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解历史细节的人,通常都会感到非常困惑,无法理解。
1948年12月底,三大战役结果已基本结束,国民党精锐尽灭,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1949年1月~3月,斯大林多次通电中国,要求国共和谈,制止中国共产党解放全国的行为,希望国共划江而治,在事实上分裂中国。
1949年8月8日,毛主席亲自撰文《别了,司徒雷登》,和美国决裂,彻底站在苏联这一边,实行一边倒的战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抗美援朝,而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老大却没有什么反应,甚至连一票否决权都没有用,好像对美国的入侵无动于衷,任由中国和朝鲜人民流血牺牲。
1953年,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决定大规模无私援助中国,提供很多绝密的技术和设备,帮助中国建立全套工业化,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
1960年,中苏决裂,中国掀起一股批评苏修、打击苏修的浪潮。在苏联刚刚援建完毕的钢铁厂里,中国工人大骂苏修。
如果单独看这些史实,你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当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自从王明和博古被赶下台后,苏联一直对中国共产党不感冒。
王明、博古是不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是不是差点断送了中国革命,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听话,苏联能够通过他们随意指挥中共的人事、军事、党建工作。
失败了不要紧、团灭了也不要紧,苏联老大哥不关心这个。
苏联有钱、有装备、有培训能力,随时可以再扶持一批人出来,还叫中国共产党。
但遵义会议和整风运动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一批共产党人上台了,苏联就不怎么喜欢中国共产党了。
动不动就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动不动就反对本本主义。
所以抗日战争期间,苏联的援助,基本都给了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
1945年,美苏达成了雅尔塔协定,约定由苏联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同时将中国和日本的一些权益,划分给了苏联。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迅速占据东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在美苏的共同逼迫下,国民政府被迫和苏联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这份条约规定中国同意外蒙古公投独立;同意苏联拥有旅顺和大连的驻军权和使用权;同意苏联拥有中长铁路经营管理权。
根据蒋经国自传,最开始蒋介石死活不愿意签这个协议。
但苏联威胁说,你不签,那我就把整个东北移交给中国共产党。
东北已经在苏联手上了,请神容易送神难,蒋介石能怎么办......
而苏联拿到了自己满意的权益后,转而支持国民党,希望国共两党握手言和,不要再打了,以长城为界分别立国就挺好。
1949年初,为什么在国民党明显要灭亡、共产党即将一统天下的时候,苏联依然出面调停、希望国共两党划江而治?
那是因为共产党提出要废除和外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建立新中国。
虽然没指名道姓地提苏联,但也没提豁免,显然苏联也属于外国,而旅顺和大连是苏联梦寐以求的不冻港,是断然不可能放弃的。
但国民党已经签约承认了苏联有在旅顺和大连的驻军权和使用权,苏联当然要保国民党。
南京被攻占后,英美的大使馆都留在了南京,只有苏联大使馆收拾了行李,追着国民政府去了广州。
而1949年8月,为什么毛主席要写《别了,司徒雷登》彻底和美国决裂?
因为司徒雷登提出,美国承认新中国没问题,和新中国建交也没问题,只要共产党承认美国和旧中国签订的协议,那大家永远是好朋友。
只要同意,国民党就立刻会成为历史名词,美国全力支持共产党统一天下。
而在共产党占领全国后,新中国是否倒向苏联,对苏联而言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所以苏联提出,旧合约可以废除,一切都可以重新谈,苏联支持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苏之间,中国必须要选择一个,因为新生的中国太弱小。
11月,毛主席向苏联表示,想在12月来苏,以便在12月21日斯大林70寿诞时亲自祝贺他生日。
1949年12月6日,毛主席出访苏联,16日抵达。
斯大林根本不愿意交还给中国旅顺及大连,双方互不相让,会谈现场一度陷入尴尬的长时间沉默。
斯大林没有任何让步的意思,对中方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想重签一份和旧条约一样的或者说差不多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个什么事情,让周恩来过来干什么?”
其实毛主席的用意很明显,胳膊拧不过大腿,得智取,先拖时间。
1949年12月底,英国政府已经倾向于承认我国,这一信息由负责外交的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宣布。
而周恩来透露给英国的一些信息,也让英国人感觉自己有机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