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园2019-12-05 20:49:26

如来端坐山顶。金刚们在内围成一圈;罗汉们在外也围成了一圈。灵山上已是高度的戒备。异乎寻常的滚滚浓烟,终于席卷而来,漫过了灵山。

忽然,沉思罗汉感知有利箭飞来,急挥掌放出一道闪电。闪电击在紫金贝上,迸出一道耀眼的光芒。这支利箭速度不减,依旧在滚滚烟尘之中飞向灵山。紧接着,托塔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齐将宝物抛出。砖塔、紫金钵、布袋,排成一串,向着那飞来的利箭,迎头撞去。

这支利箭当真锋利劲猛,“轰”  地一声响,撞碎了砖塔;“嘡”  地一声,撞穿了紫金钵;又  “噗”  地一声,撞漏了布袋,依旧飞速而来。

芭蕉罗汉挥起宝扇奋力一扇,这支利箭尾翼摆一摆、身形晃一晃,偏了一偏,又偏回来,依旧直奔灵山山顶。概因这曲柏精的木筋是有灵性的。箭一射出,就只认得一个方向,不往别处去。

欢喜罗汉、开心罗汉,齐将手一扬,两只欢喜圈、一块开心牌,也向着利箭迎头撞去。只听得  “当当当” 三声响,两只铜圈和一块玉石牌,都被撞飞了。

探手罗汉呼地手臂一长,长出百余丈长,又化出一只石掌伸手去抓。这只利箭  “轰”  地一声响,穿透了他的石掌,瞬间飞到了如来的头顶,猛然间闪一团青光,戛然而止。

利箭倒立地悬停在空中。八大金刚一起将手一扬,祭出降魔杵。八只降魔杵飞在空中,放着金光,一齐向紫金贝击去。紫金贝浑身一震,将降魔杵振开。贝壳上也现出了斑斑的裂纹。

如来紧闭双目,双掌合什,自头顶上放出一道金光,罩住悬在头顶上的利箭。那箭杆和尾翼,被这道金光一照,立时焚毁了。那做箭头的紫金贝却仍是安然无恙。金光映射之下,才见那紫金贝的周身现出隐隐的青光。

不远处,滚滚烟尘之中,正隐藏着共工前辈。他竖起双指,发一道青光,先接住飞来的利箭,又挡住如来头顶射出的金光。他不愿直接与灵山交手,故借后羿之手射出这支箭。共工前辈做起法来,紫金贝又开始慢慢地长大。

如来已知在劫难逃,收了金光,闭目养神。八大金刚见如来收了金光,也一齐收了降魔杵,又将降魔杵长成两三丈长,一起架在如来头顶,做成个伞架。十八罗汉,一起念动咒语,各自头顶上升起祥云,做成伞面,铺在伞架上,制成了一把大伞,护住如来。

共工暗运法力,收起双指,用掌一推。紫金贝贝口大开,一腔寒潭碧水倾泻而下,从如来的头顶上,淌遍整座灵山。他又自掌中发出一股长长的寒冰火,将灵山团团笼罩。一刹那间,那当年冻僵过银河仙子的一坨寒水,再加上共工前辈的寒冰烈火,将整座灵山结结实实地冻成了一个大冰坨。

西海之上,那日日放出霞光的大云团,此时成了白色的、雾蒙蒙的一团。那一团白雾,正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的。

弱水岸边,假扮成李靖的马狼、假扮成云翔的鞭尾蝎、和假扮成铁拐李的琵琶仙子,已经现出了原形等在那里。他们眼见着往日里辉辉煌煌的灵山,变成了晶莹剔透的大冰坨;往日里灿烂和暖的霞光,变成了袅袅惨淡的白雾。

弱水之上,水与雾渐渐地分离了。雾之上,云与雾也渐渐地分开了。过了一阵,那力不胜芥的、轻飘飘的弱水,也挥发干了。纵横三千里的弱水,一旦散尽,现出的是湖底上一片茫茫的沙漠和累累的白骨,全无生机。

湖水已散。三位神仙立即纵入荒漠之中,从中午一直找到傍晚。马狼的身体本是阴寒之物,对微弱的热量十分敏感,终于从荒漠中挖出了两只对扣在一起的灯盏。

三仙兴奋地凑在一起。鞭尾蝎和琵琶仙子一起使力,扯开灯盏丢在一旁,里面果然是已经冷硬了的泥酋,身上还残存着一丝温热。鞭尾蝎用两只钳子托住泥酋,像呵护婴儿一般,又自钳子上生出火焰,慢慢地烘烤着泥酋。泥酋浑身被烤得通红,渐渐地苏醒过来,动了动嘴唇。三位神仙全都惊喜地叫出了声。

鞭尾蝎就这样托着泥酋,带着马狼和琵琶仙子一起回六盘山。她知道师傅一定在那里等着他们呢。

琵琶仙子临走时,还不忘回头骂一句:“你们这些坏和尚。看你们还敢招惹我。叫我师傅来收拾你们。”

她这一句话,说来无意,却是被南天门里的顺风耳听到了。他急忙来报告玉帝。玉帝却不在凌霄殿中。太白金星领着他进了蟠桃园。玉帝正立在杏灵宫前,面向着那株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发呆,口中喃喃自语道:“你结出个冰核桃子,原来是这个意思。原来你早就知道了!”

顺风耳正要报告,玉帝摆手道:“回去休息吧。天塌不了!”

塔穆山喷发的这一股烟尘,一直飘了数十日才散尽。这一日,东海龙王出了海面,见天空终于晴朗了,就往南天门而来。灵山发生的事情,立即在仙界传遍了。玉帝已经将后羿关进了南天门的天牢。

东海龙王心中忐忑。共工前辈在他眼皮底下引爆了塔穆山,他多少有守卫不严的过失。他惴惴不安地进了凌霄殿,偷眼看看玉帝的脸色。只见玉帝陷在宝座里,耷拉着脑袋,没精打采的样子。东海龙王试探着问道:“陛下,老龙看守东海,没有看住,致使塔穆山失守,给仙界惹了祸事。请陛下降罪处罚。”

玉帝也没抬头,摆摆手道:“你现在来说这些屁话,还有什么用哇?”  龙王挨了骂,心里反而高兴。这说明玉帝没打算处罚他。他就想借机而退,又可怜兮兮地说道:“陛下,这一场祸事,东海首当其冲。鱼虾死伤无数,损失惨重。老龙疲于救灾。只怕兴云布雨的差事,也要请其他三位龙王多担待些了。我那龙宫中的大石梁也给震落了,现在屋顶还歪歪着呢。恳请陛下派个力士,帮老龙将大石梁扶上去吧。”

玉帝不耐烦地摆手道:“你家里修房子也要来找我?”  停了一下,又道:“你那猴子邻居现在观音岛上。你去找你的猴子邻居吧!”  龙王答应一声,赶忙退了出来。

观音岛上与平日里看上去,似乎没什么两样,但枝头鸟不叫、池中鱼不游、风吹花不摆、竹摇叶无声,透露出严肃的气氛。

那一日,如来佛祖临上灵山山顶之前,唤来了鱼木子,叫他拿了自己手上的一串佛珠去见观音。观音菩萨接了佛珠,面色平静,叫鱼木子在厅内打坐诵经,不得离开,又遣善财童子速去请孙悟空。孙悟空来到之后,观音就叫悟空和鱼木子坐在自己面前,善财童子坐在门口。大家一起研习经文,不准出屋半步。那后山的黑熊精也是严阵以待。

喜鹊仙子及时带回来仙界的各种消息。孙悟空和鱼木子都心急如焚,急切地想要回灵山探望。观音训斥道:“你们这么心浮气躁的,怎么悟得经文中的奥妙?你们每不安一次,我就罚你们抄写一千遍经文。”  孙悟空已经被罚的不下万遍了。

东海龙王来见观音,叹息道:“菩萨呀,如来佛祖弘扬佛法,劝化人心,为维护三界秩序尽心尽力。可想不到,竟祸及自身。实在是可惜可叹呐!咱们那位前辈呀,实在是太过分了。”

观音言道:“龙王多虑了。佛家讲因果有报。因果报应及于他人,与及于自身,同出一理。如顺水行舟,江水在走,舟亦在走。我佛家降妖除魔,积累了怨气。有此一报,才正是印证佛法不虚,众生平等,无差无别。修成佛陀,也亦如此律。

佛家讲劫难,是给智慧不及者做个引子罢了。自家眼里,又哪有劫难可言。所谓心无挂碍,得见五蕴皆空。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福寿如水中月;劫难亦如镜中花。不过是一段过眼的云烟,虚幻的影像罢了。前辈执着于重返混沌,心生烦恼。岂不知诸相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出不进。混沌与三界又有什么分别呢?”

东海龙王道:“菩萨思想广大,老龙不及。玉帝将老龙支到此处,倒还有一件小事,烦请菩萨帮忙。”  观音听了他的肯请,言道:“助人即是公德。功德既在眼前,岂有不取之理。悟空,你就随龙王去吧。快去快回,不可往它处乱跑。”

悟空答应一声,扯住东海龙王就往外冲,路上紧催着快走,到了龙宫,急忙修好了房梁,便一跃出了东海,直奔灵山而去。

往日的灵山,隔着很远就能看到它的霞光。现如今,却只觉眼前一大团的阴云浓雾。悟空越是前行,心里越是发紧。及到近前,顿感阴森,如同进了天空中悬着的阴曹地府。悟空穿过了重重寒雾,终于看到了灵山,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心惊胆战。

此时的灵山,晶莹剔透,全被冰封在这大冰坨中。透过冰块可以看到:雷音寺大门紧闭。门前空空如也。护法菩萨大鹏鸟,在紫金贝张开之前,化一阵清风逃离了灵山。灵山顶上,金刚们手持金刚杵护着如来,庄严威武。罗汉们双手合什,围坐一圈,仿佛在诵经。再看如来,双目闭合,端坐山顶,与平时在雷音寺中,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闭目沉思,并无二致。灵山上下,一花一木、一物一石,悉如往常。那花丛中飞舞着的蝴蝶,也被冰封在空中。灵山上的一切,在那一瞬间,全都静止不动了。

孙悟空向后一窜,跃开数丈,口里喷出一股烈火,烧向冰面。火焰撞在冰面上,立时就熄灭了,只生起一团白烟。他这点火势,烧这块冰坨,就如杯水车薪一般。

悟空又扯出金箍棒,在手中一晃,变得如磨盘粗细;身体一长,长出数十丈,举起棒子正要往下砸,望见冰坨中的众僧,却又将棒子收了,心想:“众僧已与冰坨冻在一起。这一棒子下去,若是连他们也一起打裂了,岂不是害了他们。”

他又将金箍棒变作一个金刚钻子,照准雷音寺的大门朝里钻去。才钻进冰面不过半指深,那金钢钻子已然变了颜色,发出吱吱的声响。孙悟空吓得急将钻子撤回,又变回金箍棒,反复查看,自言自语道:“可别将我的棒子冻折了。”

孙悟空围着冰封的灵山,上下左右转了几十圈,终是无可奈何,只得绕到如来面前,跪在云中叫道:“师傅暂且忍耐。弟子再想办法。”  言罢,又急急地回了观音岛。

观音菩萨手中早已拿好了紧箍,用袖子遮着。悟空进来,打了招呼,依旧坐在原位,正要拾起面前的经书,观音起手一抛,将紧箍套在了悟空头上。悟空惊叫道:“菩萨,这是何意?这玩意儿老孙早就戴够了。快去了吧,快去了吧。”

观音嗔怪道:“你若再不听话,我就用这老法子治你。”  悟空急忙应承道:“听话听话。”  观音这才收了紧箍。悟空心想:“终究是瞒不过她。不如说出来痛快。”  于是,脱口而出道:“菩萨,我佛家遭了大难。别的神仙不管,难道我们佛家弟子也要袖手旁观吗?”  鱼木子也帮腔道:“是啊菩萨,救人脱苦,难道就不救师傅脱苦了么?”

观音道:“我来问你们。悟空,你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苦不苦?”  悟空答:“苦。”  观音又问:“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回花果山,心里痛不痛?”  悟空答:“痛。”  

观音又问:“鱼木子,你在鬼门关前,看到你的生身母亲,因为护着你,而投魂到关锁之中。你心里痛不痛?”  鱼木子答:“痛。”  观音又问:“你在铁边城,看着你的教徒们葬身火海之中而无计可施,心里苦不苦?”  鱼木子答:“苦。”

观音道:“我再问你们。你们那时的苦与痛,现在心里可还有么?”  悟空答:“没有了。”  鱼木子也答:“没有了。”

观音又问:“那是为什么呢?”  悟空答:“渡过了,就不痛了。”  鱼木子答:“想通了,就不苦了。”

观音又道:“没有化不了的坚冰,却有解不开的心结。苦难非源于罪、非源于结怨、非源于贫困、也非源于世道不公,而源于无明。不懂得苦集灭道,不懂得缘起性空。在常人看来的苦痛,也是我们消除业障的途径。祸可以避,却不可以逃。避了祸,未必连着福;逃了祸,早晚祸还来。人间有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你们的师傅,他亲身印证佛法,使世人照见佛法的精髓;又见人间佛法传扬,佛果遍地。他的心里根本就没有苦,是喜悦的。你们却还想着那块冰坨做什么?安心读经书吧!”

悟空和鱼木子听罢,安稳心情,又研读起佛经来。过了一阵,喜鹊仙子飞进来,禀报道:“菩萨,天庭起兵了。”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