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walker20102009-03-01 09:34:15
王达三先生在2月27日的《东方早报》发表文章,题为《不妨学学美国的“国学热”》。这实在让人拍案惊奇。我在美国住了十四年,而且一直在大学里当学生、教书,但从来没有听说过美国的国学是什么。

看看王先生具体的说法:

“ 美国的‘国学’可分‘宗教神学’和‘世俗学问’两大块。虽然采用政教分离原则,但美国的基督教传统仍然非常强大,以至于有美国文化即是‘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WASP)文化’的说法。基督教神学研究的重镇是大学分设的或教会独创的神学院。前者如哈佛神学院,主要是侧重于学术研究;后者如‘美国福音自由 教会’创办的‘三一神学院’,则是学术研究和传教布道兼顾。”

这种说法缺乏常识。首先,当今美国连总统都是肯尼亚黑人的儿子,美国哪个政治家或者社会知名人士会说或者敢说,美国文化即是“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文化”?你到大街上抓个美国人问问,看有多少人知道“盎格鲁- 萨克逊白人新教文化”是怎么回事。事实上,在现在的媒体上,“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新教文化”已经成为越来越具有反义味道的历史词汇。至于宗教,在美国基本上也是在政教分离的原则下运作。你可以办基督教的学校,但如果联邦或州政府给予财政支援,则多半会“违宪”。政府和这些事情绝对要划清界限。

至于所谓美国“国学”中的“世俗学问”,王先生说:“几乎所有的美国大学都把‘通识教育’列为学生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就是讲授西方人文经典,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希罗多德的《历史》,甚至是马克思的《资本论》等。香港学者甘阳敏锐地指出,美国的‘通识教育’和中国的‘经史传统’有很大的相似性。”

这是想当然了。美国的大学大概有四千所左右。你若真调查一下,恐怕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过《理想国》、《历史》和《资本论》,甚至不知道这些书究竟是谁写的。“通识教育”确实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精华,但若比之为中国的“经史传统”,那实在就太搞笑了。

“ 通识教育”在美国有多种多样。比如有大名鼎鼎的“核心课程”。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核心课程”特别突出西方的名著。但是,大多数学校并不如此。最常见的“核心课程”,不仅包括科学、外语等等,还特别强调多元文化的训练。比如我所在的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多元文化是必修课之一。而多元文化课又包括两类,一是美国的多元文化,如美国非裔、拉美裔、亚裔的文化。另一类则是欧美以外的外国文化。即使是芝加哥大学,也削减了“核心课程”的要求。二十世纪更大的趋势,是“核心课程”的衰退。许多大学已经采取学生任意选课的制度。比如非洲研究、非裔美国人研究,乃至最近的中国研究,在美国校园里都非常走红。怎么会得出美国重视“国学”的结论?怎么这种“国学”又成了和中国“经史传统”差不多的东西?

中国如今正在崛起一个世界大国。如果中国有世界大国的气概,最好取消所谓的“国学”,还是叫“中国研究”更为妥帖。我一直主张,一个世界大国,应该以世界的文化为自己的文化,以自己的文化为世界的文化,不要里外分那么清楚。比如王先生所说的《理想国》、《历史》,分明是希腊学术,美国的大学生乃至知识分子大部分不通希腊文,怎么成了美国的“国学”了?如果希腊的东西能够成为美国的“国学”,为什么不应该成为中国的“国学 ”呢?

王先生真要学美国人的做法,那就学学人家开放的心胸,不要守着自己家里的几个古董,把喜欢外来文化的人都斥为崇洋媚外、食洋不化。在美国,如果一个学者着迷中国文化,并大肆鼓吹中国文化高于美国文化,他往往受到非常大的尊重。这不是因为别人同意他的观点,而是人家珍惜对外来文化的热情和研究。在中国,谁要说美国文化高于中国文化,你看看会引来多少唾骂。

中国现在向外来文化学习的机会,可谓五千年来所未有。但是,中国社会真正对外来文化有那么深刻的崇拜吗?如果没有的话,未来的中国文化究竟会失去什么呢?这才是我们要想的问题。

(作者系美国波士顿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

笑比哭好2009-03-01 10:52:13
观点比较多,俺头脑有点混乱,没明白作者到底赞成啥反对啥,汗
lanyi2009-03-01 11:28:47
我估摸它想表达如果真有成霸主国的想法
笑比哭好2009-03-01 11:46:47
噢~那咋拌嗫?干脆赶紧实现地球村吧,把全世界老老少少的文化都和成泥
笑比哭好2009-03-01 11:48:26
和成泥,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lanyi2009-03-01 12:19:52
就是就是,论坛管理员哪里扔来的帖子,
笑比哭好2009-03-01 14:24:15
嗄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