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丽2021-10-27 00:02:03

资中一中办学历史悠久,启程于1763年(清乾隆28年)的珠江书院,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改珠江书院为“资州中学堂”,时任资州州官宋联奎题写的“资州中学堂”校牌一直保存完好。该校几次易名:1912年为“资州联合县立中学校”,1926年为“四川省立第六中学”,1934年“省立资州中学”,1950年“川南资中中学”等 。直到195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资中县第一中学。

该校培养了不少名人、学者,原《人民日报》社长范长江,原上海市市长曹荻秋,原海军装备部政委黄代培,文学家郑拾风、康世昭,原重庆工学院院长刘兴鼎,清华大学著名博导尚仁存,核武专家车远方,航天人曾令儒,中国第一位到南极考察的女科学家李华梅等。

资中一中有历史、出名人,其校园布局也别具一格,楼房、平房、门厅、过道、走廊、露天天井、石板小坝子、花台等分布于整个校园。教室、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师宿舍、食堂、礼堂等各种设施混杂散布于其中,错落有致。校园大致可分为中、东和西三个区,有三个门与外界相通。前门的双扇大红门朝南,开向大东街;小西门朝西,开向小东街;小后门朝北,面对大广场。

 

中区是校园的主要场所,从南向北前门朝后门有一条中轴线,把校区东、西两部分开。从前门的双扇大红门走进去,是宽敞的门廊,门廊两侧是收发室,每天所有学校的来往邮件都在这里分发。当时是吴大爷住在这里,他不仅负责信件的收发,还负责开关大门、上下课摇铃、为师生烧开水等工作。他有一个儿子是学校高中班的在校生,父子俩就住在学校里。

门廊的东侧有一小门,进去后是一个小露天天井,周围有三个房间为教师宿舍。一间为数学教研室郑老师居住,他是金带小学苏老师(苏孃)的丈夫,他们的家在北门内,我小时候随母亲进城时去苏孃家时见过他,我叫他郑伯伯,他与母亲的郑家还沾亲带故。另外两间是数学教研室老师王、傅夫妇与他们的三个孩子居住,这家有两个孩子也是该学校的在校生。

门廊的西侧有一走廊通向西区,这里有一木制楼梯通向二楼的女生宿舍。这里有二十多张单人木床长长地排在两侧,中间是过道,左侧的单人木床靠墙壁,右侧的单人木床靠窗户。这里的床位已经住满了,我们五班的女生暂时不住在这里。

从门廊正中往里走,是一条直笔的由南朝北的中轴线石板大道,从中央穿过前后两个露天天井,到达一排东西向的两层楼房。前露天天井在大道两侧,比大道约低一米,种植有花草灌木。其西侧是两层楼房:楼下是两间教室;楼上是女生宿舍。其东侧是平房,也有两间教室。

走过前露天天井是中廊,在此有东、西各一通道去东、西两区。中廊西侧是数学教研室;在数学教研室的西侧有一小门,从此门进去是一个小露天天井,这里有一个房间是学校的开水房,吴大爷在这里烧开水,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中廊东侧是政治教研室,胡老师是政治教师,她的办公桌就在里面。

走过中廊是后露天天井,它比前露天天井小很多,石板大道两侧各有一个花台,也种植有花草;西侧花台外是理化教研室,东侧花台外是语文、教研室、史地教研室。

中轴线石板大道终止于那排东西向的两层楼房:楼下是校长办公室和会议室;楼上西侧是教师宿舍和东侧是学校播音室。这排楼房的西端是通向后门的走廊和去教师宿舍的楼梯。在靠后门内侧有一排小平房,是学校的男女公厕。这排楼房的东端是通向东区的过道和去播音室的楼梯。

这排楼房北侧,是空旷露天石板走廊,与广场之间有石墩砌成的围栏,站在这里,可以瞭望下方的广场全景、远处的资中二中和人民医院。在围栏旁有几颗高大的柳树,枝叶婆娑,遮阳挡雨,迎风摇曳。空旷露天石板走廊的西侧是后门、东侧与东区北露天天井相壤。

 

东区有南、北、东三个露天天井,有一间教室把南、北露天天井隔开,这间教室有南、北两个门开向南、北露天天井。

南露天天井的北侧还有我们五班女生宿舍,其只有一门开向南露天天井。南露天天井的南侧是两间教室,我们五班就在这两间教室中的一间。南露天天井的东侧是一间教师宿舍,它是数学教研室孙老师的家,她的大女儿是我们五班的同学。我们五班女生宿舍与孙老师的家之间有一过道,通向北露天天井。

北露天天井有几棵高出房顶的大树,这里还有一座石头垒起的纪念碑,它是资中一中的标志建筑,毕业时同学们喜欢在这里合影照像,很多校友回学校时,也喜欢在此留影纪念。在纪念碑的东侧,是新修的理化楼,一共有十二间教室,高七五届的几个班和高七六届除了我们五班外都在这里。北露天天井向东有一个很窄的过道,进入东露天天井。

东露天天井较大,南北向长方形,周围有十来间平房,除了北侧有一个小教室外,全是教师宿舍。这个小教室里有一台钢琴,这是初中班上音乐课的地方。高中班没有音乐课了,不过,需要排练节目时,也常来这里。欧校长的家就住在这里东区,胡老师不住在学校,她有一个小房间在这里做午休用。

 

西区的南侧是学校食堂,只有一个小门进去,不知道里面有多大。食堂向北有几个窗口,到了早、中、晚的开饭时间就打开,平时都关着。

食堂前面是一个石板露天小坝子,在食堂开饭时间,这里挤得满满的。其东侧有一扇小西门,开向小东街。在小西门旁有一个自来水龙头和排水沟,这个水龙头是提供给同学们洗碗用的,住校的男女生也用它洗脸、漱口、洗衣等。

在露天小坝子北侧是大礼堂,它是一个室内篮球场,可容纳上千人,在其一端有一个小戏台子,另一端放有一些体育用品和器材如单双杠、乒乓台桌等。大礼堂是全校师生开大会的地方,半年一次的文艺演出也在这里举行。

在大礼堂的东侧有几个小房间:一间是学校的储藏室,另外几间是住校生的男生宿舍。

 

资中一中有两个年级的高中班和两个年级的初中班有十几个班,共有几百学生,主要来自城区和近郊的农村,大多数学生走读,只有像我这样从外地转学来的、或沱江河南岸的工厂(如棉纺厂、丝厂、琉酸厂、磷肥厂等)子弟、水南镇居民、火车站职工子弟等才住校。每周六天、天天从早晨八点到下午五点,全校师生把校园填得满满的,一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景象。

资中一中有三位校长:张、欧和邓校长,他们大约四、五十多岁。张校长瘦瘦的,背有点儿驼。每次见到他时,总是匆匆忙忙的。他主管后勤,很多杂事都由他操持。欧校长高高的,走路慢条斯理。因为他住在学校,几乎每天都能见到他。他主管教学,每天都在校长办公室里办公,也常到各教研室转转,了解教学情况。邓校长胖胖的,白白净净,脸上总挂着笑。他主管全面,不怎么坐班,经常出差开会,不常在学校见到他。

学校共有三十多位教师,一部分教师住在学校里,另一部分教师住在校外。住在校外的教师跟走读学生一样,早来晚走。教师们在学校里就是两点一线:教室、办公室、校园,所有的教师都在学校食堂吃中午饭,教师和学生买饭的窗口是分开的。每位教师知识丰富,富有爱心,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都是为人师表的翩翩君子。

学校由三位校长和教师管理得有条不紊、按步就班,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一直以来,资中一中是资中县最好的中学之一。

(历史资料来源于网络)

写于2021年10月2日

原创发表在:https://mp.weixin.qq.com/s/k-Vh4iABtF_aWEjNHe6caw

微博连接: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691766271148339?_wb_client_=1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多哥2021-10-27 01:38:59
我读过你关于转学到资中的故事。里头讲你家的一个上海亲戚因为成分不好毕业就被分配到四川。我觉得你的代言很可能出自臆想。那时候青年人
多哥2021-10-27 01:41:48
境界宏伟,敢为国家志在四方,尤其大学毕业生。文章中对于过去以跟风习惯信口而书为人代言,不可取。
春之丽2021-10-27 01:47:40
你说的是童哥,他是我的表姐夫。
春之丽2021-10-27 01:54:51
我尊重你的猜想
borisg2021-10-27 02:41:44
FNNDGP
曾在庄里2021-10-27 04:15:26
骂得好!
PrimeryColor2021-10-27 04:50:01
上海宁的境界没有你那么宏伟哈。
有言2021-10-27 05:04:29
上海宁的智力没有你认为的高超。-:)
多哥2021-10-27 05:25:49
上海宁智力在国民党时代又是如何?比如抗战时期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还是啥滴;对此,上海宁的智力对你来讲又是如何啊?
多哥2021-10-27 05:27:01
玻璃次鸡同志的这个密码,我还得请专家破译一下。。。呵呵
多哥2021-10-27 05:29:42
此一时彼一时也。人的思想会变尤其胡温引进国民党之后。但可以肯定童哥当时的境界不会犹如本坛某些网友那般的低俗。
有言2021-10-27 06:07:08
嗯,多哥兄点拨入微啊。-:)
立竿见影-12021-10-27 06:19:04
我上的小学中学都是解放前建的,到上世纪70年代已很破烂,但从未见政府有大的投入
puyh2021-10-27 07:40:55
这里不是经常有人说成分不好不能上大学的。
PrimeryColor2021-10-27 15:39:35
在大是大非前,上海人的智力比红粉至少高2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