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旧文参加活动。
一首好歌,让人想起一个时代,勾起那个时代的回忆。一个人,一生能写这么一首歌,一个歌手,一生能演绎这么一首歌,就已经很美好了。好歌,也有自己的生命力。
一个人,一生有那么一首歌足亦。许冠文就有这么一首歌,原名叫《此时模样》,后来改名为《铁塔凌云》。
“铁塔”是什么呢?
就是法国的巴黎铁塔。这首歌,讲的是许冠文在二十九岁那年,短暂度假,离开香港,周游列国,去那些世界著名的地标玩赏,开心之余,却引发了类似司马相如“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的感叹,千好万好,还是不如香港好。
本来是一首英文诗,《双星报喜》的编剧翻译成中文,许冠文的弟弟许冠杰修改、谱曲,1972年首次在《双星报喜》节目中用粤语演唱,可以说是香港粤语歌的开山鼻祖。
半文半白,深情饱满,近半个世纪以来,成为代表香港情怀的港歌之一。如今再唱,港人颇为之落泪。
1950年,八岁的许冠文随父母从广东来到香港,一家人住在贫民窟钻石山。父母为生计奔波,他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可知其成年前的艰辛。
是个读书的学霸,可是长兄如父,为了贴补家用,他只上了一个师范,做了教书先生。有了薪水供弟弟,再一边兼职一边攻读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可谓努力向上的励志典型。
因主持当年的香港中学生问答比赛,进了TVB。1971年大年初一,和弟弟许冠杰出了个喜剧综艺节目《双星报喜》,一炮而红。
那一年,他29岁,弟弟许冠杰23岁。享受到成功滋味的他,度假周游列国。从歌词中看到,他去了法国巴黎,看了铁塔;他去了日本,看了富士山;去了纽约,看自由女神像;去了檀香山,看海滩波浪。
别的同龄年轻人,正在香港奋力打拼,他已经站到一个巅峰,该玩得都已经玩过了,觉得不新鲜了,黄昏下,看那檀香山的海滩波浪,想起了香港海滩的点点渔灯。
那时香港正处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时期。即便去欧美留学的香港年轻人,读完书,70%也会回香港。电视机,也正在走入香港的千家万户,电视在七十年代,成为香港的主流媒体。
所以许冠文思念香港,也不奇怪了。
外邦再好,就是比不上香港。
整首歌,最美的地方,就是“俯首低问,何时何方何模样?回音轻传,此时此处此模样”。
这里都有点禅宗的味道了。在此时此刻,在彼邦,一览众山小的许冠文,一瞬间,感受到内心的真我。
感受到真实的内心。他问谁呢?问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心。“回音轻传”,谁给的回音呢?依然是他自己的心声。只是那海边的波浪声,就像自己的心声。眼前看到的是美国的海滩,听到的是美国海滩的波浪声,实则他心里想到的是香港的海滩,听到的是香港海滩的波浪声。
“此时模样”,就是真我自性。
“何须多见复多求,且唱一曲归途上”,与陶潜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也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
不需要向外多求,回归自我就好了。只是许冠文回归的是香港。
所以港人听这首歌,听到的是深沉的爱,是自己最终的归宿,就像回到母亲的怀抱。很多香港人出国,哪怕是移民多年,晚年依然愿意回流香港,为什么?还是喜欢香港的那种“市井气”、“烟火气”,拥拥挤挤,热热闹闹。
许冠文的《铁塔凌云》,起首就讲了,欧美、日本虽好,但人们的脸上,就是没有香港人的那种欢笑,那种热闹。他就留恋这个浓浓的人情味、乡土味儿。
许冠文的弟弟许冠杰是少年出名的歌手。在七十年代初和七十年代以前,香港的老人听粤剧,主流社会听的国语歌和英文歌,年轻人唱的也都是英文歌,粤语流行歌是下里巴人,还上不得台面。
即使在兄弟俩的《双星报喜》上,他们唱的也几乎全是英文歌。1972年《双星报喜》第二辑上,弟弟许冠杰破天荒地用粤语唱了这首歌,由此许冠杰和《铁塔凌云》,成为香港粤语歌的开山鼻祖。
直到1973年,郑少秋主演的TVB电视剧《烟雨蒙蒙》,才第一次用了粤语歌做影视剧的主题曲。
1974年,许氏兄弟开始自己拍粤语喜剧电影,推出《鬼马双星》。《鬼马双星》的粤语主题曲爆红。同年,许冠杰也把《铁塔凌云》,收录在粤语专辑《鬼马双星》里。
就这样,拍粤语喜剧的同时,出粤语主题曲。许氏四兄弟,在七十年代,在香港大刀阔斧,开辟出影视音乐的粤语时代,或者说,是回归本土的时代。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许冠文淡出影坛。他依然会做脱口秀节目。2005年,已经六十三岁的他,在香港红磡体育馆的脱口秀上,也亲自演绎了这一首《铁塔凌云》。
时光飞逝,一下就过了三十余年。年轻时,弟弟唱此歌,深情之外,带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意气风发,如今年老时,哥哥再唱,深情之外,唱出的却是饱经风霜的练达、悠然、淡泊。
可以好好欣赏一下。《铁塔凌云》,“此时模样”。
歌词:
“
铁塔凌云 望不见欢欣人面
富士耸峙 听不见游人欢笑
自由神像 在远方迷雾
山长水远 未入其怀抱
檀岛滩岸 点点磷光
岂能及渔灯在彼邦
俯首低问 何时何方何模样
回音轻传 此时此处此模样
何须多见复多求
且唱一曲归途上
此时此处此模样 此模样
檀岛滩岸 点点磷光
岂能及渔灯在彼邦
俯首低问 何时何方何模样
回音轻传 此时此处此模样
何须多见复多求
且唱一曲归途上
此时此处此模样 此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