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5-08 17:12:30

                                                                  湖滨掠影(下)  

   笔者在前面写到南宋临安繁华时,只说了御街上的商铺,没有提到位于盐桥河两侧的露天市场和货栈,在《马  可•波罗游记》里却有详细描写:“这十个广场每边都长达半英里。大街(御街)位于广场前面(西面),在广场的对面(东面),有一条大运河(盐桥河)与大街的方向平行,近岸处(盐桥河东岸)有许多石头建筑的大货栈,这些货栈是为那些携带货物从印度和其它地方来的商人而准备的。每个市场在一星期的三天中,都有四、五万人来赶集。所有你能想到的商品,在市场上都有销售。” 这里,马可•波罗给我们留下露天市场遵循我国农村集市逢单或逢双赶集传统习惯的记录。

  在罗列了商店里和市场上丰富的货物之后,专门谈到酒库:“有些铺子除酒外,不卖别的东西,它们不断地酿酒,以适当的价格,将新鲜货品供应顾客。”还描述了浴室,那时杭城居民就已有每天洗澡的习惯;妓院遍布全城,经常可见到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妓女;手工作坊规模不小,雇佣四十来个工人的作坊很常见;管理市场的官署就设在附近,以维持市场秩序,保障买卖公平。并指出了南宋临安市场上通用纸币,这在当时世界各国是绝无仅有,很了不起的。

  关于当时杭州的民风,马可•波罗说:“杭州居民的住宅雕梁画栋,建筑华丽。……京师本地的居民性情平和,由于从前的君主(南宋皇帝)都不好战,风气所致,于是就养成他们恬静闲适的民风。他们对于武器的使用,一无所知,家中也从不收藏兵器。他们完全以公平忠厚的品德,经营自己的工商业。他们彼此和睦相处,住在同一条街上的男女因为邻里关系,而亲密如同家人。至于家庭内部,男人对自己的妻子表现出相当的尊重,没有任何妒忌或猜疑。如果一个男人对已婚的妇人说了什么不适宜的话,就将被看成一个有失体面的人。即使是外地来的商旅,他们也竭诚相待,请入家中,以示友好,对于其商业上的事务,也给予善意的忠告和帮助。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看见任何士兵,即使是大汗的卫兵也不例外,因为一看见他们居民们就会想起死去的君主和亡国之恨。”

  最后写到了西湖。“湖的周围有许多宽敞美丽的住宅,这都是达官贵人的寓所。还有许多庙宇及寺院,寺中住着许多僧侣,他们都十分虔诚可敬。……除此之外,湖中还有大量的供游览的游船或画舫,这些船长约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船底宽阔平坦,所以航行时不致于左右摇晃。所有喜欢泛舟行乐的人,或是携带自己的家眷,或是呼朋唤友,雇一条画舫,荡漾水面。画舫中,舒适的桌椅和宴会所必需的各种东西一应俱全。船舱上面铺着一块平板,船夫就站在上面,用长竹竿插入湖底撑船前进,湖深不过一、二寻,一直到达目的地。这些船舱内油彩艳丽,并绘有无数的图案;船的各处也同样饰以图画,船身两侧都有圆形窗户,可随意开关,使游客坐在桌前,便能饱览全湖的风光。这样在水上的乐趣,的确胜过陆地上的任何游乐。因为,一方面,整个湖面宽广明秀,站在离岸不远的船上,不仅可以观赏全城的宏伟壮丽,还可以看到各处的宫殿、庙宇、寺观、花园,以及长在水边的参天大树,另一方面又可以欣赏到各种画舫,它们载着行乐的爱侣,往来不绝,风光旖旎。”

    在《马可•波罗游记》里,马可•波罗用大量篇幅详尽记述了杭州的繁盛景象和风土人情,对杭州赞美备至。在游记中所列举的数十个中国城市,都是几个城市合成一章,只有杭州单独列一章(第三十二章),篇幅最长,内容最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真实详细。杭州人为表达对他的谢意,特建此像纪念。

    湖滨公园是湖滨濒湖六座公园的总称,长约一公里,由六块大小不一的园地连缀而成。从南至北,依次为一公园、二公园、三公园、四公园、五公园、六公园。民国二年(1913),在浙江省民政厅长褚辅成主持下,杭州开始拆除今湖滨一带清旗下营的城墙,修筑湖滨路。在沿湖东岸一线,建起了公众运动场、民众教育馆和由南而北的五大块绿地,以“公园”之称逐一编号。按照今天的路名,一公园起自解放路口,五公园终于庆春路口附近,中间的分界点由南到北分别在今天的邮电路口、仁和路口、平海路口、学士路口附近。

    最早拆除的这段城墙后面的围墙里,是满清的“旗营”,杭州人叫它旗下营。清顺治四年(1647),清军副都统董阿赖,率师驻防杭州以镇压杭州人民反抗。为了解决军队营地,经杭州地方长官和清廷的礼、工二部多次会议,于次年由巡抚肖启元主事,选地在城西濒湖中段,圈市街坊巷筑驻扎“八旗兵”的兵营。营地于顺治七年竣工,占地1436亩,周围九里。顺治十六年(1659),又向南圈地,续增75亩自后基本无增损。“旗营”城门由各旗精兵分头把守,分树色彩各异之辨色旗。因是强行圈地筑城,致使贫民百姓流离失所,而“所圈之屋垂二十年,输粮纳税如故”。

    兵营之最高长官通称杭州将军,正式官职名称是平南将军。历任杭州将军以雍正朝的年羹尧最出名。将军署设在当时的延龄门内大街之西,占地120余亩,即上世纪的杭州市政府和人民大会堂原址。“旗营”占据了杭州城中最好的地段,也即今天的湖滨路以东、岳王路以西、庆春路以南、开元路以北一大片繁华区域。城墙在雍正五年(1727)进行大修,到咸丰十一年(1861)部分已毁坏。同治八年(1869)又经修筑,破损处以土墙连接,厚六、七尺。以后虽在光绪年间又经修葺,但壮丽雄伟已远不如当年。  

    褚辅成(1873-1948),字慧僧,浙江嘉兴人,祖籍杭州,是老同盟会员、秋瑾的战友。武昌首义成功,次月五日杭州光复,建立共和政制。在一个多月的革命过程中,褚辅成是浙江革命行动的主要组织者,发挥了骨干作用,举凡起义的谋划、力量的组织、政权组织的制定、领导人选的推荐,无不毕尽其力。在他当政后,首先拆除象征满清统治的旗下营,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后来又拆除了杭州城西临湖的钱塘、涌金、清波三座城门,开辟南山路。从此西湖和城区连成一片。初建成的湖滨公园,沿湖铺设游步道,辟有游船码头。1927年为迎接第一届西湖博览会,湖滨公园全面改建,重新铺设园路,布置花境,添造花坛。在钱塘门原址及其南面,辟建地处最北的第六块绿地,即六公园。从此,统称为“湖滨公园”。园内种植的垂柳、松柏、香樟组成了绿树浓荫,精致的花坛配置的各式花卉,色彩缤纷、香气四溢,恰似一条绚丽多彩的七色缎带。沿湖是造型优美,色呈绿色,雕工精致的石柱路灯。湖滨公园虽地处杭城的繁华中心地带,但却由低低的米黄色的铁栅栏,并配置以浓荫的树木与湖滨路隔开,于闹中取静,较为宁谧。

    民国时期,每个公园都有不同的雕塑。比如一公园有炸弹模型,二公园有北伐将士纪念塔,三公园内有陈英士铜像,四公园学士路口有八十八师和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解放后,除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外,原有的雕塑纪念物逐步拆除 ,陆续添置新的雕塑纪念物。

    1954年,在当时六公园大门口设置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雕像,手握钢枪,披风飞扬。五公园,学士路口与西湖交接部分稍北,有亲水码头,方便游客上下手划船,与湖水亲密接触。四公园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是按著名雕刻家刘开渠先生原作在原址重新复建,碑顶塑两人立像,台座上方是四颗炸弹,表现爱国志士英勇抗敌的情景。平海路口稍南的三公园岸边的西湖内,增设了最高可达百余米的音乐喷泉,整点喷射一刻钟。晚上在《梁祝》的音乐声中,在配合灯光的映射,不断变换造型,是湖滨公园夜晚的一大景观。

    三公园南端靠近仁和路口在昔日入水口处,2004年建成唐代杭州刺史李泌引水装置和六井纪念标志,表达今天杭州人民衔德之意。在大理石围成的四方小池内正中,摆放着六根仿竹的水管,周围依次排着圆形、六角形、鼓形等各种形状的六口古井井圈。

    再往南位于湖滨一公园北端的正方形地面上,嵌着一副清代杭州城区图,用花岗岩镌刻出的十座城门和主要街坊。多数游客匆匆而过,没去注意这幅比例准确,字迹清晰的地图,其实它蕴涵了杭州古老深厚的历史,很值得仔细阅读。 

   “我望此景景如画,不觉身成画里人”是湖滨公园的真实写照。湖滨公园是西湖风景名胜的窗口,它呈一条绿色的长廊,轻轻飘洒在西子湖的东岸。从这里看西湖水,湖水盈盈,碧波千顷。晴时,风和日丽,西子湖水格外明澈,微风吹来,吹皱湖面,像是一块掀动着的绿色软缎;雨时,轻烟弥漫,西子湖水色如墨(色),湖水跳珠,珠落雪溅,好似一幅淡浓相宜的水墨画。当晨曦初展,或待夕阳西下,西湖即将垂下黑线绒的幕帘,湖水映着霞辉,金光闪闪,分外美丽。凝望湖景,湖中三岛、苏白二堤、塔影亭石,星星点点,美不胜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