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末期有一部著名的主要流传于中国南部地区的戏文,叫《琵琶记》,全称《忠孝蔡伯喈琵琶记》,又题《蔡中郎忠孝传》,由高明(字则诚)所著,被号称中国的“戏祖”。琵琶记主要讲述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的爱情故事。琵琶记系改编自民间南戏《赵贞女》(更早时还有金院本《蔡伯喈》),但在原故事中背亲弃妇的蔡伯喈在《琵琶记》里变成了忠孝两全。

在《琵琶记》(又称“蔡伯喈认像”)一剧中,故事情节是发生在东汉末年,陈留郡书生蔡伯喈进京赶考应试,得中状元,被当朝丞相牛氏赏识,丞相府招其为婿。蔡伯喈力辞不从,被迫与牛丞相女儿成婚。其妻赵五娘在家依旧侍奉翁姑,自食糟糠。后因陈留饥荒,其父母皆饿死。而家中的发妻赵五娘性情忠贞,身背琵琶,带公婆画像求乞来京寻夫。一天蔡伯喈去弥寺进香,拾到一幅画像,酷似自己双亲,并认出上有发妻的题字。他推断发妻一定在京城,于是就把此事禀告给丞相。牛丞相听后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叫其女牛小姐帮助寻找,始得团聚。故事最后以后经皇上奏准,蔡伯喈携二妻回乡祭扫父母坟墓、全忠全孝而作结。

历史上,蔡邕,字伯喈,陈留人,是汉末魏初重要的文学家、音乐家、书法家和历史学家。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蔡中郎”。他思想通脱,行为放达,超拔时代。高明的《琵琶记》(蔡伯喈认像)随后从元末始至整个明代被龙泉窑工匠们搬到了瓷器上。初期是通过在器面上作简单的刻画,后来是通过更细节化地模印技术把“蔡伯喈认像”的故事表现在龙泉窑瓷器上,使得《琵琶记》故事流传。之后,《琵琶记》就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无论是文人学士,还是民间百姓,无不喜爱《琵琶记》。甚至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对《琵琶记》亦给予了高度评价:“五经四书,布帛菽粟也,家家皆有;高明《琵琶记》如山珍海错,贵富家不可无”。这里,朱元璋将四书五经与《琵琶记》并称,显然是认为戏剧与儒家经典一样,可以起到“乐教”的功用。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在2018年发表的研究报道,在该博物院里收藏有三件模印的内壁主题纹饰为“蔡伯喈认像”的属于明代前期的龙泉窑青瓷碗。本人多年前亦有幸收藏了一件元末明初的龙泉窑青瓷碗(见下图)。在刚得到此碗时,虽然从其发色、碗形及底足知道这是一只元末明初的龙泉窑碗,但不能理解碗内面所刻画的图案,看见了几个人物和“牛氏”、“真女”等字样,不知所云。“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数年的等待和追寻,终于通过故宫的研究结果而知道它原来是在讲“蔡伯喈认像”的戏文,是一件非常值得收藏的文物,它见证了元-明时期人文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核桃小丸子2022-05-07 15:55:11
难怪叫古玩,把玩,玩味着其中意味,你真有学问啊,膜拜。
谢谢小丸子欣赏,对古玩刨根问底可以丰富认知呢!
核桃小丸子2022-05-07 16:20:59
是的,涨知识文化,了解古人,即使那时候没高科技,人家的生活情趣和水准一点不差,甚至更有雅趣,我更欣赏匠人们的巧手慧心
确实是的,古人的很多工艺如今都已失传,不可再生呢!
kirn2022-05-07 16:41:47
那是哥你慧眼识慧心。像我破罐子破摔,这个碗给我,大概也就会拿来乘鸡汤
核桃小丸子2022-05-07 16:54:10
哥虽然是大老粗,这辈子与高雅无缘深交,点头打个招呼的礼貌还是有的:)
枫丹白露2022-05-07 20:09:29
货真价实的文化
有疑问请提,我想这就是论坛的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