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光美等的回忆:
“1967年1月13日夜,毛泽东派秘书把当时已靠边站的刘少奇接到人民大会堂118厅。会面中,毛几乎只字未提眼前的文革。刘少奇主动承认自己在运动中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并向毛泽东提出两点要求:
1、这次路线错误责任在我,广大干部是好的,特别是许多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希望把广大干部解放出来,使党少受损失。
2、自己要求辞去国家主席、政治局常委和《毛泽东选集》编委会主任工作,带妻子儿女去延安或回湖南老家种地,做个农民,以便尽早结束文化大革命,使国家少受损失。
但是,毛泽东未做回应,只是顾左右而言他。谈话间,毛泽东建议刘少奇回去认真读一些书。毛泽东向他推荐了三本书:
1、海格尔的《宇宙论》
2、狄德罗的《机器人》
3、淮南子 ”
毛泽东还特别对刘少奇提到,那两本洋书是机械唯物论的名著。
此次见面后临别,毛泽东把刘少奇送到门口,叮嘱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这次深夜会面,是毛、刘这两位非凡历史人物生前的最后一次会面和交谈。
刘少奇回去后,立即让秘书去找书。结果,除《淮南子》找到外,其他两本都没有找到(参看王光美的有关回忆录以及刘少奇秘书刘振德的回忆录《实话实说福禄居》)。刘少奇意识到,可能自己记忆的书名有误。
那么,毛泽东此时推荐刘少奇要他读的书,究竟是什么怪书?何以刘少奇竟不能找到?为什么毛泽东恰于此时,要刘少奇读这几本书呢?此事在王光美及刘振德的回忆录中都有言及,但对这几本书究竟是什么,却都未能揭破,迄今依然是一个神秘之谜,不见其有索解者。
我窃以为,博学的毛泽东在这次会见中似是有意出题,考考一向埋头事物而疏于哲学理论的刘少奇。这几本书,刘少奇所记之书名及作者确实均有误——但那两种书都存在,且都是近代西方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名著:
第一部书,实际作者不是什么海格尔,而是19世纪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E.Haeckel,1834~1919),正确的书名应是海克尔的名著《宇宙之谜》。
?《宇宙之谜》一书,1899年出版。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此书对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化的描述,用自然科学的资料,勾画出一幅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图景。此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曾经风靡一时,“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50页)。在他的《哲学笔记》中也做过摘录和评述。
(1972年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号召学哲学,再次将此书列为推荐干部阅读的三十本书之一。)
毛泽东建议刘少奇读的第二部书,作者不是狄德罗,而是法国18世纪机械唯物论启蒙哲学家、医生J.O.拉美特里,正确的书名也不是《机器人》,而是《人是机器》。
拉梅特里(1709-1751)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开创者、医生。他初学神学,后转而学医。他根据自己行医时的观察,得出人的精神活动不是来自上帝之手而决定于人的机体组织的观点,1745年发表第一部哲学著作《心灵的自然史》。这部书出版后引起天主教和政府的愤怒,被下令焚毁,拉梅特里流亡荷兰。
1747年拉梅特里在荷兰匿名发表他的著名著作《人是机器》。书中阐述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震撼了当时的思想界,被视为法国大革命前启蒙运动的先声。
1748年拉梅特里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邀请迁居柏林,被任命为皇家科学院会员和御医。1751年11月拉梅特里由于在自己身上试验新的治疗方法,感染疾病而死于柏林。
拉梅特里主张用有机机器的新概念来说明人体,这就是“人是机器”的概念。拉美特里运用当时力学、医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材料,论证人的机体组织是类似钟表那样纯粹由物质机械规律支配的自动机。
拉梅特里认为人的思维活动和道德感对人的机体组织有依赖关系。他认为,科学知识的基础是事物间的相似关系,人之所以能在不同事物之间把握到种种关系,关键在于人发明了语言的词汇这种符号。正如发明了数字符号便有了全部算术那样,词汇符号,实质是对听觉器官传到脑子的声音和视觉器官传到脑子的形象的标记。产生科学知识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感觉,不能脱离人脑,思维是人脑的功能和属性。
拉梅特里认为宇宙间存在统一的物质组织,而人则是其中最完善的,在无机物、有机物和人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他的观点已接近自然界进化的思想。他还提出植物和动物有着统一的起源以及物质和动物逐渐完善的猜测。
拉梅特里认为机体组织的不同,决定人的智力不平等,认为天才人物和他们对其他人的教育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他的享乐主义的伦理学说赋与社会利益以相当重要的地位。政治上他是开明君主专制的拥护者。
拉梅特里的思想对后来的法国启蒙学者狄德罗、霍尔巴赫等人有重大的影响。1745年狄德罗编撰反对天主教神学的《百科全书》,吸取了拉梅特里的许多思想。《人是机器》一书是18世纪法国第一部以公开的无神论形式出现的系统的机械唯物主义著作。毛泽东要刘少奇读这本书,是想告诉他什么呢?莫非是想说——人的一切来之于宇宙和物质,也将会回归于宇宙和物质,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么?
【关于毛泽东对刘少奇提到的狄德罗:
狄德罗出生于法国的朗格尔,童年时曾在耶稣会学校受过教育。19岁时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因为他不愿按照父亲的要求学医或学法律,父亲停止了对他的资助,他只好自谋生路。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社会,磨炼了自己的斗志。1743年,他认识了卢梭。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如《哲学思想录》、《怀疑论者的散步》、《论盲人书简》等,宣传无神论思想,触怒了教会和统治阶级,结果被关了3个月。出狱后,他决心通过对《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来改变人们的思想方法,掀起一场人类精神上的革命。
1745年,狄德罗应出版商之请,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他集结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士,通过传播知识,向宗教和贵族势力发动了猛烈进攻。参加《百科全书》编写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一批唯物主义者,他们的基本政治倾向是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他们的中心寓意是人的本性是美好的,世界应当成为全人类平等的居住之地。们认为迷信、成见和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点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推崇机械工艺,重视体力劳动,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1751~1772年,《百科全书》共出版28卷,1776~1780年又增补了7卷。以《百科全书》派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运动的高潮。《百科全书》学派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毛泽东建议刘少奇读的第三部书是《淮南子》,即《淮南鸿烈》。此书是汉武帝时代淮南王刘安组织学者(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集体编著撰写的一部杂家书。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汉书艺文志》列《淮南子》为杂家)。此书撰著在景帝朝的后期,而于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进献于朝廷。
淮南王刘安是汉武帝刘彻的叔伯辈,是当时皇室贵族中有篡位野心的人物。
刘安有心在天下一旦有变乱时取得政治主动,平日积极作战争装备,集聚金钱,拉拢各地封王及地方实力派。又日夜研究军事地图,暗中进行作战部署,私募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著书立说,举动逐渐有所败露。
在被举报汉武帝予以追查时,刘安终于发起叛乱。然而这场叛乱迅速被平定。刘安以“大逆不道、谋反”罪名,伏罪自杀。身后淮南国遂被削除,在其地设立了九江郡。
正当文革向纵深发展之际,此时毛泽东让刘少奇读此书,似乎有暗讽恰好也姓刘的这位现代刘安之下场的微妙涵义。
* * * * *
1967年1月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岁月。1967年1月初,上海发生“一月夺权风暴”。而在刚过去的不久前,1966年的12月26日晚毛泽东73岁生辰,毛泽东曾邀集文革小组几位人物参加家宴。席间,毛泽东向王力等来客举杯祝词:庆祝明年展开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参看《王力反思录》的有关记载)
当此文革斗争方酣之际,毛泽东忽于深夜邀见这场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刘少奇,似乎有摸底、观察对手动向之意。
而此时,毛泽东竟要刘少奇回去读这三本特殊的书,是的确耐人寻味而别具深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