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penn2017-08-25 02:23:32

 
沈听雪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的战略原则是: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围,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速歼速回。具体战役设想是用15-20天时间,歼灭越军3-5个师,攻占越北有限纵深的重要战略据点,摧毁破坏越军的前进堡垒和战争潜力,沉重打击越南的嚣张气焰。

东线广西方向最初的作战方案是广州军区前指提出的,其指导思想是“全线展开,同步推进,浅近纵深,分割包围,稳扎稳打,各个歼灭”。其战役设想是:第一阶段全线突破越南边境防御,首先歼灭位于边境的12个越南公安屯;第二阶段集中兵力分割围歼位于中越边境广西段的6个越军守备团;第三阶段转移兵力寻歼越军主力第3师、312师和346师。

在1979年1月23日的中央军委作战会议上,邓小平听取了广州军区参谋长周德礼的汇报,作出指示:“我认为是个稳妥的方案,但不符合军委的意图。“

副总参谋长杨勇、王尚荣和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代表中央军委和邓小平对广州军区前指提出作战要求:要把确定的两处敌人(即高平和谅山)彻底歼灭。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和牺牲,也要完成这次作战任务,首战必胜,全歼敌人。时间上要速战速回,战前准备可以长一点,可以延长到2月15日前准备就绪。争取多搞一些战前训练,准备充分一些。部队一定轻装,可少带武器,多带弹药,压缩干粮带3天就够了,不一定带生食。

广州军区前指最初的作战方案明显是慎重初战的态度,稳扎稳打,先立于不败之地。单是越军边境的12个公安屯和6个守备团,以广州军区自己的3个军9个师来收拾也足够用了,而且还有43军来助战。至于第三阶段作战,312师在太原,离得太远,够不到。3师在谅山,346师在高平,都是越北当面,避无可避。我军可集中攻击,发挥兵力优势和炮火优势,正面打过去,越军很难挡得住。因为正面攻击,一举全歼恐怕做不到。但只要越军敢守,硬碰硬也可将其重创。这个方案的关键在于,我军能把握到战场主动,可从容调度,不确定因素小。为了搞这个方案,许世友费了不少心血。广州军区的前进指挥所设在南宁,他还亲自跑到友谊关西侧的金鸡山秘密查看了边境地形。

中央军委的意图也可以理解。因为已经决定扩大对越作战规模,时间延长到15-20天,搞掉他3-5个师,这个纵深就已经不只限于边境附近了,必然要有一定的攻进深度和歼敌数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小打小闹很难达到效果。过于稳健越军就可能跑掉,只占地不歼敌不是人民解放军一贯的传统。从军委的强调也能看出这次作战的底线,就是打到高平和谅山。中央军委和总参提出的作战方案是基于政治上的考虑,也有历史经验的因素,是胃口很大的打法。其短板在于,越北这样的山岳丛林地区,异国作战特殊的敌情民情,恰恰很难进行长途机动,不容易打成大规模歼灭战,还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复杂情况。实战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当然,为了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军委才要求参战部队多准备一些时间,把训练搞得充分一些。根据美国人提供的情报,北方边境上的苏军并没有做出积极进攻中国的准备,这也为对越作战争取了时间。军委提出的轻装要求是正确的,在越北山地作战负荷过重极为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发挥。但以中国军队当时的后勤能力难以满足前线部队所需,主要装备和战斗物资还是要靠士兵自带。像少带干粮也是类似要求,结果就是后勤在初战阶段一时上不来,前线不少部队都饿了肚子。

根据中央军委的要求,许世友和广州军区前指又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连续召开军区作战会议进行讨论,最后于2月12日敲定了新的作战方案,即南北对进奔袭高平,搞大穿插,包饺子,打歼灭战。同时攻击同登、禄平,箝制谅山、亭立之敌,根据战役情况相机进取。

反者2017-08-25 05:53:35
说来说去,对越这仗,计划糟糕,跟赵括一样。怪不得许世友被替换。
houtou722017-08-25 06:11:52
老邓借机固权扫去毛在军中势力基础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