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别青2021-12-14 02:33:54

资料来源:哲学课堂,2021-12-11 22:29

编者的话:值此人类各国全力抗击新冠疫情之际,欣闻我国著名生命科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金力教授荣任复旦大学校长一职,倍感振奋,特刊发金力院士于2018 复旦哲学大会《人类与疾病》主题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演讲节选

祝贺复旦哲学大会再一次召开。我是接受复旦生科院的王老师邀请来哲学大会,同时也是作为对我的已故好友钟扬教授的一种敬意和纪念来此,因为钟教授生前也向大会推荐了我。

今天在座的有现在的哲学家和未来的哲学家,还有可能有过去的哲学家,我自己不是搞哲学的,平时主要做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的研究,因此我在准备这个讲稿的时候,就在考虑我来讲述哪些内容?最后我定位为在座的各位哲学家和思想爱好者提供一些素材。这些素材就是我们的实验室以及团队过去数十年来工作的一些积累,所以今天讲的内容几乎都是跟我们实验室的工作密切相关,大部分源自于我们过去三十几年的研究。

我今天讲的主题是人类与疾病,但是在讲人类与疾病的时候,需要引入一个新的不一样的维度,叫进化,下面是我今天将要讲的四个部分:进化之旋律;迁徙之史诗;适应之魔力;人类之宿命。

一、进化之旋律

进化是什么?它的重要性在哪?我们知道进化是一种观点,也是一门科学,也就是说世间万物是随着时间变化的,那么它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呢?

谈家桢先生是现代进化论的奠基者Dobzhansky的第一个Ph.D学生,而Dobzhansky是一个真正把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由学说变成科学的人,也就是把遗传学的概念引入到了进化领域,把进化变成一个可研究、可证实的一门学科。

Dobzhansky对进化是这么定位的: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复旦大学李辉教授翻译过来为:隰土生蝇,白石化羊,进化不明,生学不昌。就是说我们看到周边的一些现象,譬如隰土生蝇,白石化羊这些,如果进化搞不清楚的话,我们对生物学的理解是没法深入的。

首先做一个简单的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储备。我们的生命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这个词对大众并不陌生,细胞里面有一个细胞核,细胞核里住着一种化学物质叫DNA,而DNA决定了这个细胞也决定了我们一个个体的特征。同时DNA作为遗传物质,是从父母传到子代,然后一代一代传下去的,但是在传的过程中它会发生突变。

突变又有两类,对一个个体而言,如果这个突变是发生在生殖细胞里边的,这个突变是可以传到下一代的。生殖细胞,无非就是精子和卵子,这一类突变,我们叫生殖细胞突变。还有一类突变,就是体细胞突变,就是生殖细胞之外的突变,它是传不到你的下一代的。

进化的意义在于特征的传递,所以只有生殖细胞里面发生的突变才跟进化有关。体细胞的突变,跟你的子代没有什么关系,那是你自己私有的。

正因为有这种突变,假设原来的人或者原来的个体或者原来的鸡都是一模一样的,它的基因都是一模一样的,正因为在生殖细胞里面发生了突变,并且可以传下去,而且有很多个支系在发生不同的突变,最终造成了我们这个群体的特征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基因决定特征的话,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或者说每一个个体都是一样的,那随着突变的发生和积累,在群体当中个体就会长的不一样。

我们看一下我们自己比较熟悉的特征,你可以看一下自己,也可以看一下你周边的人耳垂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基因决定的。还有一个特征比如发际线,有些人是平的,有些是尖的。比较有意思的是无论在东方文化也好,西方文化也好,我们都把这个尖中纹叫美人尖。还有大家可以伸出手指看,手指的中间一节,有些人上面是有毛的,有些人上面是没有毛,这也是基因决定的。还有一个很好玩的特征,就是大拇指是不是能够往后掰,有些能够掰过来,有些则不能,这也跟基因有关系。

其实各种各样的特征都有它的基因基础,但是光有基因是不够的,基因是内因,就是说你携带了这样一类基因的话,你最终可能长成什么样,基因只是给你的一个生长的限度和潜力。但是能不能把这个特征体现出来,还跟环境有关系。环境是外因。所以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正好是在基因和环境的关系中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最终的结果就是表型(即表现出来的特征)。

我们这里说的环境,跟大家认为的什么PM2.5这些日常生活所处的环境并不完全一样。我们说的环境是就对基因而言的,譬如你的生活方式、饮食方式,锻炼的多少等对你的基因来说,还是环境。那怎么样去测量基因和环境的关系呢?遗传学家提出了一个叫遗传度,也就是说对任何一个表型而言,基因对它的贡献究竟是多少呢?这个可以用遗传度来度量。

这里列出了一堆我们所熟悉的表型,比如身高、肥胖、钙吸收、脂代谢,包括有些疾病,像糖尿病、哮喘,都是跟基因有关系的。基因遗传在身高方面的贡献还是蛮大的。比如血压的话,基因的贡献能达到40%,也就是说基因作为内因是很强大的,而环境作为外因也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基因不是太好的话,注意你的生活方式,你同样可以活得很健康。

1.jpg

那接下来谈一下我们人生接触的第一个哲学问题: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我小时候就这个问题盯着老师问:你没告诉我这个蛋是什么蛋?你总不会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鸭蛋吧?如果是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应该先回答是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所以这里面涉及到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别。哲学家是在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它实际上隐含着鸡蛋。但是对生物学家来说,我们直截了当的问,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

我们前面提到每个人的基因是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这就是通过精子和卵子带来的生殖细胞的突变。就是原来可以很忠实地接受你父亲和母亲的馈赠,即他们的基因,但是在卵子和精子产生过程当中是会发生突变的,这种突变是我们生命体的不完美造成的。而这种突变也是你父母给你的,但是你父母本身没有这个突变,是通过精子和卵子给你的,正因为这些突变存在,使得你和你的父母有差别。

也就是说基因传递过程当中,会有突变发生,而这个突变就是生殖细胞的突变,或者换句话说,上一代就是你的父母,他们的生殖细胞的特征,基因特征,决定了下一代的属性。那这样的话卵对人来说是卵,对鸡来说就是蛋,蛋的属性,也就是说鸡产生蛋的时候,或者这个蛋的上一代产生蛋的时候,如果发生突变,这个蛋就有可能跟它的上一代不一样,它获得了一个鸡的属性。所以从遗传学角度来说,答案实际上是很明确的,是先有鸡蛋,才有鸡。因为这个蛋的上一层已经赋予了它的鸡蛋的属性,它孵出来的一定是鸡。因为从蛋到鸡,他的生物属性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那我们假设鸡的祖先是一只鸭子,然后鸭子产蛋过程当中发生了突变,他得到了鸡蛋,鸡蛋孵化出来的是一只鸡。因为这个突变是发生在生殖细胞,所以这个鸡蛋和后面那个鸡它全身所有的都是含有这个突变,包括它的生殖细胞,所以它在往下传的话呢还是鸡、鸡蛋。然后孵出的都是鸡,所以从此鸡这么一个物种就产生了。

突变实际上是在以一定的频率发生的,如果说某一只鸡在产蛋的过程当中又发生了突变,产生了一个不一样的蛋,但这个蛋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当孵出来的时候它是一只肯德鸡。那这样的话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除了鸡之外,又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鸡,这个鸡和这个不一样的鸡,能和其它的鸡在一起,譬如说肯德鸡,或者荣华鸡,在市场上竞争。那大家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鸡呢?现在的结局实际上也看到了,肯德鸡到处都是,也就是说它在这个世界上受到了选择,不管是自然界的选择也好,还是我们客户的选择也好,最终全世界都变成了肯德鸡。那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选择使得这个世界发生了改变。

所以对进化来说,它的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先有突变,使得这个个体或者这个群体的特征发生变化,然后通过自然选择或者环境适应,使得它后面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所以进化的旋律实际上也很简单,就是突变-选择-突变-选择-突变-选择,突变不断地在发生,然后选择呢当突变产生以后也在发生。所以突变产生了多样性,使得我们这个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但是一定是先有突变才有选择,因为突变才能产生差别,而选择才能在差别当中选择它要的东西。突变是一种化学现象,它是没有目的的,没有方向的,它始终按照一个频率在产生,不好的突变,它的个体活不了,很快就被筛选掉。好的突变会通过选择把它固定下来,所以选择是有方向的。所以我们看到进化的旋律是突变-选择,突变是没有方向的,不断的抛出新的材料,而选择是去选当时当地的环境的需求,在这里面反映出来。这里面包括环境、气候、食物、病原体等等。

假设这个世界上,原来的鸡里面有一半是荣华鸡,还有一半是肯德鸡,如果存在一个强选择,说肯德鸡远比荣华鸡好,所有的人都去吃肯德鸡得话,那个世界很快就铺天盖地只有肯德鸡了。如果没有选择的话,这个肯德鸡和荣华鸡的比例在市场上还是能够一直维持下去。但是这些突变是在我们的基因里面,如果研究人类进化,我们可以通过对现代的人,包括在座的各位,从你们的唾液里面,从你们的头发里面,从你们的指印上面去提取DNA,然后去分析人类进化历史过程当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而这些事情对人类的命运,对我们现在的现状产生过哪些影响。这就是遗传学家所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团队在过去30多年一直研究的方向。

二、迁徙之史诗

我们前面谈了进化,下面我们谈第二个话题:迁徙。后面会跟大家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去谈迁徙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近亲,这个是猩猩、类人猿和人的关系。当然有人认为这个东西是臆想出来的,但是我想告诉各位,你只要测了这些物种的DNA,马上就知道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很清晰,你怎么画它的关系呢?你只要进化树。如果你的基因组测到了,再测一个猩猩的基因组,看相似度究竟是多少,根据相似度,你可以把每一个物种放在这个进化树上。

2.jpg

人类进化的历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有人说五个阶段,为了说起来容易一些,我把南方古猿和能人放在了一起。就是说大家可以看到最早的人和黑猩猩分开的时间是700万年,然后逐渐往前进化,接下去出现了直立人,直立人就是人真正能够站起来,然后早期智人,然后晚期智人,我们是晚期智人。我们的祖先是20万年以前在非洲出现的。而这些人从南方古猿到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他的进化在非洲尤其是东非大峡谷发生了这个事有很强的化石证据,大家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链条,所以在非洲是发生了整体的一个人类进化。

3.jpg

我们实验室通过二十几年的工作,根据现代人的基因组分析,包括后面将要跟大同市合作,做古DNA的基因,就是希望从古DNA的基因分析的角度获取更多的信息。但是东亚人群的迁徙,首先第一来自非洲,第二也是让很多人听了以后可能觉得很吃惊的的是,我们东亚人的祖先是先到了东南亚,然后朝北走的。当时在19年前我们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尤其是我们那位文科学者,他说我们的文献连篇累牍地告诉我们,中国一直是北方向南方迁徙的,你怎么搞成从南边往北边来的?我说我们好像不是在讨论一件事情,我是在说3-4万年以前在东亚大地发生了什么,你在跟我说2000-2500年之间,在东亚大地上发生的事,这个时空上有点差异,穿越了。

迁徙意味着什么?迁徙意味着环境的改变。实际上前面我们讲到基因,但是我们又是长腿的,要到处走走,走了以后的话,你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就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你到了外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不同的气候温度,不同的食物,不同的病原体,究竟会发生些什么?所以走出非洲对人类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而我们能不能看到过去什么时间人群发生过很大的扩张,这件事情,遗传学也可以做。我们实验室的好几个博士生,分别对线粒体,Y染色体(线粒体是母系遗传的。Y染色体是父系遗传的,然后常染色体呢父母系都有),这样的话可以看到父系也好,母系也好,还有合在一起,他这个扩张是不是发生过,我们看到东亚人群经历了两次扩张,第一次扩张,我们曾经以为就是农业导致人群的扩张,所以最好是扩张一次,但是我们居然看到了两次扩张。

第一次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发生在13000年以前。那是什么时候呢?是末次盛冰期,也就是说过去100万年里面,地球表面最冷的时候,它结束了,末次盛冰期结束了,结束了之后呢天气转暖,人群有一次扩张,后来一想也对。如果天气转暖了之后,植被就会大大增加,动物也会增加,食物一下子多了,很多人群扩展很自然。但是第二次扩张确是发生在农业产生之后,在6000年前左右,那一次扩张实际上更大。

所以我们一直在纠结,就是说我们一直认为农业产生是人群扩张的前置条件。现在好像这件事情并不一定对了,是人群扩张,因为有更丰富的食物,但是人群扩张了之后,实际上对食物的来源又造成了一种压力,所以人群的第一次人群扩张催生了农业的产生。因为不够吃的,所以你要想办法自己在找事儿,那只能自己种。但是农业产生之后,又进一步推动了人群的扩张。

我们通过研究Y染色体也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就是说现在所有的汉族里面(我这里的汉族是广义的汉族,即自称自己是汉族的),他的Y染色体可以分型,有几十种类型,但是其中三种类型占现在所有汉族的40%。然后通过DNA分析可以看到,这三种单倍型确实在以前扩张过,什么时候扩张呢?6000年,正好是暗合了农业文明产生。那个时代也就是说农业文明产生,使得汉族当中三个大的支系忽然就爆发出来。那有人说是不是跟黄帝、炎帝、蚩尤有关系?也有人说是不是跟尧舜禹有关系?我们不知道。

但是只有把他们的墓葬或者说黄帝、炎帝或尧舜禹(只不过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只要确定这些墓葬,如果是跟某一个部落有关系,然后拿到骨头在里面抽取DNA,跟现在的这三只最大的Y单倍型进行比较,我们大概就知道谁是谁。但是现在看起来三个Y单倍型占那么大的比例,现在占40%,如果说我们把南方的汉族去掉之后,我们看到的是占汉族的70%,也就是说汉族的传统主体究竟是什么?我们是很清楚的。也就是说汉族最早的最重要的那几个支系,确实或者跟现在我们历史的记载或者传说有关系。

说到现在,我们实际上讨论了人类进化的两个转折点:第一个是5万年前走出非洲,第二个6000年前农业产生。这两件事情对人类的命运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先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的观点,即对这两件事情的定性:走出非洲是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农业产生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这两件事情发生,使得人类永远脱离了我们生物的属性,变成了一个跟进化跟生物基本上不搭界的这么一个物种。变成了一个自然界中的一朵真正的奇葩。迁徙到了新的环境,然后接下去的该发生的事情就是如何活下来。

达尔文进化论里面大家可能都接触过,始终强调一个所谓适者生存,也就是说不同的个体之间竞争,那个厉害的活下来了。但是对物种来说,实际上哪个活下来压根不重要,今天某个个体死了,这个世界这个地球照转,谁活下来根本不重要,重要是我们这一群人(物种)当中有一个人(个体)能够活下来,这是最重要的。

三、适应之魔力

所以我们的进化论的观点是什么?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了,叫好死不如赖活。但是要活下去,那就是要适应!

走出非洲对人类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皮肤的肤色。尽管我们现在看到的肤色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同的人种不一样,有白人、黑人、黄种人,实际上黄种人的肤色从物理学角度来说,并不比白种人更深一点。

我当时在美国念书的时候,对肤色也很感兴趣,买了一个仪器测肤色的。当时我们系里主要是白人,只有少数几个黄种人,那么我们测肤色测什么地方?测上臂的内侧。因为这里是晒不着的,但是由于我们现在穿衣服的方式变化,侧这里基本上也不准了,所以我们后来就测臀部。后来发现裤子越来越短,臀部颜色也测不准了。因为晒了以后大家知道肤色会发生变化,但是肤色这件事为什么那么重要?是不是跟所谓美白有关系,是不是因为我们认为的一白遮百丑,甚至在非洲的一些国家,前两天看到新闻在说女性也在试着如何把自己的皮肤美白一些。

我们知道肤色分布有个特点,就是越靠近赤道肤色越深,当然这里说的是原住民,越远离赤道的,肤色越浅。

我们现在知道的决定不同人种之间肤色差异的基因,一共就三个(还有两个相对来说次要一点),最重要就这三个,也就是说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以后,先把自己的皮肤搞白了,怎么搞白?就是把这个基因搞定,叫MC1R,在这个基因上面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突变。重要的就是让黑色素形成的能力大大下降。我们和欧洲人共同的祖先里面发现MC1R上面有大量的突变,接下去我们分道扬镳了,3-4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东亚人的祖先和欧洲人的祖先分道扬镳了,然后在路上自己又各搞了一个基因的突变。

对于白人,即欧洲人来说是SLC24A5,对东亚人来说是搞了一个OCA2,突变出现了,譬如说对OCA2它是决定东亚人肤色的主要基因,然后不同的表型的基因型的话,他的肤色是颜色是不一样的。

那你就会问你们做遗传学的怎么知道这个突变呢?怎么知道这个基因上面的突变是跟肤色有关系的。我们有办法,我们不能用人做实验,但是我们可以用老鼠,可以用鱼来做实验,也就是说我们把人的各种版本的基因塞到老鼠里面,看老鼠怎么办?像OCA2是东亚决定东亚人肤色的,我们把这个人的基因突变塞到老鼠里面,本来它是黑色的,褐色的,现在肤色变浅了,而且皮肤拿出来解剖以后,直接数它皮肤下面,就是皮层的黑色素的多少。所以我们有办法去知道。我们还可以塞到鱼里面,然后看鱼的肤色,鱼鳞的颜色的变化来判断。

4.jpg

另外我想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也是跟基因和环境适应有关系的,也就是我们东亚人的事。我们在07年的时候,发现在东亚人群当中有一个突变,这个突变或者说叫变异,在东亚人群当中大概占95%左右,而欧洲人和非洲人几乎是没有的,是我们特有的东西。我们分析知道它受到过很强的自然选择,所以遗传学分析是很神奇的东西,你不仅可以看到他有没有在人群中扩展,各个个体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你还可以看到它有没有受到过选择,而且选择的方向究竟是什么?

比如正选择,就是一个突变出现以后,这个突变的携带者比周边的人要牛的多,他生存下去的可能性要比周边的人大得多,这就是所谓的正向选择,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基因叫EDAR基因,上面有一个突变,受到正向选择,我们不知道它是干什么的。但是我们也可以算出来,它大概三-四万年以前在东亚东南亚这一带受过自然选择,然后我们花了大概6-7年的时间去搞清楚它是干什么的。

也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开始发现这个基因跟头发的粗细有关系,后来发现跟单位面积上头发的密度有关系。后来又有一个更大的发现,也是纯粹巧合发现是跟人的汗腺的密度有关系,有了这个突变之后,我们的汗腺更加发达,密度更高,我们排汗的能力就更强。那你信不信我们把这个基因的两个不同版本搞到老鼠里面,看看老鼠的汗腺的密度是不是增加?实验结果确实是增加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虽然一直没有在新闻媒体里面说这个结果,我们哈佛大学的合作者发现那个老鼠的胸腺变小了,他们认为这解释为什么东亚人的胸腺相对来说比较小的原因是因为有这个突变,然后我们又发现这个基因跟头发的卷曲有关系,跟下巴的突出有关系,就是跟鞋拔子脸有关系,然后跟耳垂的形状有关系。

最神奇的跟所谓铲形门齿有关系,啥叫铲形门齿呢?大家可以用你们的舌尖舔一下上面两个门齿,然后你会看到大部分人是有弯曲,像一把铲子,这个叫铲形门齿,欧洲人是没有的。非洲几乎没有,它也有铲型的,但是跟我们不一样。考古学家一直认为铲形门齿是东亚人的一个特征。

5.jpg

那好,一个突变,管了那么多东西。原来你可以想象说东亚人和欧洲人长得不一样,你是认为肯定是这里面很多基因都要重新筛一遍,所以才能不一样。那现在我给大家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基因上面的变异,一下子搞定二十几种不同的东亚人特征的表现。那我们就更有信心了,以后也许再继续做下去的话,就是说人的肤色搞定三个基因,人的特征,面部特征或者身体特征的话,可能不需要太多的基因,就可以把这个事情解释下来。

但问题是从生物学上去理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些东西就是一个突变可以搞定?后面的研究发现,这个基因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在里面起作用了。大家知道胚胎发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它分为外配层、中胚层和内配层。不同的器官是来自于不同的胚层,它是有专门的沿袭关系的。而这个EDAR基因是发生在外胚层的胚胎发育早期,然后我们看到的这些表型,都是跟外胚层有关系,也就是说它在上游如果发生一些变化,在发育过程当中,它影响着下面一堆东西。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释的是什么?也是从生物学上需要解释的,就是进化上面。你这个突变影响那么多表型,那自然选择究竟选择什么东西?你牙齿里面弯不弯,我想不会影响你的生存,你的下巴形状和耳垂形状发型大概不会影响你的生存,所以我们后来纠结了半天,还是(不过现在还没有证据)认为汗腺的密度这件事情很重要。

为什么大家记得吗?刚前面跟大家提过,我们的祖先是先进入东南亚,然后再上来。东南亚是个什么地方?热以后怎么办呢?出汗。但是它还有个特点就是潮,就是你想出汗你出不出来,怎么办?把身上的窟窿眼搞多一点,这样出汗的就多了。所以所有的动物里面,最能够出汗的就是人。所有的人里面最能够出汗的就是我们,因为我们的汗腺密度比欧洲人还要多15%。所以后来我们的学生就有个感慨,他说老师我终于搞清楚,我们为什么叫汉族(汗族)?

那我们再看到了东亚,我们总是说北人北南人南,北方人和南方人不一样,那这个最早在基因上面发现南方人和北方人不一样的是复旦大学一个校友,叫赵同茂教授,他在1986年发现的,并且提出来。当时我们看了以后就觉得很吃惊,我那时候还在复旦读研究生,就觉得这个很吃惊,北方和南方人不就是生活习惯不一样嘛,不就是北方的人吃面,南方的人吃米。后来我觉得这东西很好玩,所以后面二、三十年的时间扔进去看了以后,发现不管你看啥,南方和北方的基因就是一样,差别大不大?不大。

那现在我们的解释实际上是从前面大量的研究的话,基本上倾向于北方人的特征,就是仰韶文化的特征,也就是仰韶文化人群扩展特征。南方人的生物学的特征,遗传特征是河姆渡文化扩展特征,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解释。但是我们感兴趣的就是南方人和北方的差别究竟存不存在?它的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们团队去干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找了2000个汉族人,取得他们的DNA,然后做了全基因组的分析,当然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南方人和北方人差别究竟在什么地方,然后我们做了一个全基因组的比较,发现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差别,根据它的差别大小列了一个清单,取了前一百个基因,然后发现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跟心肝肾的功能有关系。这个问题怎么去解释呢?

那从进化角度来说的话,我们知道北方和南方最大的差别在什么地方?冬天的气温,我们知道冬天的气温北方特别冷,气温的冷热实际上最重要的影响的因素就是心血管系统,还有影响我们吃的东西,动物植物种类不一样,而处理这些动物植物的器官,一个是肝,一个是肾。所以这些我们实验室作为一个主题长期在研究,就是说南方人和北方的基因的差异,以及他们和疾病谱的关系。

那么我们回到2500年以前,北方人往南方走,北方的汉族往南方走。那我们感兴趣的问题就是现在的南方的汉族,它究竟是从北方来的还是从南方来的?因为始终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讨论:方言究竟是如何起源的?那大家比较接受的一个观点是说现在的方言(主要在南方)是北方的人群,到了南方,把当时的汉语的特异发音的特征用词的方法保存了下来,然后北方一直在变化,最终使得方言形成了,但方言的变化显然跟不上北方汉语的变化,或者普通话的变化。

但是我们学校(复旦)的潘悟云教授,也是我最尊重的语言学家,他认为这件事情还不一定对。他说他长期研究吴语,然后发现吴语,里面尽管上层的语言是汉语的东西,但底层的东西基本上是侗傣语系的。什么叫侗傣语系?侗族傣族壮族,还有布依族、水族等等,这些都是侗傣语系的。

他给我举了个例子,他说上海话的第二人称“侬”,这个词汉语里面没有的。这个词是一个典型的侗傣语系的。还有一个就是黄浦江那个“江”(gang),gang这个东西北方没有的。汉语的文献里面,前面是水、川、河,然后江这个东西是后面才引入的,而且还特指大的水体。所以北方的话基本上没几条江。而在南方的话,一条小水沟也会叫江。他说这样的例子在吴语里面大量的存在,在其他方言里面大量的存在。

所以他说方言与其说是原来北方的汉语,在到了南方固定下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南方人在北方人来了以后,南方人学汉语没学会,或者没学好,把自己的口音带了进去。我对这一点还是蛮相信的,因为虽然大部分方言我听不懂,但是在美国待了那么多年,国内的同学同事过来跟我讲英语,我大概从他的口音,也能猜出他是中国什么地方来的。所以语音这件事情实际上是很重要的。

讲起混合我们又回到5万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出了非洲,他遭遇了古人跟尼人,以及尼人的好朋友丹人(丹尼索瓦人)发生了混合。而且很有意思,我们说我们的基因组里面有尼人的东西,哪些东西是尼人的,是哪些东西从尼人那获得,而且留下来的?

我们发现从尼人那获得而且留下来的那些基因片段,基本上都是跟环境适应有关系的,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出来了,叫MC1R。人类的祖先走出非洲MC1R先要发生突变,把我们的肤色搞白。

我前面一开始的时候跟大家介绍背景的时候说进化是什么呢?突变-适应-选择-突变-适应-选择。在这里面我们的祖先还干了另外一件事情,突变不够用,因为当一个物种要在一个新的环境下面能够生存下来,还要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因为这些突变是没有方向的,是各种各样的,你不知道是好是坏,到了一个地方选择之后才能把好的拎出来把它留下来。

而我们的祖先出非洲的时候估计没有准备好,但是他们遇到贵人,就是遇到那些比较难看的贵人:尼人,跟他们发生了基因交流之后,使我们的祖先能够迅速获得适应非洲以外区域环境的能力。为什么呢?尼安德特人、丹人他们的祖先已经在欧亚大陆上生活了50万年,已经适应下来了。我们的祖先刚刚出去,所以这种基因交流??

杨别青2021-12-14 02:37:07
这个科普比圆桌派上尹烨讲的要好,尹烨比较生动,但错误比较多,
51812021-12-14 02:57:01
光从基因研究疾病不够,这也是变异病毒疫苗难做原因,未知远多于人们现在所知
huntridge2021-12-14 03:24:12
关于南方方言,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侬”一个是“江”,但是这两的发音都和现代汉语“你”和“江”有联系。似乎可以看作变音
杨别青2021-12-14 04:01:17
我的理解,人类祖先两次走出非洲,20万年一次,5-6万年前一次,见内图
杨别青2021-12-14 04:03:45
的确,未知的更多,不同的方法和层面得到不同信息
杨别青2021-12-14 04:06:31
语音的变化可能比较近,跟文字的起点相近(3000-4000,我不熟悉
fuz2021-12-14 05:19:12
简而言之,人类走在自我毁灭的路上。
阿明.2021-12-14 07:37:36
如何解释北京猿人早于20万年前?
SAR2021-12-14 13:59:06
记下了,慢慢读“
杨别青2021-12-14 14:07:28
北京猿人是不是我们的祖先?吴新知院士的文章
杨别青2021-12-14 14:08:18
另一种来自知乎的观点
杨别青2021-12-14 14:08:59
请看我转贴的另两种观点
杨别青2021-12-14 14:17:50
我比较乐观,
TBz2021-12-14 17:01:17
越毁灭,越长寿?
julie1162021-12-14 23:35:26
不要把过去医学卫生食品安全的成就归于今天重长期服药长期疫苗,扫描放射化学基因工程大跃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