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续忆》
第七章
廿四叔叔
徐家祯
(四)
五八年前后,廿四叔叔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离开上海去厦门当工人, 虽说这是以后一连串不幸命运的开端,但单就他在厦门的处境来说,还并不算 糟,尤其跟他以后的遭遇相比,因为那时他还在中国东南著名的大城市里,而 且还有工资。
但是,这样的情景只维持了一、二年。五九年前后,政府又提出了“一定 要解放台湾”的口号,并开始炮轰金门、马祖岛。台湾海峡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海峡两边的政府都将冷战升级到热战,有一时期,炮弹在海峡两岸飞来飞去。 厦门是正对金门的重镇,常挨到对岸飞来的炮弹,政府号召备战,说工厂要解 散,工人都要去农村种田,于是,廿四叔叔又首当其冲,去福建农村当了农民。
这次,因为廿四叔叔远在厦门,我们之间并不常常通信,所以我并不清 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不是全厂都解散了?全部工人都下了乡?还是只有一 部分工人下乡。如果是后者,廿四叔叔那时只有十五、六岁,家不在厦门,没 有家小牵累,又是进厂不久的年轻工人,毫无疑问一定是首批下乡的。当然,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廿四叔叔又一次想“曲线救国”,想在农村镀一层金,然 后等机会将来上大学。如果他真是因这样想法才报名去农村当农民的话,那么, 命运又将再一次跟他开恶意的玩笑。
到了农村,真是到了中国社会的底层:没有工资、没有公费医疗,一切 都没有保障,什么都要靠自己。再加上六十年代初正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期 间,我在上海念大学都只能吃豆腐渣、菜边皮,人人饿得全身浮肿。听说全国 农村饿死了数千万人,我真不知道廿四叔叔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文弱书生是怎么 在农村挨过去的。好在那时虽他父亲仍是大右派,但家里经济影响不大,也许 总会寄些钱和物去支援他的。不过,他在上海并无亲生母亲,只有后母,一定 不会十分关心他。
这样过了几年,一次他父亲来告诉我们,说,有一亲戚在福建上杭中学 教书,想法让他转去念高中了。我们大家暗暗为他庆幸,想,这下可好了,廿 四叔叔想上大学的愿望总可如愿以偿了。虽然那时我都已大学毕业工作了起 来;我妹妹与他同年也已进了大学,而他却还得从高中一年级从头念起,但是迟有上大学机会总比没有上大学机会好。我知道,“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在 我这位廿四叔叔头脑中根深蒂固,不上大学他是死不瞑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