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2018-07-06 21:48:39

出身不可选择。李香兰是出生在沈阳(当时叫奉天)的日本人,并在沈阳长大成人。所以她的汉语几乎和你我一样好。她被定为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的两大女汉奸之一,另外一个是川岛芳子。

最近的谍战片看多了,我不敢设想如果当年不杀川岛芳子,国共争雄时期,川岛芳子是效劳军统还是地下党。

李香兰一直高调宣称:日本是我的祖国,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中不再战,我们同是黑发黑眼睛”。这样一种姿态,是不是让我们今天许多海外华人华裔汗颜呢?

李香兰是2014年9月7日去世的,终年94岁。李香兰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红遍东亚的日籍歌手和电影明星,曾以《夜来香》《何日君再来》声名大噪,她的主要罪状就是美化日本侵略战争,作为一个日本公民,恐怕也很难在舞台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20年,李香兰(原名叫山口淑子)出生,认父亲的好友、奉天银行总经理李际春为养父,她也由此有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李香兰,“香兰”这个名字其实是其父山口文雄在中国最常用的笔名之一。小香兰的养父李际春是一名亲日派军阀,早年与山口文雄在北京相识。李际春和山口文雄当时都没有料到,他们这位漂亮女儿日后竟然成为中日交往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1934年,山口文雄在北平结识了著名亲日人物潘毓桂,李香兰又认其为义父,又有了一个汉语名字,潘淑华。山口文雄精通汉语,他为女儿取这个名字可谓是用心良苦,暗喻李香兰生于中国。

李香兰的义父潘毓桂是中国有名的汉奸,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七七事变”期间,潘毓桂屡次向日本人出卖29军的作战计划,后公开投敌,任伪天津市市长。

李香兰14岁到北平,以潘毓桂女儿的身份在翊教女子中学念书。《城南旧事》作者、著名作家林海音就是在这里读的高中。

在女中读书期间,李香兰一直住在潘家,逐步养成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譬如日本人教育孩子与人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但潘毓桂夫人告诉李香兰没有意义的冲人发笑,会被认为是谄媚低俗。后来李香兰回沈阳探望父母,母亲感叹孩子在大都市呆久了,变得傲慢无礼,岂不知这正是两种不同文化在孩子身上的碰撞和冲突。

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紧张,1937年,李香兰随同学到中南海参加一个抗日集会,当谈及“假如日军侵入北平怎么办”时,同学们群情激昂,纷纷表达抗日决心,惟有李香兰回答:“我只能这样说。……(站在城墙上,双方的子弹)都能打中我,我可能第一个死去。我本能地想,这是我最好的出路。”

李香兰因为提供了日本公民的证据,所以按照战俘遣返了。李香兰回日本后,据说生活很不习惯,她喜欢的还是油条豆浆。于是,50年代初便到香港台湾等地拍电影。后与日本外交官大鹰弘结为夫妻,退出影坛。1960年代末,李香兰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再出江湖,采访了阿拉法特、曼德拉等政坛风云人物,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1974年,李香兰获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邀请,接受自民党提名,参加第10届参议院选举并当选议员,正式进入了政界。此后,李香兰历任环保政务次官、参议院冲绳及北方问题事务特别委员会委员长、参议院外务委员会委员长、自民党妇人(女)局局长等职,1990年代初从政界引退,担任亚洲妇女基金会副理事长,希望以此促成日本政府向当年那场战争的受害者、特别是慰安妇公开赔偿道歉。

1978年,李香兰率日本环境代表团访华,在当年“满映”的原址长春电影制片厂,见到了浦克、白玫等老朋友。老友重逢,李香兰分外激动,她动情地说:“我有两个祖国,中国和日本,中国是养育我的母亲之国,日本是我的父亲之国。中国是我的故乡,所以去中国应该说‘回’中国。”

晚年李香兰一直致力于中日友好,经常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教育日本青年莫忘历史,并在回忆录中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这全都是事实呀!”2005年,已经85岁高龄的李香兰公开发表文章,劝诫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纯一郎不要参拜供奉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因为“那会深深伤害中国人的心”。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