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02-06 23:01:12

 

马成骏是1969年1月份到陕北插队落户的,他曾经在陕北的后刘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多,后来当兵入伍才离开了他插队落户生活了三年的第二故乡。说起当年在陕北插队时的生活往事,马成骏至今还记忆犹新,那难忘的生活经历仿佛就在昨天。

1969年1月19日,马成骏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把他送上了北京开往陕西方向的知青专列,在一片哽咽声中,马成骏挥泪告别了父母和弟弟妹妹,踏上了到陕北插队落户的征程。

当时的天气很冷,火车到达陕西的铜川后,知青们下了火车,在铜川呆了一天一夜,才换乘汽车去了陕北的延安,在延安的师范学院住了一夜。大家当时都分散开住在了教室里,课桌拼在一起当床,比在铜川睡在麦草里好了一些。在延安吃了早饭,他们又乘坐汽车继续前行,在公社知青接待点吃过午饭,马成骏他们一行十五人坐上了后刘家沟二队来接他们的三辆毛驴车。

 

太阳还有一竿子高的时候,十五名北京知青来到了二队的队部大院,队长刘金锁和村支书武有良在院门口迎接。天气虽然很冷,院内院外还是挤满了看热闹的大人和娃娃,还有一只黑白花的小狗在人群中跑来跑去。

知青们居住的土窑早就打扫干净也烧热乎了,七名女知青居住的那孔土窑里有一铺土炕,灶台和土炕之间垒砌了一道土坯矮墙,土炕上还铺了炕席。八名男知青们居住的窑洞要宽敞很多,土炕也大,能睡十来个人。灶台上有一口很大的铸铁锅,锅和锅盖都是新的,看样子是刚买了不久。土炕没有炕席,炕面上散乱地铺了一些麦草。

等女知青们把两孔窑洞又打扫了一遍,社员们才帮忙把知青们的行李搬进窑洞。接风晚宴安排在了男知青居住的窑洞里,土炕上摆了两张炕桌,刘队长的婆姨和两名女社员帮忙做的晚饭。晚饭还算不错,有猪肉粉条,有炖洋芋,有炖酸菜,还有一碗咸菜和半碗辣椒酱,主食是小米饭和玉米蒸馍,两张桌子上的饭菜都一样。饭菜虽算不上丰盛,可当时陕北的生活条件不太好,这已经是最好的了。

知青们都进到窑洞吃饭了,院门口还有不少围观的婆姨和娃娃,天完全黑了下来,大家才各自回家去了。

吃过晚饭,村支书又说了几句客套话,他先回家去了。那几名婆姨忙着洗刷碗筷,刘队长又简单给知青们介绍了一下队里的自然情况,还说了一下目前知青们的吃饭问题,他说临时让他婆姨帮教知青们学习烧火做饭,以后就得自己做饭。

送走了刘队长和那几名婆姨,知青们开始收拾行李铺被褥,长途跋涉好几天,他们真的是又困又乏,一点精神头也没有。

知青们居住的这个院子原来是大队的大队部,前两年后刘家沟大队搞农田基本建设,邻村社员来帮工,大队部就腾出这几孔窑洞,在里面搭建了土炕和灶台,供民夫们吃住。村子里还有好几孔这样的窑洞,都是当时供民夫们居住的。农田基本建设结束后,二队的队部就搬到了这个院子里,这个院子里有四孔窑洞,院子也大,又是二队的地盘,正适合二队当队部用。

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刚冒花,刘队长的婆姨和一名女社员就来敲男知青们窑洞的房门了,她们是来给知青们做早饭的。刘队长的婆姨还端着半盆酸菜和一些咸菜,那位女社员抱着两棵白菜和几个萝卜,知青们的吃粮由国家供应,可知青们的吃菜问题只能靠老乡们帮忙解决。

来帮教知青们做饭的另一位女社员是二队会计梁满仓的婆姨,她比刘队长的婆姨大几岁,知青们为了好分辨,就分别叫她俩队长婶子和会计婶子。什么婶子都行,刘队长的婆姨和梁会计的婆姨都是大咧咧,她俩啥也不计较。每次来给知青们做饭,她俩都不空手,不是端些酸菜来,就是拿一些洋芋和水萝卜,有时还拿一些胡萝卜和干菜。

腊月二十三日上午,刘队长给知青们担来了两捆烧柴,院子里就那一垛秫秸杆,刘队长担心春节前不够烧。他原本打算带领知青们上山打两趟柴,可那几天天气太冷,刘队长怕知青们受不了陕北的寒冷,更怕把知青们给冻坏了。刘队长的婆姨和梁会计的婆姨还给知青们送来了她们自己生的黑豆芽和自己家磨的豆腐,过小年了,她们很想让知青们吃顿好的。可当时陕北农村的生活水平很差,大家也是有心无力。

自从来到了后刘家沟大队,马成骏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和温暖,特别是刘队长和梁会计他们,给了知青们无微不致地关爱和照顾,也为知青们操了不少心受了不少累。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派两个代表,去刘队长和梁会计家表示一下感谢。大家把各自从北京带来的香肠、午餐肉罐头和一点桃酥饼干凑在一起,分成了两份,用两个网兜装了,让马成骏和季雪梅代表大家去了刘队长和梁会计家。

马成骏和季雪梅先来到了刘队长家,当时刘队长一家人正吃午饭,刘队长和他的父母还有两个孩子坐在土炕上围着一张炕桌吃饭,刘队长的婆姨端着饭碗坐在炕拦石上在喝菜粥。看马成骏和季雪梅进来了,刘队长的婆姨赶紧放下饭碗,拿毛巾擦了擦炕拦石让他俩坐。

季雪梅把拎着的网兜放在炕上,笑着说:“这是我们从北京带来的香肠饼干啥的,大家的一点心意,别嫌少。”“啊呀,我们一个平头老百姓,咋能吃这么好的东西,快拿回去你们吃。”没等刘队长说话,刘队长的父亲先开口了。

看看炕桌上那半碗咸菜和他们吃的糠团子,马成骏和季雪梅心里都很难受,他们和刘队长一家打声招呼,默默走出了刘队长家的土窑。都走了挺远,刘队长两口子和刘队长的父亲还站在院门口冲马成骏和季雪梅挥手呢。

他俩来到梁会计家时,梁会计一家也在吃饭,炕桌上也是半碗咸菜,他们一家人除了梁会计的老母亲吃的是玉米面馍,梁会计两口子和他们家二小子吃的都是菜团子。看炕桌上没有菜,季雪梅就笑着问:“会计婶子,你们午饭也不吃菜啊?”“菜又不是饭,咋能天天吃呀,咱农村人隔几天能吃上一顿菜就知足了,不能和你们城里人比,天天都吃菜。”梁会计的婆姨说的很平静,马成骏和季雪梅听得心里酸酸的。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菜,却把家里储存不多的酸菜和萝卜洋芋分出一大半给知青们吃。

经历了繁重的春耕春播生产劳动,马成骏他们可真正体验到了陕北农民的疾苦,也得到了锻炼,刚开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行走都眼晕,到了麦收时他们都能挑着两捆麦子走崎岖的小路,还学会了换肩。

麦收快结束时,为了尽快把成熟的麦子收回场院,午饭都在地里吃。当时队里也没有余粮,又是青黄不接的季节,社员们只好自己带饭。吃饭的时候,看社员们吃的都是菜团子,知青们心里难受,就拿自己的玉米面团子(像窝头一样但没有窝,也像馒头)换社员们的菜团子吃。那天下午收工时,季雪梅看她换给会计婶子的玉米团子还没吃,就问她:“会计婶子,这玉米面团子你咋没吃?你不饿啊。”“你看咱大伙,你们给的玉米面馍大伙都没舍得吃,有的带回家给老人吃,有的给娃吃,眼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家也没多少粮食了。哦(我)一顿饭不吃也木(没)啥事,饿不死。”会计婶子苦笑着说。

听了会计婶子的话,季雪梅眼睛湿润了,她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的说不出是啥滋味。那天回到家,季雪梅和大家商量了一下,他们给梁会计家送去了十五斤玉米面。梁会计母亲的身体不好,知青们不忍心看着她也吃菜团子。

知青们返城后,大家一直惦记着后刘家沟大队的乡亲们,他们多次给乡亲们汇钱寄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当时生活那么苦,自己家都不舍得吃菜,还把菜送给知青们吃,这样的恩情,知青们怎能忘记。

https://pics7.baidu.com/feed/1c950a7b02087bf491181c22fe6aa92b13dfcf42.jpeg?token=4429a3706b0c24231e01e5dbfa325cea&s=224B27FB4660D6FC5CB5E10E0300E057

听了马成骏老师的讲述,我心里也很难受,几度落泪。好在陕北的乡亲们现在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家都奔小康了,再也不为吃喝犯愁了。我们现在虽然富裕了,但要记住以前的苦难,更要学会节约粮食。这句话,马成骏老师反复强调了好几遍。

铁驴2021-02-06 23:19:06
那时到处都苦,我的故乡农民说庄稼人能吃点花生就算享受了,再高就不知足了,那时花生很少,我们那里还不算最贫苦的地方。
衡山老道2021-02-07 02:22:40
最苦的地方就是自然条件差,人口多的地方。92年到西宁,从火车上看到满山黄土,寸草不生,那地方根本不适合居住。
衡山老道2021-02-07 02:27:27
改开加速了工业化过程,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农民才得以离开恶劣的自然环境,进城找工作。没有老邓,中国农民到现在还会吃苦。
法眼2021-02-07 02:38:55
我上大学之前没吃到过花生,也没吃过苹果桔子。平时吃不上干饭,稀粥也要加些青菜。我上大学后有一两年爱吃光米饭、不愿吃青菜,同学不解
最接近太阳的人2021-02-07 02:56:01
真够苦的!老区?
法眼2021-02-07 03:10:03
不是。号称鱼米之乡,本不应那么苦。政策太左,我的记忆中,自留地越来越少,只许养几只鸡,交公粮后粮食不够吃。
southgate2021-02-07 06:23:48
正解,毛时代农民太苦了。老邓出来, 改开以后,农村逐步好起来了
southgate2021-02-07 06:25:38
是的。我老家江南鱼米之乡,小时候也是吃不饱饭
coach19602021-02-07 07:01:56
老邓拥抱了一点“现代文明”世界,毛时代是秦政,民众吃苦挨饿是理所当然的
十具2021-02-07 09:35:50
89年罗马里亚动乱,CNN记者去报道,一罗军上校随行,分手时羞涩地问记者有香蕉吗,我女儿快10岁了
飯盛男2021-02-07 13:25:13
技術革新的功労第一。就如日本金槍魚来説、腹部那塊是最貴的、但是以前這塊是最没人要喫的、因為最会腐爛的部位
老生常谈122021-02-07 16:07:31
唉,包钢是老邓建设的
leileileilei2021-02-07 18:32:14
2500万吨,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亿人口, 不够用啊。听说过造机床用石材替代部分钢材失败的事情吗?情况改善是改开后的事了
Sharonsharon12021-02-07 18:50:22
想起老公的同学曾说过73年时分配到贵州军工厂,一下火车就看到几个在卖自家儿女的,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钱和全国粮票给他们。那时的农民太
行者陌言2021-02-07 21:40:54
包头,宝钢和几个大型军工企业是五十年代苏联帮助援建. 请多核实再发言
jinzhengping2021-02-07 22:05:04
那些知青也不回过头来问一声老毛,怎么您领导下的农民这么苦啊
老生常谈122021-02-07 22:13:21
我比你清楚得多了,发过几篇专门帖子你没看到?
笔名老忘062021-02-07 22:17:51
你就编吧
无法弄2021-02-07 22:47:56
我表姐也在那插队,后来去了陕西天文台
老zhqin2021-02-07 23:48:57
也说下乡插队时的见闻
疏雨2021-04-05 08:53:19
当初如果没有插队到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