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具2021-11-28 02:29:11

曾在本坛写过一短贴,回忆下乡前DIY了一台6晶体管超外差式两波段收音机。很遗憾,没有把自己的第一个‘科技’成果保留下来。我在文中用了网上找来的1970年代同款产品的照片。

今天一中学同学微信转给我,一个广东的1960年代的无线电发烧友写的怀旧文章,里面有早期的国产和DIY晶体管收音机的照片。联系到这几年大家都知道的情况,不免有些感触。

今天的一个热话题是14纳米、7纳米、5纳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信息闭塞,我只从《参考消息》知道,日本的半导体收音机是世界上很潮的电子产品。其实,中国半导体起步不算晚。1958年就搞出了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整机尺寸为270毫米×160毫米×92毫米。但用的晶体管不是国产的,也不能量产。

chufang2021-11-28 03:07:15
最早是日本展览会带来的半导体收音机。
十具2021-11-28 03:19:56
是的。61年国庆,日本在京举办了日本商品日展览会。开幕那天,谣传说要发售半导体收音机,很多人为此而来,非常拥挤,秩序也不好,把会
Meiyangren2021-11-28 05:25:31
记得陈伯达50年代就呼吁发展电子科技,还是很有预见性的。可惜毛只喜欢搞阶级斗争。
borisg2021-11-28 11:41:37
黄昆的学生亲口对我说过,中国那时候搞半导体成品率低,等于用票子铺地。
十具2021-11-28 12:28:32
良品率只有20%。到了集成电路就没法玩了,一支管子坏了就报废一片。一支管子次品,收音机噪音烦人;1bit错了,整个算法崩塌。当初
十具2021-11-28 12:44:04
次品元件,当时叫处理品,都卖给业余爱好者玩。刚开始店里还让你用电表去测,3挑1,后来不干了。可以想象军工品是什么天价。老美就是这
十具2021-11-28 13:48:36
1952索尼就说服日本政府用$25,000(今天的$250,000)买来了美国晶体管的专利许可,做这个决策的是日本民族英雄。当时
十具2021-11-28 14:22:58
相比下,毛为人民做过什么好买卖?这坛里有人说,韩战死几十万值啊,换来了多少机械化师的装备。后来还硬从农民嘴里抠食来还债。坚持这种
世事沧桑2021-11-28 15:41:31
成本下降只能依賴市場化和競爭,靠計劃經濟模式只能是高成本低質量低效率。和起步早不早無關。
十具2021-11-28 16:52:13
毛派分析,50后60后是坚定的走资派,因为他们痛恨前30年的贫困,感激邓带来的生活改善(还讲点道理的毛派也不否认毛经济失败的事实
世事沧桑2021-11-28 18:22:59
80后是互聯網的一代,不會回歸計劃經濟的。
十具2021-11-28 18:46:00
互联网是双刃剑。这种摊平的媒介作用下,草根更容易被影响被动员。9年前川普黑马杀出来,已经证明了这点。社会不公,最容易接受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