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lakoW2022-02-23 11:06:58

 

"中俄联合声明"的发表,以及之后中国政府"中俄日后合作"无上限/没死角"的进一步明确解释,在国际社会上造成了放任遐想的后果: 中俄联手与欧美对抗,意图重塑世界格局。
在最近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 中国政府表示"乌克兰的国家主权必须得到尊重”。这一明显与最新的"中俄联合声明"精神相互矛盾的立场,让人们给失去约束的思路再次套上常识的枷锁,来面对最基本问题:中俄为何要出自这个声明?
1. 急需破孤立的习近平
无论是从一般常识上说,还是对中国利益来看,在普京与北约摆出武力对抗架势/未来局势不确定时,"中俄联合声明"是中国最不该签署的"国际声明"。然而,面对国际孤立处境,特别是西方各国政府对北京冬奥会的一致抵制,习近平主席或许感到了难以克服的孤独/愤怒,萌生"不惜一切冲破孤立状态"冲动,不惜违背中共建政后一直遵循的"不结盟"的外交原则,催生出这个违背常识/损害(中国)利益的"中俄联合声明"。
这一"必须得到"的心理,让人们在谈判桌上处于极其被动的处境,不仅完全失去了讨价还价的筹码,还可能为对方的漫天要价给出"合理的解释”,来说服自己签署一个自认"必须达成的合同"。结果,在起草"中俄联合声明"过程中,
1) 中方(习近平)似乎没有/不敢要求俄方(普京)告知在俄乌危机中俄方真实的最终目的,签字前,生生把"哥们儿,这事儿你得给我撂句实话"这句话咽了回去;
2) 掏出一个天然气大单,来取悦看上去对"联合声明"兴趣缺缺的普京;
3) 用明确反对"北约东扩"这一条款(得罪欧洲),来向普京证明中国与俄国在同一战壕中。
"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言辞,是中国在努力说服自己,高价码买来的”中俄联合声明物有所值"。但在普京离开北京的那一刻,中共政府迅速萌生出"Buyer's remorse",从而让不久后的慕尼黑国际安全会议上,中国推翻自己"无上限”的承若做法,无论多么荒唐且令人蹊跷,也同样顺理成章。

2. 孤独中的随遇而安普京
普京从乌克兰夺取克里米亚之后,俄国就被排斥在西方国家之外。对自己的孤立地位,普京似乎不经已经习以为常,而且还随遇而安。与中国的亲近,固然能缓解一些孤立的处境,但不是可以依赖的。有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正是这种近乎享受孤独/单独抗击西方世界的心态,让普京对这次的"中俄联合声明"持有可有可无的心态,从而反而大获全胜:
1)不需要告诉中国自己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真实计划;
2)不需要对中方作出任何新的承诺;
3)对中国表示出"并肩作战"的决心,只予以口头感激,但不会过多期待;
4)中俄新的天然气合作合同,才是这次北京之行的真正意义。
这些年来,"中俄签署能源合作大单",似乎是普习会标配产品,其他都是客气的说辞。新的"中俄联合声明"之后,"中俄合作无上限”的说法,似乎只出现在中国官员自娱自乐的言语之中,俄国方面则惜字如金。而对中国在慕尼黑会议上的出尔反尔行为,普京心说: 只要天然气大单还在,其他都无所谓。本来就没指望"。

3. 亡羊补牢
普京走后,中共七常委在公共视野中消失一周。报道说,七常委闭门思过,凑在一起研究如何修改"中俄联合声明"给中国带来的巨大不利影响。
在讨论会开始之前,先请"北京大学'的全球顶级物理学家讲解一个人间最高深科学理论: 饥肠辘辘时不要去买菜。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