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10-31 05:00:58

 

在冷战和非洲独立运动的背景下,中国和苏联等国都资助了很多非洲学生,非洲学生在这些国家都遭遇到“水土不服”。1962年3月,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发生了非洲留学生集体退学风波,出于相似的政治、文化和民族等因素,1963年非洲学生也在莫斯科发起罢课和示威,一度“占据”了红场。这些事件造成的结果就是中苏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引入非洲留学生更加谨慎。

01 起因:阿里买烟

1962年3月20日,桑给巴尔留学生学生阿里和蒙古学生去北京和平饭店买烟,阿里要购买一条(10包)烟。被服务员认定是利用不限购的特权倒卖香烟,于是拒绝了阿里的要求,情绪愈发激动的阿里上去拿烟并与服务员动手,引来更多中国服务员围殴。同时也误伤了在场的一对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桑戈巴尔夫妇,怀孕的桑给巴尔妇女沙里发被送进医院。

正当中方开始着手处理冲突之际,正在中国访问的非洲组委会执行委员、英共党员霍尔纳斯(牙买加人)认为这是“中国人打了非洲人”,特别是对非洲孕妇施暴,是极不人道的种族歧视行为。态度极其强硬地要求中国政府公开道歉赔偿,紧接着非洲学生联合会主席赫威代表中央委员会提出了与霍尔纳斯口径一致的强硬要求。同时,桑给巴尔学生开始集体在留学生中宣传提议非洲学生集体进行游行抗议。专家夫人沙里发躺在医院里,极力向人抱怨“自己的生命没有保障,( 中国人的) 做法和美国兵在南朝鲜打孕妇一样”

很快,霍尔纳斯开始进一步向中方施压。同时,阿里在霍尔纳斯的劝说下拒见公安人员,学校对非洲学生的劝说和解释工作也遭到阻断。在北大,参与抗议行动的非洲学生呼喊“反对中国帝国主义”,作为当事一方的桑给巴尔学生则组织了绝食抗议,3月27 日,8名桑给巴尔留学生正式要求退学回国。

02 处理结果:28名非洲学生回国

事态的严重程度出乎中方预料。中方开始怀疑背后有人“搞鬼”并开始调查,当从苏丹和平人士凯尔那里得知霍尔纳斯与英国代办和苏联使馆联系密切后,中方认定不是单纯打架事件,而是一场国际政治斗争,它是“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分子利用打架问题,从中挑拨、公开煽动反华活动,将个别的打架事件升级为中国人和非洲人之间的问题”。中国政府驱逐了带头闹事的霍尔纳斯,霍尔纳斯不久离华去苏。非洲学生联合会中央委员会遭到了整顿,9名委员中的7人因为闹事而被要求离开中国,联合会实际上解散。对于参与闹事并且要求离华的桑给巴尔、索马里、喀麦隆、加纳四国留学生,中方则进行了分别处理。最终这场风波导致28名非洲留学生退学回国,而整个1962年,118在华名非洲留学生中有96名离开了中国。

03 回国非洲学生回忆事情缘由

当年的非洲学生联合会主席,加纳学生伊曼纽尔·约翰· 赫维回国后,写了《一个非洲学生在中国》一书,书中提到:首先是课程中不受欢迎的政治教育,以中文课为例,单词和句子充满了政治内容,例如”人民公社像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党的恩情说不完”等等。并说,学了6个月的中文,他还不知道“水”这个词。经过一再要求,中方才发给他们政治色彩稍淡一些的新教科书。此外学生更要花很多时间学习政治和历史,而它们的教学和讨论又基本上是遵循官方教条。赫维感到非洲学生来中国好像不是为了学习一门技术,而是接受意识形态教育。

专业课程方面,海维说不但整体质量不高,而且掺杂了政治说教。例如化学教科书上,第一章关于物质的定义用的是列宁语录,海维说这完全不符合他学习而得的知识。

尤其让海维觉得离奇的是生物学老师在解释新陈代谢时说:因为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人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是相互转化的,所以尽管中国人缺乏脂肪和蛋白(这是指当时所说的 “自然灾害”所造成的肉蛋奶等等的短缺),但不会造成营养不良—因为碳水化合物会代替脂肪和蛋白。海维说,生物学老师曾经在美国留学,她完全知道自己说得不对,所以当她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睛不看学生,声音听上去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非洲学生还反感中方安排的诸如参观革命博物馆、与老工人和劳模进行座谈会之类的政治教育活动,很多学生并不愿意参加,他们不相信中国政工干部的话,宁可自己去老百姓家里访问。

在书中还谈到和中国人交朋友非常难(作者举了中国女性和非洲学生谈恋爱而受惩罚的事例),在难得举办的舞会上要邀请中国女学生跳舞也很不易。曲终舞罢,团干部常常要去问被邀的中国女学生跳舞时谈了些什么。

此外,信奉天主教的作者还回忆了中非学生对“解放”这个政治概念截然不同的理解。非洲学生对解放的理解就是赶走殖民主义者,但当他们从中国同学的口中听到“尼日利亚和刚果等非洲国家现在还是没有解放”的话后,才理解中国学生是将解放诠释为“将一个国家变成共产主义的国家”。

当自己无法与中国学生交朋友、无法享受自由的校园生活时,非洲学生认为这是中国政府在制造种族隔离。而当阿里事件发生后,非洲学生内心的积怨也就一起爆发出来,由此导致的非洲学生集体退学就难以避免。

04 国内档案披露的非洲学生问题

在生活待遇上,非洲学生的“高要求”超乎中方预料,他们在中国学费和住宿免费,每月津贴80元人民币,当时这足以养活三口之家。外国学生还不受凭票供应限制,每天都有牛奶、鸡蛋,但非洲学生仍然感到不能满足生活标准。经过一再交涉,中方把他们的津贴涨了20元。在1960年代初,大部分非洲学生开始利用留学生可以平价不购买限制的特权,高价倒卖商品从中获取暴利。这迫使中方管理部门不得不对他们采取限购措施。

对学校教育的不适应,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的非洲学生集体抱怨校方制定的外出请假制度使得整个学校成了一座监狱,而不是他们需要的“自由的大学”。此外,非洲学生还经常怀疑有人扣押了他们的信件,而不是去谅解中国邮政系统的低效率。

1961年,外语学院的苏丹和肯尼亚留学生质问校方为什么把欧洲留学生安排在北大这样“物质好、制度松”的大学学习,并集体要求搬去北大学习。而索马里来华的43名留学生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中文专修班学习时,他们提出要主修航空、军事等中方不开放的专业,并要求中方每年提供回国休假,在要求遭到拒绝后,索马里留学生大闹学校留学生办公室并以罢课、回国要挟,最终中方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然而索马里学生还是陆续打包行李离开中国。

中非学生之间的文化冲突,在非洲学生看来,中国大学生像斯巴达人,而中国学生的眼里,非洲学生俨然异类。这绝非因为他们黑色的皮肤,而是因为非洲学生“出身不好、政治落后,生活腐化、作风不正派”。多数非洲来华留学出身部落贵族、律师等家庭,少有真正来自农民阶层,这无疑相当于“地主和资产阶级出身”,与中国社会中的五类分子无异。而非洲学生在华的上述表现,则更是加剧了中国学生对他们的负面印象。

在来中国之前,绝大部分非洲留学生关于中国的认识仅来自地理书、中国政府的宣传和访华的非洲代表团,他们关于中国的印象是完美的,多数人相信中国是地球上真正的天堂。对于自己在学习、生活、男女关系上的行为受到的阻扰,非洲学生自然会将其统统视为自己受到了种族歧视。多数非洲学生不能理解中国人的好奇心,认为中国人在街上叫他们黑人,像看动物一样围观他们是种族歧视。

结语

回顾过去,中国对非洲国家施行教育援助并没有在非洲地区培养出大量的“革命和建设的种子”。只有少部分诸如坦桑尼亚实习生,能在坦桑铁路担当了部分技术骨干作用,大部分非洲学生在回国之后很快销声匿迹,尤其是被作为革命干部来培养的非洲留学生没有达到中方预期的“一半回去闹革命”的作用。

在革命教育已经远离的今天,大量非洲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调查显示,他们对今天开放和拥有个人自由的中国社会的正面印象明显提升,他们中61.9%来华后改善了他们关于中国的原有印象,85.4%的留学生对中国的评价倾向正面。

走资派还在走2021-10-31 06:40:27
我记得是七十年代末还是八十年代初,南京的某大学也发生过非洲留学生打架事件,起因是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10-31 07:02:49
1988年的南京河海大学
man0082021-10-31 08:03:48
那一次锅甩给了英国和苏联!
Tiger6662021-10-31 13:18:34
怎么甩的锅?愿闻其详,或给出链接!
man0082021-10-31 15:31:58
请进。
信笔由墨2021-10-31 15:49:06
我在大学时,也带人参与过此类事。多是在考试前,留学的吵闹,影响复习。
信笔由墨2021-10-31 19:59:57
头彩兄也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