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无言2022-10-13 19:45:20

我们的那些故事 (小说连载)

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第一季

  • 成败不必在我

人言,万事开头难。下定决心走出第一步很难,坚持下去把事情完成,更难。

李建捧起USMLE复习书,方知喊一个豪言壮语的口号是多么的简单和爽快,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USMLE考试对于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这里的困难主要有两点。其中关键一点是英文,英文,英文(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中国学生在国内医学院学习的时候,教科书和教学都是中文,在美国考USMLE用的是英文,需要把过去的知识全部翻译成英文来思考。所有的英文医学词汇铺天盖地的一下子冲入眼前,每块肌肉,每个骨骼,每个药名,都是英文生僻字,都需要死记硬背。李建自认在国内时英语算拔尖的,大学四,六级考试闭着眼睛过,出国考试托福,GRE也没有难为到他,而且来美4,5 年了,英语算是练得溜溜的。可是,USMLE的海量专业英语词汇着实让李建头疼。第二个困难点是医学知识。USMLE Step 1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医学基础综合知识,内容包罗万象。Step1是看你能否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科学概念,重点是诊断和治疗中的机制与原理。在考试方面,药理,生理,病理,微生物/免疫知识点占很大成分,还有中国学生比较冷门的行为科学知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比如关于美国的医保制度。这些基础医学知识都是在医学院时候学的,到现在这么多年,重新拾起来熟悉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对于美国医疗系统和医学人文科学相关知识,对中国考生都很陌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李建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其一,老板现在知道和支持他考试,这点很重要,不需要躲躲藏藏;其二,李建在实验室有他自由支配的时间。李建博士论文是关于不同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细胞GABA亚受体的调节机制,实验室技术员养细胞,李建做电生理细胞记录,一做上实验就是连续4-5个小时的事,但是李建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做实验,大多时候他都放到下午和晚上,这样实验室比较安静,他可以定下心来认真做实验,所以平时他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看书;其三,李建在博士期间带教医学院二年级医学生的神经解剖和药理,因此,药理,生理和神经解剖是他的强项;其四,李建的英语基础不错,加把劲,专业词汇很快会好转。

李建挤出一切有空时间都在看USMLE。专业词汇多难记,就把它们写在一个小本本上,在实验室趁着跑胶等PCR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复习。李建发现很多专业词汇不需要把它们再翻译成中文而是直接英文背下来更容易记住,用英文思考进程更快,比如,20个氨基酸,知道相对应的中文并没有多大帮助。

做电生理实验使用显微镜需要用眼看,看书需要用眼,李建这样的连轴转导致用眼过度疲劳而出现右眼结膜出血。李建用布自己缝制了一个眼罩戴在右眼使之休息,继续用左眼看书。陆遥看到这个情况,连说这个海盗扮相很酷,不过还是把他吓着了,不需要这样拼命吧。李建并不认为自己在拼命,只是时间紧蹙来不得松懈。李建承认这个考试是他有生以来最认真对待的一次,当年高考也没有这样努力过。

经过一个月的勤奋努力,李建感到自己已经走上正轨,看书和做题渐入佳境。

李建在USMLE讨论网站认识了一些国际学生,大家在聊天室讨论一起准备考试,一起交流经验教训。其中有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女孩,叫Maria,在DC居住,问李建能不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李建满口答应。大家约好每周六下午1点在GWU图书馆一起复习。Maria在菲律宾做过医生,和先生孩子一起移民美国,打算考USMLE完成在美国做医生的心愿。李建第一次见到Maria时,吃惊不小,Maria身怀六甲还坚持学习,让李建很受鼓舞。菲律宾医学院是全英文授课,采用和美国相近的课程,因此Maria在语言上没有问题。由于各自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各自的知识点侧重不同,两人在很多地方有补充作用,学习小组让李建收益不小。之后,又有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医学毕业生准备在5月份考试,加入了他们的学习小组。

李建发现在医学院读博士有一个便利条件,可以免费旁听四年级医学生的午间教学课。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附院轮转的四年级医学生集合在教学楼的大阶梯教室听各个科室的医生给他们上教学课。李建自打算考USMLE后中午有机会就来蹭旁听也顺便蹭午饭,这个教学课提供午餐,大多时候是简单的披萨,有时也会有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李建一般都是最后进入,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

一天中午,讲课的内容是关于肺部感染疾病。讲台上的医生是传染科的S医生,他也是GWU内科培训部的副主任。S医生先给出了一段病史,然后在幻灯片放病人的胸片和CT的影像,问在座的医学生考虑什么疾病?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的说出了几个名字,S医生都摇摇头。李建看着胸片,明显的“三多三少”特点,多部位,多形态,多钙化,少肿块,少结节堆聚,少增强,是典型的肺结核表现,以前在国内见到不少。李建看大家没反应,弱弱的喊了一声“肺结核”。台上的S医生很高兴,终于有学生回答上了,他让李建再说一遍,李建这次信心满满的说:“肺结核”。S医生赞叹道:“你答对了”,然后开始介绍这个疾病,“肺结核在美国很少见,但是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结核传染性强,需要早诊断早隔离。”

会后,S医生走到李建面前问道:“以前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李建回答道:“我叫李建,是神经药理在读博士生。”

S医生很诧异地看着李建,问道:“你在读博士,对医学院有兴趣?”

看来S医生是误会李建想考医学院,李建马上解释道:“不是。我以前在中国做急诊科医生,有想法考USMLE在美国做医生。”

S医生赞赏地说:“不错,有志向。刚才的回答看出你的功底很好,祝你成功。”

李建看到和S医生谈的上话,马上加强进攻,寻找一切有利条件推销自己,问道:“GWU的内科很强,在外国毕业生的招收上有什么规定?”

S医生很为难的说:“是啊,我们招收外国毕业生不多。这样吧,你可以把你的材料给我秘书,我来看看。”随后递给李建一张名片。

李建手拿着名片,看着S医生离去的背影,心想有机会就要争取,如果能够留在本院做住院医培训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