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夫话吧2021-05-11 14:44:54

党自1921年诞生之日起,至今整整100年了。党员人数也从最初的几十名,发展到了现在的9191.4万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党。在党的发展历程中,除了要应对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敌人外,其内部也曾发生过多次纷争。在党的10大时,曾归纳为10次路线斗争;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增加到11次路线斗争。

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中共在“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中说,“毛泽东领导我们党同党内右的和左的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尖锐复杂的斗争,战胜了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罗章龙、王明、张国焘、高岗饶漱石、彭德怀的机会主义路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又战胜了刘少奇、林彪、邓小平的反革命的修正主义路线。使我们党在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经过曲折道路,发展成为今天领导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这就是上述的中共11次路线斗争。

老婆的家乡 – 江西萍乡与湖南的浏阳、醴陵接壤,三地合称萍浏醴。三地山水相连、民风相近、文化相容,在这块土地上发生了一系列震惊中外的事件,也产生了众多影响中国的杰出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有意思的是,中共的11次路线斗争中,李立三是醴陵人,罗章龙是浏阳人,张国焘是萍乡人。也就是说,在中共历史上,萍浏醴地区产生了近1/3的路线斗争的头面人物。这不仅仅用巧合能够解释的了。另外还有一些萍浏醴籍的领导人也是历次路线斗争的重要参与者。

中共除了11次路线斗争外,在毛去世后,发生了三次最高领导人下台事件。三位领导人分别是华国锋、胡耀邦和赵紫阳,其中华国锋是山西交城人,赵紫阳是河南滑县人,而胡耀邦是浏阳人。也就是说萍浏醴籍人士,又占了1/3。

   

一、萍浏醴地区人文特征

由于萍乡是江西省内湘文化气息最重的一个城市,所以萍乡、浏阳和醴陵从文化特征上讲属于湘文化圈。

湘文化的主要特征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湖南的文化特点是做什么事都争第一,做坏事也不想得第二。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表现得尤其淋漓尽致,轰轰烈烈。

较湖南、江西两省的其它地区,萍乡、浏阳、醴陵地区,山堂林立、民风强悍,历史上曾是哥老会在长江中游的一支 - 洪江会的活跃之区,也是一些新兴会党容易发展的区域。这里的人有胆有识,又不单打独斗,产生若干影响全国、震惊世界的领袖级人物就不奇怪了。因而也在这个区域爆发了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诸如被称为辛亥革命预演的萍浏醴起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秋收起义等。

二、关于李立三、罗章龙、张国焘、胡耀邦

1.李立三

李立三(1899年11月18日一1967年6月22日),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人民防空委员会秘书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人。1919年9月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加入中共。他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担任工人运动领袖,曾一度掌握着中央的实际权力,为中共实际最高领导人,在1930年犯过“立三路线”的错误。

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立三路线”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一省数省的发动,尤其是通过城市暴动,夺取全国政权。李立三等制订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重点是武汉暴动、南京暴动和上海总同盟罢工,并要求各路红军“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李立三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国民党统治区内,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因为急于组织暴动而把原来的有限力量暴露出来,先后有十一个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红军在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

建国后,他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回复名誉。

2. 罗章龙

罗章龙(1896年11月30日—1995年2月3日),原名罗璈阶,湖南浏阳人。1915年入长沙长郡中学,与同在长沙就读的毛泽东结为好友,被称誉为“管鲍之交,后无来者”。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曾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并和李大钊发起组织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共创建时的党员之一。在担任中共北方区委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期间,先后组织领导了陇海铁路、长辛店铁路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工人大罢工及京汉铁路工人总罢工,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在中共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上连续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是中共第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28年后,历任中共中央工委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党团书记。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确立了王明的中共中央领导地位。为反对危害中国革命的米夫、王明篡权,罗章龙策划了中共党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三十余名中共中央委员发起成立了“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罗被选为书记。“非委”发表了拒绝承认六届四中全会合法性的声明、“告全党同志书”和“致共产国际信”。罗章龙等因此被开除出中共。

1934年起,任河南大学、西北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建国后,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财经学院、湖北大学任教。先后被选为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起,任中国革命博物馆顾问。1995年2月3日因病逝世,享年99岁。

3.张国焘

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1979年12月3日),字恺荫,又名特立,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县(今萍乡市上栗县金山镇山明村)。

上栗人在萍乡是最有特点的人,主要体现湘文化中的蛮。上栗人敢说敢干,对萍乡文化贡献突出,典故最多。"顿同吾顿"这四个字,是"五四"文化运动最有代表性的地域方言,是上栗文化的最大体现。上栗人的代表张国焘最能体现"蛮"的精神。

 张国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直至今天,他仍是众多军迷及历史爱好者常常谈论的人物;至于他的是非功过,后人的评价可能更合适。有几点大多数人的看法,还是基本一致的。

    1)张作为北大学生,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长和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干事,是“五四”运动的最重要学生领袖之一;

    2)张是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00年前嘉兴南湖的小船上,这位操着上栗口音的人宣布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3)张是八一南昌起义主要发起人之一,是红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4)张曾是毛一生中,最具威胁力的对手。毛在1960年10月曾对来访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说,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之间的斗争。

    5)张的回忆录“我的回忆”,虽书中对毛有诸多的不敬,但仍被公认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在国内早已出版并公开出售。本人就曾在90年代,在北京阜成门北一家书店买过此书。这一点李志绥先生的书就不敢恭维了。

6)张的投蒋,是他一生最大的昏招,此后他实质性地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张确实属于叛党;但张的叛党不等同于叛国,这一点与汪精卫截然不同。汪与蒋争权失败,投降日本人,组南京政府,属汉奸行为。而张降蒋时,属国共二次合作抗日之时,那时两党属友党。

7)张的晚年在加拿大应是在安逸和平静中度过的。遥看国内的政治局势潮起潮落,虽心中难免有凄楚之感,但至少是安全的、超然的。相较其他同仁,他的结局至少是不坏的。

由于张国焘的问题过于复杂和敏感,家乡的人有时也很无奈。在萍乡博物馆,陈列了张的部分照片和事迹。在我家领导的母校 – 萍乡一中的校史中,有一栏专门介绍知名校友,知名和不知名的介绍了一大堆,却唯独漏了这位最知名的,在中国近代史中有重要地位的校友。

10几年前,上栗县发布的消息显示,由湖南省有关单位设计的张国焘故居修缮方案已正式出炉。上栗县政府决定搁置争议,投资560多万元修缮张国焘和胞弟张国庶故居,预计到2012年将修复完工并对外开放,该县力图将其打造成重要的名人旅游景点。后来不知何故,此事不了了之。

   

                                                       位于多伦多的张国焘墓碑

4.胡耀邦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15日),男,字国光,湖南浏阳人。曾在1981年6月至1987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职务。

胡耀邦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包括:平反冤假错案、开启真理标准大讨论、打开改革开放局面等。

上述几位湖南籍的中共领导人中,胡耀邦与江西的关系最为密切。他生于湘赣边界,最后葬于江西境内。1990年12月,胡耀邦的骨灰在江西共青城安葬。共青城是江西最年轻的城市。该市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鄱阳湖之滨、庐山南麓。共青城市总面积310平方公里,总人口22万。其前身是1955年98名上海青年志愿者创建的共青社,2010年设立共青城市,是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是全国青年创业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羽绒服装名城、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基地、中国绿色名区。

胡耀邦曾三次到这里,前两次是鼓励青年开荒创业,第三次则是安息于此,成为这座城市永久的一员。

                       

                                                       位于江西共青城的胡耀邦墓

三、关于凯丰、王震

1.凯丰

凯丰(1906年2月-1955年3月23日),萍乡市湘东区人,原名何克全,党的前期领导人之一,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

何克全1925年毕业于萍乡中学后,考入国立武昌大学(今武汉大学),1927年并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30年,何回国后加入中共,化名“凯丰”(开封的谐音)。曾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政治局委员,中宣部副部长及部长等职。

        凯丰在青史中留名,与以下事件有关:

1)在著名的遵义会议上,凯丰极力为博古、李德辩护,他挖苦毛说: “你懂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他的话极大伤害了毛,给他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痛,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毛依旧提及此事。

2)在后来毛与张国焘的斗争中,他没有站在老乡一边,坚定地支持了毛;

3)毛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之一。

4)延安文艺座谈会召集者之一,会议请柬上仅署毛和凯丰俩人的名字。

5)是著名抗战歌曲“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词作者。目前该歌是国防大学的校歌。在重大节庆,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国庆阅兵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该歌曲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演奏曲目之一。

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凯丰词,吕骥曲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

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下面这个视频是“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中的合唱版。本人虽无党无派,但作为国人,看了后还是觉得非常震撼。



歌比人红,歌比人更有名。不知道凯丰的人不少,但不知道这首歌的人不多。事隔80多年,这首歌仍朗朗上口,毫不过时,难怪国防大学选为校歌。无疑这首歌还会唱下去。

2.王震

王震(1908年4月11日-1993年3月12日),湖南浏阳人。1924年参加工作。1927年加入共青团,同年转入中共。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开国上将。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常委、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顾委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等职。王震是邓主政时期著名的“八老”之一,曾经对国内政局的走向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与凯丰相似,与自己的老乡胡耀邦政见并不相同。

王震将军虽贵为开国上将,但与其他名将不同,人们对他的军事业绩及战功并不熟悉,被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垦荒和戍边。一曲“南泥湾”至今经久不衰,其中的“三五九旅是模范”唱遍全国,使他家喻户晓;相信他在新疆的所作所为会与他的老乡左宗棠一样,被永载史册。

立竿见影-12021-05-11 16:14:23
有一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但其实毛到底去没去过安源?说刘少奇是“工贼”其实是与安源有关
欲千北2021-05-11 17:01:40
毛主打农民运动,对工人运动不感兴趣。很可能路过安源,略作停留,不会做具体的组织工作。
yunshangao2021-05-11 17:20:29
林彪可以拿朱德的扁担,毛主席为什么不能拿刘少奇的雨伞。林彪不垮台,天下几人知道林彪的扁担是偷来的?“片面追求历史真相”是别有用心
borisg2021-05-11 17:39:28
安源工运主要领导是李立三。。不过李早倒台了,就换刘顶头了。。。
yunshangao2021-05-11 18:17:21
不要“片面追求历史真相”。小平同志谆谆教诲我们说:党史宜粗不宜细
立竿见影-12021-05-11 19:03:32
“党史”二字是你加的。
yunshangao2021-05-11 19:49:05
所以我也没打引号。小平同志说的包括且主要针对党史,但不限于党史,也适用当代军史,教育发展史,对外关系史。党领导一切,小平同志的话
立竿见影-12021-05-11 21:40:15
“宜粗不宜细”只要是针对清理文革后的人和事,清理三种人
yunshangao2021-05-11 22:30:02
小平同志的教导虽是就那个具体事件说的,就算不是放诸四海而准的真理,至少也是放诸当代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准则。不信,你细究一下毛是不
桃花源主2021-05-12 00:31:30
你的话可信度很低。刘是毛派去的。刘台前,背后还有上级。
桃花源主2021-05-12 00:40:31
毛是湖南工运分会主任,去安源三次,建党支部并派李立三领导罢工,刘当俱乐部主任台前。
问老天2021-05-12 02:49:13
刘少奇在党内早期地位不高。他参与了安源罢工,出面在夜校给工人讲课并借机宣传,属于龙套,好比旅游公司的导游。
赵大夫话吧2021-05-12 04:25:24
下一次要专门讲这个故事。
公鲨2021-05-12 13:32:41
凯丰的个人人品大概是老共领导层里最差的(之一?)了;王震在二次长征北返中原突围时还是打了一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