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谔,这个一辈子行医的小说家,成了准确预言上海世博会的晚清奇人。
陆士谔的小说《新中国》,以第一人称记叙,小说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的:宣统二年(1910年)正月初一,人们均为过年忙碌,小说中的主人公陆云翔却闷闷不乐,便独自喝闷酒,一会就昏昏欲睡,似睡又醒,夫人李友琴约他逛街,陆云翔便鬼使神差随其出门,举目一望,惊诧万分,世界已发生了巨变,一个全新的中国扑面而来: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因为“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陆云翔与妻前往参观,只见“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子告诉他,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为了去会场和市民的出行方便,还在上海滩筑就了越江隧道和电车隧道(地铁)。有趣的是为造地铁,还发生了争执,有说造在地下,有说要造高架,辩论结果:机车在高架上行驶噪音太大,且支撑高架的铁柱影响市容,又不方便,最终定下造地下电车隧道,“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
匪夷所思的是,陆士谔在梦中规划的浦东大铁桥、越江隧道和地下电车隧道,竟然与现今上海三大工程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越江隧道及地铁一号线的地点方位完全吻合。
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可陆士谔却让他的主人公在梦中展现了一个独立、自由、强盛的新中国:“现在海外法权已经收回,马路中站岗的英捕、印捕皆已不见;裁判所的裁判官、律师皆为中国人,所判均极公平;外国人侨寓在吾国的,一律遵守吾国的法律;洋人变得谦和,国人则个个扬眉吐气……那租界的名目也早已消除长久了。”他设想在陆家嘴建造金融中心,“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呢”;他设想在当时外国人的跑马厅(现在的人民广场)建造大剧院——新上海舞台;他设想新中国上海的公立大学“共设26个专科,学生数万,欧美日都派有留学生”;他设想汉文汉语成了世界的公文公语;他设想新中国工厂中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产品胜欧货远甚;他设想新中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
在这部奇书的结尾,陆云翔被门槛绊了一跤后跌醒,方知是南柯一梦。夫人李友琴对他说:“这是你痴心梦想久了,所以才做这奇梦。”陆士谔答:“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妻子又说:“我与你都在青年,瞧下去自会知道。”陆士谔答:“我便把这梦记载下来,以为异日之凭证。”看到这里,无法不让人为之叫绝。
有趣的是,这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李友琴,是陆士谔夫人李友琴的真姓名。李友琴系浙江镇海茶叶商人李兰孙之次女,酷爱读书,共同的爱好与理想促就两人结为伉俪。婚后,陆士谔以惊人速度写作小说,而夫人李友琴则多次为其小说写序、跋及总评,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陆士谔的奇书《新中国》,老版本在市场上已经很少见到了。在此书出版后的100年的今天,永正图书公司将其再版。
《新中国》预言和现实 对比摘录
原文:《新中国》初版于1910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
现状:《新中国》发表于1910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时间上大致吻合。
原文:我问:“京沪也通了火车么?”女士道:“通了早已多时了。自从洋债还清后,沪宁铁路归了官商合办。于是就把此路接通了京汉,成为京沪铁路。”
现状:京沪铁路是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京沪铁路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途大都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带,因此成为中国目前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目前正在建设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以缓解运输压力。
原文:炼钢厂炼出的钢,比英、德名厂所出的,还要坚硬耐用。
现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已占据全球近40%的钢铁产量。从1996年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中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
原文:从前是西人的跑马厅,现在已变成戏馆了。
现状:上海大剧院位于市中心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建筑,使人民广场成为上海名副其实的政治文化中心。
原文:开办万国博览会,为了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
现状: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也是历来首次由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原文:此刻,全世界无论哪一国,所用各东西,几乎没一样不是中国货。丝茶、瓷器、绣货、漆器各品,本是吾国土产,更不必说了。
现状: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在很多国家的市场上,能看见各种商品,打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
原文:一瞬间,早到了黄浦滩。长虹般的铁桥,横卧波心。车子走到桥中,我便向浦里一瞧,昨日泊着的十多只兵船,都不知开向哪里去了。一时渡过了桥,只见洋房鳞次栉比,马路八达四通,往来车马,像穿梭一般——哪里是浦东!四十年前的南京路,也不过这样繁盛。
现状:浦东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如今,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要素如陆家嘴金融城、外高桥港区、洋山深水港和浦东空港都聚集于此。
陆士谔其人
陆士谔,生于1879年,卒于1944年。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一生创作了百余部小说,以《新上海》与《新中国》最著名 (《新上海》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种种光怪陆离的“嫖、赌、骗”等丑恶现象做了深刻记录,写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为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十大古典社会谴责小说”之一)。其中,以清初社会现实为背景的武侠小说20余部,其中《血滴子》尤为走红,以致世人多以为雍正之传位和丧命,都是出自血滴子成员之力。他创作的以抗击英法联军为题材的小说《冯婉贞》的部分内容被编入《清稗类抄》,后人又将此作为史实编进了历史课本。
陆士谔的主业并非写作,而是悬壶济世。他是一代名医,曾获得上海十大名医的称号。陆士谔在行医、写小说的同时,着力最多的还是编著医书。1937年,他辑医经、各科临床、本草、方剂、医案诸书共21种,合成为大型丛书《基本医书集成》而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