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和爱卿,你说朕的诗,写得怎么样啊?
和珅:皇上是何等人也?您写的诗,那自然是好诗了。
乾隆:可老百姓怎么不传颂朕的诗呢?
和珅:那是老百姓没品位,没见识,不知道什么是好诗。
他们欣赏不了皇上您的诗,是他们的损失,不是您的损失。
乾隆:你说老百姓的欣赏水平低,可那些文人,欣赏水平应该不低吧。他们怎么也不传颂朕的诗呢?
和珅:文人嘛,自古相轻,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眼里自然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
他们不传颂您的诗,实际上是嫉妒您的才学。您不必和他们一般见识。
乾隆:可是老百姓和那些文人,喜欢传颂唐宋那些著名诗人的诗词。
朕是不是不如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啊?
和珅:人嘛,为了显得自己有文化品味,总爱崇古,甚至是古非今。
唐宋那些诗人,和咱们大清朝离得远,在评论者的眼里,就有了朦胧之美,所以他们喜欢追捧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
乾隆:可能朕确实不如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吧。
和珅:皇上可别那么说。这三个人,怎么能和皇上您比?
您文武双全、经天纬地,乃是造福百姓的一代圣主,已立千秋之功,必传万世之名!
乾隆:朕和他们比诗,不能拿皇上身份压人啊。再说了,李白、杜甫、苏东坡,也很有名啊。
和珅:他们只是在诗词方面有造诣,能留名;您在任何方面都有造诣,都能留名。
李白、杜甫、苏东坡,虽有名气,可是遇不上您这样样样完美、无所不通的君主,真是人生之大憾啊!
奴才虽然不才,却有幸得到皇上赏识,比之李杜等人,真是万分幸运哪!
乾隆:咱们两个是圣君贤臣,必然会一起扬名千古的。
和珅:奴才都是托皇上您的福,奴才可不敢居功。皇上您能没有奴才,奴才却不能没有皇上啊!
乾隆:不过,朕觉得,论诗歌,朕确实比不上李杜等人。
和珅:奴才时时感念皇上您的恩德,所以看着皇上,打心眼儿里觉得千好万好。
皇上就是错的,奴才也觉得是对的。
何况皇上您的诗是真的好,再经奴才的眼睛一看,更是觉得,真是好上加好啊!
乾隆:你的这份忠君、爱君之心,倒是值得赞赏的。
不过,今天朕要你把这份爱君之心先放一放,不带偏见地评论诗作。
和珅:奴才觉得,就算李白、杜甫、苏东坡的诗词比您好,那也是有原因的。
古人云,“穷而后工”,诗人的命运越坎坷,越容易写出好诗来。
李白怀才不遇,杜甫饱经战乱,苏东坡几经沉浮,他们境遇不好,才写出好诗来。
本来这三个人,天资是不如您的,可是您被老天眷顾,且具雄才大略,一路顺风顺水,将国家治理得国泰民安、井井有条,没那么多坎坷经历,所以诗歌水平才比李杜等人略逊些。
换言之,也就是您为了顾好家国、做好大事,牺牲了一点儿作诗的技艺。
这乃是您对苍生、对万民的恩德啊!
乾隆:嗯,你说的有理。
和珅:论诗歌的艺术水平,您虽然比李杜等人略逊一筹;但是,您的诗歌中的浩浩帝王之气、凛凛圣主之威,是他们拍马也追不上的!
乾隆:可其他皇帝,也有会写诗的啊。
和珅:他们只是偶尔写几首罢了。
您写了这么多首,放在一起,便有了特殊的史学价值。
杜甫之诗,被称为“诗史”;您的诗,也是如此!
而且,杜甫只是从一个小官的角度去记录历史,您却是从天子之角度记录历史,您比杜甫站得高多了、看得远多了!
所以,杜诗只是普通的“诗史”,您的诗,却是彪炳千古、无与伦比、空前绝后的“诗史”!
乾隆:还是和爱卿了解朕哪。你说的确实在理,朕要好好赏赐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