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开始进入中国开展援助行动,当时中国平均每3人就有1人处于饥饿状态。自1979年至2005年,粮食计划署在中国成功实施了超过10亿美元的扶贫和灾后重建项目。在此期间,粮食计划署的援助工作得到了中国政府12亿美元的配套资金支持。?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告诉我们,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援助行动曾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援助行动。?
屈四喜:“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应该追溯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1979年粮食计划署进入中国。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还比较困难,生活水平较低,温饱还是个问题。在那个时候,粮食署的工作是帮助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取得一些发展,解决温饱和消除贫困问题。从1979年到2005年,粮食计划署总共在中国实施了70个无偿援助项目,直接受益人口为3000多万。中国大陆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有粮食计划署的援助项目。最初的项目涉及海外华侨归来在农村的一些安置项目,后来逐渐发展到帮助中国农村的部门经济发展,如乳品业、水产业和三北防护林。此后是流域治理和农业综合开发。期间还包括1998年长江流域暴发特大洪灾时,粮食计划署向中国提供8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总体而言,粮食计划署在中国的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用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帮助生产、解决温饱问题,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坡改梯、旱改水、乡村道路、水渠和水库、栽树、打水井、搞培训,这些都是当时中国农村非常需要的基础设施,应该说这些项目对项目区的脱贫和解决温饱问题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些项目公认可持续性非常好,很多现在依然在发挥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消除饥饿进程的推进,世界粮食计划署于2005年结束了在华援助项目。屈四喜表示,从2016年开始,粮食计划署同中国的合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从过去粮食计划署的一个主要受援大国,变成了粮食计划署一个非常重要的提供对外援助的国家。?
https://news.un.org/zh/story/2019/04/10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