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觉得,得道的圣人(Sage),都是德行高者。但是有一个挺例外,让人很好奇,他就是印度教里的敝衣仙人(Durvasa)。
一说起敝衣仙人,在印度教神话及宗教体系里,无论是神还是人,都特别尊敬他。特别尊敬他,是因为怕他,因为他脾气暴躁,你稍微有一点怠慢,让他不高兴了,他就会诅咒你。
仙人的诅咒(Curse)力量是很强大的,基本上,他说什么,就相当于进入这个宇宙系统的“区块链”,迟早一定会发生(执行)。不管是谁,湿婆大神、天帝因陀罗、小葵花、美女沙恭达罗等都中招。
就是一定会发生。不会有例外。
有这种强大“应验效力”的,除了仙人的诅咒,还有梵天的祝福(God's Blessing),众生的誓言(Vow)。
为什么我们平常不敢发毒誓?害怕应验的。
古人也特别看重誓言,一旦立誓,就千金一诺,绝不破誓。头可断,命可以不要,但不能破了誓言。破誓是啥感觉呢?好像高僧大德犯了杀戒、淫戒,烈女节妇被强奸性侵了,是非常严重的,感觉自己真正的生命已经结束了,剩下的只是行尸走肉。
梵天的祝福也是一样,他随便一个祝福,就会应验,而且他的祝福有时看似很随意,不管是神仙还是凡人,妖魔还是鬼怪,众生有求,只要心诚,通过苦行打动了他,他都可能满足你的要求,赐福于你,而不管这个赐福应验的后果,以致于在印度教神话及宗教体系里,造成了很多戏剧性的结果。
除了梵天的祝福,湿婆大神等的祝福,也可以应验。我们芸芸众生,为什么也喜欢得到他人的祝福,为什么父母长辈喜欢祝福子女孩子?都是有应验的成分的。
即便普通人的诅咒,只要其心够真够诚,你把他/她伤害得太厉害了,他/她恨你,诅咒你,是有可能应验的。倒不是因为他/她有那法力效力,而是他/她诅咒感天动地,“受到上天的认可”,于是也进入了这套应验程序。
此外,还有乞求。比如人们为什么喜欢到庙里烧香拜菩萨,为什么求雨?乞求本身不具应验效力,也是因为感天动地,得到了许诺或祝福吧。所谓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都有那么几分道理。
祝福、诅咒、誓言,可以应验,听起来有点玄,但我们人类有史以来,似乎摆脱不掉这三样。它们是如此古老,以致于我们不得不相信,有真的成分在。
在西方的童话里,那些诅咒会生效的,往往是那些令人厌恶的老巫婆。在东方宗教里,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位令人尊敬和恐惧的敝衣仙人。
在印度教的体系里,众生有天人(天神)、阿修罗、人和魔等。在他们之前,是生主。生主就是少数参与创造世界的仙人。
但是创世及有了众生以后,仙人的后代也可能是仙人,天人,和凡人中的婆罗门、刹帝利,修行得道,也可以成为仙人。尤其是婆罗门仙人,称为梵仙,最为尊贵。
仙人往往是苦行者,但并不永远遁世,也常常游走在神与人之间,参与制造了神界和人界的各种戏剧故事。敝衣仙人,就是个典型案例。
相传他是生主愤怒的情绪所化,所以他代表的就是愤怒。看到不顺眼的就骂,鸡蛋里面挑骨头。
天神和阿修罗、那伽族(蛇神),为什么要合作搅乳海,求不死甘露?相传就是天帝因陀罗,有次骑着他的白象出去,遇到了敝衣仙人。另一个仙人刚好送给敝衣仙人一个花环,敝衣仙人很高兴,看见因陀罗,就转送给因陀罗。不想因陀罗接过花环,不是恭恭敬敬戴在自己身上,而是挂在爱象的鼻子上,那头大象一甩鼻子,花环掉了下来,被踩在了脚下。
敝衣仙人大怒,当即诅咒众天神将渐渐失去力量,天帝因陀罗将失去他的统治。这样,不仅因陀罗本人遭殃,众天神也连带遭殃了。天神们果然感觉日益虚弱,只好停止了争斗,通力合作搅动乳海,获得不死甘露,以求延续寿命,恢复力量。
你要说天帝因陀罗,真的是很不尊敬敝衣仙人,那也不是的。只是不小心,不够恭敬罢了。众神里,对敝衣仙人最恭敬的,就是毗湿奴大神(黑天,小葵花)。但即便毕恭毕敬如小葵花,也一样中招了,而且还不只一次中招。
当他还是罗摩的时候,有一次在宫殿里和死神谈话,不能让他人听到,听到者必死,就让最亲密的弟弟罗斯曼那在门外站岗。刚好这个时候,敝衣仙人来了,要见罗摩,声称如果不立即见到,就会诅咒整个国家。罗斯曼那无奈,只好牺牲自己,进殿去叫哥哥赶紧出来接见仙人,然后自己果真就死了,而敝衣仙人此时来找罗摩,不过是化缘一顿斋饭而已。
在他是小葵花(克利须那)的时候,有次毕恭毕敬地接待了敝衣仙人,伺候敝衣仙人吃饭,不想仙人漏了点食物残渣在脚上,小葵花没有注意到,没有帮助仙人擦拭,受到仙人诅咒,说他有一天,会因为脚伤而死掉。
在《摩诃婆罗多》里,小葵花那么无敌于天下,最后却是在森林里一颗大树下休憩,被一个猎人误以为猎物射了一箭,刚好射在脚上,应验了敝衣仙人的诅咒,小葵花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所以你想躲开敝衣仙人的诅咒,最好是不要遇上他。太难了,他的要求太严格了。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无法经受住他的考验呢?
也不是。
贡蒂公主就让他很满意。贡蒂公主还是少女的时候,仙人曾到她父亲家作客,公主尽心尽力伺候了仙人一年,仙人居然找不到茬,很开心,赐给了公主一个咒语,可以召唤天神送子。
好奇心害死大象。仙人走后,贡蒂公主就跑到悬崖边,对着太阳施咒,不想太阳神当即给她送了一个儿子,就是迦尔纳。公主吓坏了,只好流着泪,把儿子放在篮子里,推到江中,漂流而下,希望有人看到能收养。唐僧的江流儿,就从这里来的。
后来,贡蒂公主也靠这个咒语,分别召唤诸神,获得般度五子。所以敝衣仙人,也是《摩诃婆罗多》这一系列戏剧性故事的制造者之一。
由此也可已看出,敝衣仙人,并不是一个道德败坏者。他是生主愤怒的情绪所化,挑刺、找茬是他的使命,完成一个又一个的诅咒是他的修行。为什么要这么轻易动不动就诅咒你?
就是因为你的傲慢。
要让众生,无论是神也好,还是人也好,意识到,认识到,和正视自己的傲慢。不管是因为缺乏德行而显露的傲慢,还是你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了显示出的傲慢,那都是要不得的。
人的傲慢,是自己得道悟道的第一障碍。是我们始终处于很低层次,在那个层次轮回的第一障碍。如果第一道障碍,都去除不了,还沾沾自喜,还搞什么呢对吧?
佛陀要众弟子去行乞,除了脱产弘法以外,也是首先要破除我慢。放下那所谓的虚假的自尊。大迦叶为什么比其他弟子都高?大迦叶可以去向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老奶奶,化缘一碗发臭的米汤,当面一饮而尽,把老奶奶感动得老泪纵横。大迦叶还不忘告诉老人家,你并非一无所有,你有一颗布施的心,所以我诚心接受你的布施。应该在大迦叶眼中,布施者心城,大家就没有什么分别。他喜欢找穷人布施,但佛陀告诉他,这个分别心都不要有,要自然,遇到谁就是谁。富人也是人。佛陀接受妓女的邀请,到妓女家作客,也是因为无分别心。
敝衣仙人,去见那些世上最有名望的大神、君王,却动不动发火,因为一些小小的怠慢,就苛责于他,并发出可怕的诅咒,那不过是告诉世人,要放下我慢、傲慢的典故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