娓娓2010-03-29 06:51:35

转自万维读者:

《贵州晴隆重度干旱百姓备用水已全部用光》

  贵州

  一场持续8个多月的无雨天气令原本雨量充沛的贵州省85%的地区陷入大旱,84个县(市、区)重度受灾,旱情达到特重级,比例占全省的八成五以上,受灾总人口达到1728万人之多……

  黔西南

  在贵州重灾区黔西南州,大旱造成240多万人受灾,176.99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98.27万亩。据初步统计,干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以上。

  晴隆

  作为黔西南州的特重灾区晴隆等地,因为特殊喀斯特地形和坡耕地不能自然蓄水,成为重度干旱县,当地百姓水窖备用水全部用光。

  旱情

  早在5个月前,晴隆县东方红村的燕窝寨水库就已完全干枯,政府送水车定时送饮用水。全村951户3980人,按每人7.5公斤饮用水分配。为了节水,村民们将洗刷的顺序做了紧密的排列,先取水淘米做饭,淘米水用来洗菜、洗碗,然后再用来洗去喂猪菜的泥巴,最后,剩下的污水用来给菜地的菜苗灌溉。

  山高路险的晴隆县大田乡总人口14651人,分散居住在海拔1400米以上各个山头岭间的小盆地或山顶小平地,村与村之间直线距离很近,但从一个村到另外一个村却要翻山越岭绕过几座高山,村民们每天都要翻山越岭背水。当地群众在已断流的北盘江支流纳屯河河床上打出了一口“水井”,成为全乡唯一能给各村送水的集中取水点。

  昆明菜价翻倍 一百元只买小菜

  28日下午,忙碌了一天的昆明出租车司机杨磊,赶到昆明市机场"趴活儿",大街上已经丝毫找不到昨晚下雨的痕迹,"一冬天一场雨都没有,才下两个小时,还不够解渴"他这样描述着昨晚那场"及时雨"。

  家在昆明的杨磊显然并不为水的问题担心,家中的自来水用的好好的,市里也没有出台任何限水措施,不过是号召大家节约用水,只是从今年入秋以来,这里就一场雨再没有下过,整个冬天,昆明都是晴空万里的艳阳天,曾经有来旅游的外地朋友问他,昆明是不是在过夏天。

  如今,更让杨磊担心的显然另有其事,"菜、米,全都涨价了,今天早上我老妈去买菜,100块钱就买了些小菜,连肉都没买"说这话时,杨磊把眼睛瞪得大大的。由于入秋以来的干旱,云南省蔬菜绝收140万余亩,昆明菜价上涨了三四倍,以昆明呈贡蔬菜批发市场为例,现在,白菜一公斤2.5元,而去年是1元;萝卜 1.5元,去年只买0.5元;芥蓝8元,去年2.5元;黄瓜8元,去年是2元。这些都让杨磊忧心忡忡,虽然政府已经从省外调来了粮食和蔬菜平抑价格,但是这场大旱似乎完全没有停下的意思,"这样下去,菜继续涨价是迟早的事情"。

  杨磊弄不明白,"昆明从不缺水,以前田里面连蓄水池都不用,庄稼靠天上下的雨就足够了,结果今年一下都旱死了。"30年来都住在昆明的他,曾经最期盼的事情是看一次下雪,而如今,"雨"成了这个昆明的哥的愿望——"下个三天三夜才好"。

  当晚昆明又迎来了一场降雨,但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

  相关新闻:云南官员否认种桉树橡胶林导致旱灾 来源:中国网

  针对目前有网友提出云南大面积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是造成该省百年一遇大旱的直接诱因,云南省林业厅副厅长王德祥接受采访时表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以证明,云南种植的桉树林和橡胶林导致了此次旱灾。

  网友追风说,西南一些省份一直在砍伐原生态林,大力种植橡胶林和桉树林,而这两种速生丰产林都被形象地称之为“抽水机”,大面积种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涵水能力很差。此外,桉树还是“霸王树”,它生长了,其他物种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生态遭受颠覆性的破坏。现在,云南橡胶林面积达600万亩,桉树林的规划面积更达到3000万亩,如此大规模的生态系统改造是造成大旱的一大诱因。

  面对质疑,王德祥说,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再加上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季风无法到达是这次干旱的直接原因。另外,云南省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预计结束时间提前一个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干旱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种植桉树和橡胶林造成的。

  王德祥介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云南省世行贷款造林项目曾大规模种植过桉树。目前,印尼金光集团在云南省的普洱、文山两州市共营造桉树85.59万亩,其中普洱市56.3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1.2%;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9.29万亩,占文山州林地面积的1.1%。

  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桉树面积仅为86.4万亩,占全省人工林面积的5%,而杉木、云南松、华山松等云南乡土树种占云南省人工林地面积的70%以上,所以,在云南种植桉树对干旱没有大的影响,更谈不上是本次干旱的直接诱因。

  关于橡胶林,王德祥指出,目前,云南省橡胶林面积为6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等地区。云南省林业科学院调查结果表明,云南橡胶的主要种植区并没有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王德祥表示:“在此次旱灾中,旱情较为严重的是文山、红河、昭通、保山等石漠化严重或森林植被相对较差的地区,而西双版纳、德宏、普洱等橡胶主产区受灾相对比较轻一点。所以说种植桉树和橡胶是导致此次干旱的直接诱因,明显是失之偏颇的。”

  旱灾非人祸 专家到实地考察了吗?

  《瞭望》刊登署名文章《多名专家称西南旱灾由气候变化造成而非人祸》(文章链接 http://news.sina.com.cn/c/2010-03-27/011819950130.shtml)。文章中先后引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应用与服务室主任张培群的观点,任福民认为“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张培群更是扯出了惊人的“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持续干旱。

  笔者阅读了文章后,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专家”太容易做了,只要闭着眼睛胡扯就行。先看看任福民的观点,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这也叫原因,那么中国人个个都是“专家” 了,谁不知道干旱是“降水少、气温高”造成的?如果说任福民是“傻子”,那么张培群就展示出了“疯子”的本色,整出了天大的一个概念“复杂的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异常”,好在没有说“智利大地震造成了中国干旱”。

  我不知道这两位专家到旱灾区实地考察过没有,在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二位“专家”作出这样的结论就当“无知者无畏”。当然说这样的话,也许不是二位的本意,因为旱灾时至今日,无论是政府还是官方媒体,都在极力引导民众相信,这场旱灾的原因是“天灾”所致,而非“人祸”造成。

  凡是去过干旱重灾区的人,我想有两个现象,一定会引发自己独立的思考。

  一是干旱重灾区的植被和环境遭到了重大破坏。滇黔桂三省区交汇处是中国有色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也是生态脆弱的喀斯特熔岩地貌地区。在这一地区采矿,如果没有完善的环保措施,意味着这里的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数百年都难以恢复。笔者从事过矿产采掘业,试问在云南文山州和广西百色、河池地区的采矿企业,哪家做到了环保?哪家不是在吃子孙后代的饭?

  二是干旱重灾区都大规模的种植了速生桉。速生桉对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笔者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只要读者们有心去谷歌百度一下,相信一定会为此而怵目惊心。云南大面积种植速生桉达3000万亩,而干旱最严重的文山州更是遍地广种速生桉。去冬今春以来,文山州的降雨量不足5毫米,就是撒哈拉沙漠也比这里降雨多。当年大规模发展速生桉时,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专家指出其危害,但在“要GDP,还是要环境”的抉择下,我们毅然选择了“带血的GDP”来染红了官员们的红顶子。

  一个地方出现灾难,绝不是无缘无故的。西南地区的干旱,虽不能完全判定是大规模种植速生桉惹的祸,但至少脱不掉干系。笔者相信只要国家气象局的两位专家到旱灾区走走,看到干旱给民众带来的深重苦难,一定会为自己的观点而深感羞愧。某些专家,我们不否认他们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是在屈服于某种压力时,发表一些不着边际的观点,愚蠢到连自己估计也不相信那些观点是真实的。

  当良心发生扭曲时,专家跟垃圾没有质的区别。

  相关阅读:不能否认桉树橡胶种植对旱情有影响

  原云南省委咨询专家、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侯明明3月28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云南等地区大旱,最主要是大气环流原因,但寻找大旱的局部根源,桉树和橡胶的大规模种植不容忽视。

  “桉树和橡胶的大规模种植,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很明显。”他说,桉树、橡胶人工林的林间结构和林下结构均与原始森林不同。比如桉树和橡胶的地下根系十分整齐,会影响原有的地下水结构,影响水分涵养,影响局部小气候。侯明明说,前几年,虽然未出现大旱,但桉树和橡胶的大面积种植对局部小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显现。

  国际环境NGO绿色和平的一份林业研究报告显示,桉树大面积种植引发众多生态问题,核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该组织对在中国西南地区大规模种植桉树一直持反对态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生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赵一鹤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的研究,他告诉本报记者,大面积人工种植桉树后,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土壤肥力、水文效应的确会受到一定影响。虽然他认为一些人用“天上无飞鸟,地上无植物”来描述桉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些夸张,但他表示,桉树种植一定要经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和恰当地生态经营管理,水土涵养区坚决不能种植;在缺水、少水的地区也要避免大面积种植。

  西南大旱,最缺的是水吗?缺的不是水是平等

  西南旱情严重,许多人连水也喝不上,人们开始号召捐款。各种各样的活动出现,比如“一块钱一瓶水”,团中央要求团员和少先队员一人捐一瓶水。我却有疑问,我们最缺的是什么?

  首先:如果国家缺钱,百姓捐献义不容辞。但我没看出我们国家缺钱。

  大家捐钱前看几个数字:西南抗旱累计投入25.7亿元。沪杭磁悬浮投资220亿元。云南最近3年投入水利水电456亿元,但城乡失衡重水电轻水利导致农村水利仍极度缺乏,有3000多水库病险。而世博会及配套设施总投资近4000亿元。

  更惊人的消息,湖北省预计至“十二五”初期全省投资总规模达到12.06万亿元。三倍于2008年底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接近于2009年湖北省 GDP的10倍。北京大兴区亦庄地块52.4亿,大望京1号地40.8亿,西南两个省的水都不如北京一块地值钱么?还有武汉“纪念辛亥革命”要花200亿元,建个孔子学院网站花了三千万,中国工会网站改版花650万,做个绿坝一年使用费四千万……

  原来国家或地方政府这么有钱,那为什么灾民连水也喝不起?为什么没钱修路修水利?云南病险水库三十多年没修过了……广西挑水老人5年前就交了修路的集资款,现在路还是没有修好。

  没看出我国缺钱,天灾的后面是投资不均的旱涝之灾,有些人一无所有,有些却得到太多。

  钱要捐,但请领导们也曝曝自己捐了多少,平时花了多少,是何比例。款项使用帐目能不能公开,让不让查证。

  我不差捐的这点钱,我怕的是我们每捐一万,就帮政府省了一万,而省下来的这一万,是否还会用在灾民身上?为什么连一个偏远小乡网上公开帐目,都被当成轰动全国的新闻。民众永远会问,我们纳了那么多税,捐了那么多钱,想知道这些钱用去哪了,效果如何,这要求很过份吗?

  其次:假如灾区真没水了,哪怕我们捐钱从美国运也行,但灾区真的没水了吗?

  看一条新闻摘抄:云龙水库是昆明主城区供水水源的专用水。蓄水量足以支撑主城区顺利度过旱期。村民们却没水吃。村民说:“这些水肯定是用不完,为什么不能救济一下我们,只要坝闸开一个小口,下游几万人就不会是现在的样子。”可昆明自来水公司相关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但枯水期为保证城市供水,肯定是不会放水的。”

  另一条新闻:23日晚,昆明金色大道金色紫竹园门口中水管爆裂。自来水公司人员赶到后,发现爆裂的不是自来水管就离开了。直到24日9点,几名抢修人员赶到现场进行修复,冒水点的水流才停止。这段时间流走了多少水,够灾区多少人喝多少天?(现在灾区小学生们一瓶水喝五天)还有灾区某收费站用自然水洗马路,水管不关任由流掉理由是开关太远。昆明洗车、洗浴中心照常营业。

  看来缺水,只是对某些人而言罢了。

  一边是号召捐款捐物,一边是水还在花花的流,澡照洗茶照喝,这不是很荒诞吗?

  我们缺的不是水,是平等。我们的灾不仅是旱灾,更是投资失衡、长期忽视农民和弱势群体的灾。

  所以我想请在昆明的朋友,如果你们没限水的话,接你们家的自来水(能烧开更好),用尽量大的瓶,然后送交相关救灾部门或信得过的人与单位,监督他们送到灾区。这比搞什么全国一人一瓶的“远水”要实际有效的多。政府也可以组织这样的调水,真想帮灾民,这是最实际的。而不是有事就要大家捐钱,等没事了就看见政府部门拿着百姓的纳税存款四处投资花费,甚至某些人拿去公款吃喝浪费、大盖楼堂馆所,然后再有事了,又要大家捐钱了……最后百姓连个使用帐目都看不到。我宁愿向昆明市民买水委托直送灾区,也不愿把钱打进某个我无法查证的帐户。
bymyheart2010-03-29 17:26:08
缺的是水,更是平等。愿西南地区的旱情得到缓解,
娓娓2010-03-29 19:54:27
不要说这样的关键时刻,就是平时,对边缘百姓的关照也是一纸具文。心妹周一好。
龙坡居士2010-03-30 08:15:10
回复:看了令人焦心的同时倍感愤懑
娓娓2010-03-30 22:34:01
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