经受住了去年汶川大地震严峻考验.楼房不裂缝,不变形.他的确是表现出了毛泽东时代干部清正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优良品德.我父亲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是使我都感到敬佩的. 自抗战胜利那年,就开始在发电厂从基层工作干起,参与了1949年建国后,新中国电力工业的创建.他的人生历程都浓缩在我们国家电力工业创业史中. 他属于是那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并且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人民共和国电力工力事业的老一辈科技专家.上个世纪90年代初退休后,还被聘请作技术工作,继续发挥余热.,他很高兴自己晚年还能为国家尽一份微薄之力.现终于彻底地告别了其贡献一生的电力工业,以自己的高龄在家安度晚年. 我站在渡轮船弦边上望着烟雾弥蒙着的长江,烟雾迷蒙着的武汉三镇,我所记得我的故乡蜀地的长江全不如此.它要纤细文静得多.故乡的长江依然对我很亲切,因为我是在长江边上长大的.滚滚波涛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今又是换了人间.看着武汉长江大桥雄姿,我不由得吟诵起了内容博大精深,思想境界高远,气势雄伟磅礴,很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开了一代诗风的毛主席诗词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只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了.江水那个清澈,我连水中的武昌鱼都看清楚了. 渡过了江.我们被分配到汉口市商业局下属的一个单位住宿.已经人满为患,但在楼上确替我们通融了两个床位.比起北京的住宿条件,这已经好太多了.有被盖,有床垫,虽然不甚清洁,应该是可以舒服的睡一觉的.但不知怎的,我在那头一天晚上,在那样较舒适的环境里,确辗转反侧地怎么也不能睡熟.脑海里不断地闪现出离开成都出川,到北京10几天来的经历,两次见毛主席,与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相逢相识.校园内不堪回首的一幕,都沥沥在目难以抹去.晚间睡得不甚好.天气冷,我盖上毛毯,本来很暖和,但不知道怎的,仍然发冷. 早晨起床,简单漱洗之后去楼下用早餐. 楼下是一间很宽敞的大厅房,但仅作为过道或吃饭,开会用的地方.大家都集中在东侧一长条的房间里住宿,这些房间是值得留念和赞扬的.空间小,住宿人多,但在大串联时期,接待成千成万的全国各地的来汉红卫兵而立过大功. 大厅房的一壁堆放很多被盖待用.在厅堂里摆放了几张大园桌,桌面宽,放满了碗,筷子,汤匙,在大厅前面,摆放着大木桶盛的稀米粥.大瓷盆盛的白面馒头,小瓷盆盛的是咸菜.一个很和蔼的中年女同志.引导我们到一张大桌旁买饭菜票,并一再招呼我们,准备住多少天,就买多少饭菜票,不要浪费.临走剩下的饭菜票可以找她退.我很困惑地问她:我们在北京吃饭都不收钱,为什么武汉要收钱?她操浓厚的湖北音告诉我们:”上级领导规定我们湖北省要受钱.”见她回答口气和神色是这样的镇定自若和安泰.我们也无话可说了.只得掏钱出来买饭菜票.好像吃起来特别适合我们四川人的口味. 早餐后,我拖着新同学到武汉大学去看大字报.武汉大学是名闻全国的大学.1893年由清末大官僚张之洞创立的自强学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一所综合大学.1913年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在此创立了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8年7月正式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 。1952年、中国高校院系調整、武漢大学成为位于中国中部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湖北省武汉市的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综合重点大学重点大学、在風光明媚的珞珈山麓、面临東湖、以校园宏大而著名。大学校园内现代建物与旧式建物交相辉映、校园内终年绿水青山。一到春天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以来种植的大量桜樱花树樱花盛开。座落在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宽敞的校舍散布在珞珈山上,大多是西式建筑.只见山上林木葱茏,遍地是茂盛的花草,山下是浩翰的东湖,武汉大学很大,同原西南师范大学校园很相象(现重庆的西南大学)很相似,校园大,绿化好.进了武大,感觉地方很宽大,建筑古老. 也感到这儿的情形完全不同,文革空气是十分紧张的,大家都热烈地参与文化大革命,人人都在忙忙碌碌地看大字报,抄大字报,没有看见一个闲人.此时的武汉大学已成为了武汉的文化大革命中心,校内成立各种造反派组织,看见校内大字报专栏上贴上打倒武汉大学校长李达、副校长何定华、前党委书记朱劭天及省长张体学和省委书记王任重的大字报,有的是揭发他们反毛泽东思想,执行资产阶级的反动的教育路线的罪行的. 到校园走走看看,抄写一些大字报内容.和一位外地赴汉的串联同学在大字报专栏前也还交流过对武汉当地文革的经验,交流的具体的内容,现在已记不大清楚了.他说他是来自大别山区河南新县的,到过湖北红安县七里坪,在那里住了二三天,参观了鄂豫皖根据地旧址,还有董必武题字的当年苏维埃办的“列宁小学”。还翻山越岭爬了几个小时,到一个深山里参观了中共当年一个县委办公室旧址..听他说之后,我们也感到很高兴.如果有时间,不然的话,我们也要去红四方面军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观.只记得和他分手之后,我们又校园内转了一会儿, 武汉大学的校园毕竟还是很大.徒步走了很久,才走出武大校园.又连忙赶到测绘学院和工学院考察.自中共中央”五.一六”文化大革命的通知颁布以后,武汉革命群众造反组织也就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搞运动的热情在各个阶层洋溢着.武汉三镇文革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磅礴的发展.文革的群众组织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后来其中有名的有”钢工总”百万雄狮”等,据称成员已有上百万之多.他们有组织地上街道,去工厂,下矿山去宣传,鼓动民众. 从工学院参观出来,到下午了,就进城去了.市面也不风平浪静.也在涌动着文革群众运动的风云.街面繁华地带也贴有炮轰张体学,打倒王任重的大字报.,还有红卫兵在街头举行演讲会,鼓动群众起来展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清早在接待站吃了一顿浠粥之后,就匆匆忙忙出门,也没有食物准备,肚子饿了起来,听说武汉的小吃也是很出名的.我们也很想去品尝品尝.我们走向公共汽车站,搭车去汉口江汉路,在街头找到一家食店,建筑都很旧,塗上的油漆都已经快剥落了.进门一见都坐满了人,好不容易在角落挤进去了两个座位..我们点了热干面、豆皮、鸡汤.服务员告知,菜还不能上桌,要先去服务台先买票,凭票上菜.我买了票交给服务员.不一会儿菜上桌了,有 热干面、豆皮、鸡汤我们还另外加了两份臭豆腐.还是吃出了湖北菜的特别味道,但也同样地体现了湖北菜的三大特色咸,微辣,量大.同学新是很喜欢吃热干面的,吃完一碗,好象还有欠意,尽管份量已经够多,而他又买了一碗.我们吃完离桌,见店内顾客更多了.我对新说武汉小吃果然名不虚传.说不定这还是武汉一家有名的老店.能够与热干面比美的恐怕就只有我们四川的担担面了.出店后,我们又返回,买了些卤鸡翅膀,新顶喜欢吃,称带回去慢慢吃.我们一同乘车返回接待站. 第二天的天气很好,我同新俩人一道,尽兴地游览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川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豪放的诗词. 我们到达武昌的黄鹤楼下,已经是人潮拥挤得来水泄不通,轮渡的乘客还源源不断地来.我得承认,串联中使我最受感动的一幕是亲眼见到毛主席,然而也还有令我最感动的.就是那些在我串联中留下珍贵留影的永恒的纪念.在大串联中,在革命圣地,历史游览地,风景区留影纪念已经风行一时, 黄鹤楼下摆摄影摊的人肯定赚钱了,摊位前人们排着长队等待拍照.我们也很兴奋的排队拍照,我们俩人合拍一张,之后再每人单独拍一张. 黄鹤楼下我们照的像片中神色是安然自豪的,当时我们正是俩意气风发,朝气蓬勃年纪轻的小伙子.拍照时,微笑得有些夸张.我右手拿着毛主席语录,左手放在新的肩膀上,照片下面横写着”武汉黄鹤楼留影纪念1966.11”。的字样.摄影后,我们又游览了黄鹤楼的一些景点,果然景色绝佳,难怪古人说“黄鹤楼为天下四大名楼之一”,这是有道理的。 从楼上可眺望浩浩荡荡的长江,景观甚为壮阔。1911年10月暴发的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军政府旧址――“红楼位于蛇山脚下、黄鹤楼旁,外观呈红色,仿西欧古典式建筑。红楼始建于清末,原是清王朝模仿西方君主立宪而修建的“咨议局”办公处。武昌起义胜利当天,起义军领导人在此聚会筹建军政府,推选都督,并向全世界宣告,武昌首义成功。孙中山先生1912年4月曾在红楼军政府礼堂发表过演讲,红楼也就成为辛亥革命的著名旧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被辟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我为了好奇,我曾走出黄鹤楼去望了望,好像悄静无声,关闭了.我早就慕名而来 极想参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之遗址.但甚为遗憾不能如愿以偿. 从黄鹤楼前往武汉长江大桥,路程不远。我早与新商量好了,这次串联到武汉照原先的预定的目的就是要参观武汉长江大桥。此大桥于1955年9月开工建设,于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历时才两年,这不用说又是一次中国建桥史上的大变革,建桥工人既认真,又勤奋,政府的管理又廉洁奉公,又高效,建成的大桥坚固耐用,百年不垮,这是合理的。武汉长江大桥横跨武昌的蛇山和汉阳的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全桥总长 1670米。我们从桥头堡底层乘电梯上到桥面,又在那里照相留念。照相以蛇山的桥头堡为背景,甚有趣味.只见蛇山和龟山隐藏在烟霭之中,万里长江水流急遄,时有水鸟成群而游,有点微雨,更增加了照相的情调,我也是与新合影一张,又各自留影一张,情谊既浓重而气氛又清新。 在那雄伟壮丽的长江大桥上,极目远眺,浮想连篇,从蜀地四川飘泊了十几天,来到这三国时的楚国,心潮澎湃,即使不是文人墨客,也尽可以凑出一篇【武汉三镇游记】来,从蛇山的桥头堡一直走到龟山的桥头堡。站在桥上,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令人浮想联翩,心旷神怡。我们立着在桥上看了好一会,尚觉不甚满意,尝试用四川人特有的习惯,再徒步去丈量长江上的第一桥,证实一下到底究竟有多长。因太长,好象只走了一大半。又由原道折回.是应该赶回去吃中饭的时候了,但我们都不免有些依依的留恋不舍.当时好象觉得大桥附近树木甚少.如果在多培植些树木,那一定是大有绿化的景致可观的.此时皜皜的冬阳从云层中穿出照得全身都透着新鲜的暖意. 本来我们打算当天晚上搭乘夜班火车去杭州的,因为新还想在武汉多呆上一天,再去城里转转为他的父母亲买些礼物.为寂寞的父母亲带来一点惊喜,文革初期他的父母亲也算是清理对像,他又是独生子女,文革爆发不及半年,他家便已呈现出了这样衰败凋零的景象.经过”红色的七,八,九月”红卫兵的破四旧,抄家的洗礼,他的家已经破败不堪了.我对他家庭的际遇感觉相当不忍.也充满仁爱之心.愿意关照他,陪伴他去了确他的这桩心愿,我想同时也为我父母亲买点礼物. 第二天起床漱洗后,用过早餐.拟出门,初见天气阴沉,适后雨就开始不断地下着,似乎有缠绵下去的样子.出门购物的兴趣顿时减了大半,我们晓得没有时间了,冒雨也要赶进城去.我和新商量,想搭公交车去,新也愿意.我们步出接待站,走向附近一公交车站.等一会儿,一公交车到,我们挤上车, 公交车穿过繁华的街道,越接近城中心越发感觉到好象回到了故乡成都的感觉.到了城中心一繁华地段我们下车.进一大商场,在里面买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新说:”回去可以犒劳父母大人.”我也说:”可以让他们高兴了.”购物后,我们乘车返回接待站.看见入住的串联学生更多了.大厅里已经人满为患,到处都是说话的闹声,笑声.经过几天的武汉之旅,大抵上对这座城市有些了解了.我想我们的武汉之行就要结束了.新同学提建议我们明晚乘开往杭州夜车,这意见我采纳了,就这样,在武汉已呆了三,四天的光景,决定第二天晚,乘公共汽车去武昌火车站,搭乘去杭州的列车.
江城游子2009-10-19 04:28:26
读来亲切,谢谢分享!
清衣江2009-10-19 17:01:45
感谢你能分享,这就是写者最甚快乐之事.
江城游子2009-10-20 01:43:27
我写的武汉老银行大楼也许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