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曲》是德国作曲家舒曼所作十三首《童年情景》中的第七首。 这首乐曲的主题非常简洁, 主旋律缓慢抒情、跌宕起伏、婉转流连。
全曲始于F大调,一开始就进入梦幻的意境,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转调:由g小调到d小调,再回到F大调,有着诗意般层层递进并伴之微妙变化的律动感。在声部进行中,主旋律不但富于歌唱性,而且运用得很有技巧,主旋律经过了八次变化,在不同的地方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意味。
舒曼用多变的调式调性、完美的和声连接、复杂而连贯的节奏和浪漫而充满想象的旋律生动地再现了童年时代如诗如画的境界,并藉此表达了对爱妻克拉拉如梦的情愫。
每当我聆听《梦幻曲》时,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过去的往事。。。。。。
那是大学最后的学年 。一个身材高挑、皮肤白净的大眼睛姑娘进入了我的视线,她就是小晴。我们之间产生好感几乎是同时发生。当我注视小晴时,她也在注视我。两人视线相交,双方从各自那带点慌乱、有些期许、怀有朦胧情愫的眼神里,读出了相互的心声。
小晴的温柔成熟吸引了我,我们之间的交往象一股清泉愉悦着心灵,滋润着心田。不久,有位同学告诉我,小晴有男友,是某剧团的演员,他们已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我听后很生气,思虑再三,决心疏远她,只保持一般同学关系。自那以后,我有意躲着她,强迫自己把她从情感上抹掉。
一次我去大教室取东西,她和几个同学正在排练。她一边拉小提琴一边凝视着我,大而亮的眼睛里噙着泪水。我不敢和她对视,低下头飞快地逃出教室。
有天我正在校园看墙报,感觉后面一股热气慢慢地逼近,似曾熟悉的气味从脑后飘散过来。第六感官告诉我,这是小晴。小晴慢慢地从身后靠上来,我感受到了她的体温和心跳,一阵又一阵的热流袭遍全身。我似乎听到了发自我俩心中的和声:
爱有几分能说清楚,
还有几分是糊里又糊涂;
情有几分是温存,
还有几分是涩涩的酸楚。
。。。。。。
我努力克制着自己,离她而去。走了很远,回头望去,她还呆呆地站在那里。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到了毕业那天,同学们互相在纪念册上留言和通讯地址。我想和小晴道声再见,却没有在人群中找到她。
两年后的一天,我接到同学来电:“小晴去世了。”
“啊! 发生了什么事?”
“小晴过马路时被卡车撞了,当时就死了,留下了一个刚满周岁的孩子。她的追悼会下星期举行。”
走进殡仪馆告别厅,小晴躺在床上,清秀而苍白的脸显得格外宁静,她永远地熟睡了。音乐缓缓响起,我听出是小晴在学校演奏小提琴时拉的那首舒曼的《梦幻曲》。在如泣如诉的缠绵琴声中,我轻轻的说道:小晴,安息吧!
。。。。。。
当我坐车离开墓地,回头望着渐行渐远的山丘,心里不由地涌出一句话:
眼前的幸福不是永远,但是要珍惜眼前;
眼前的生命不是永远,但是要珍惜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