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日子2020-04-29 06:33:35

自从19岁跟先生认识以来,我就一直处于追赶状态。没人家聪明,人家学什么一学就会,我要辛苦很长时间;没人家长的帅,人家年轻时回头率90%以上,我只有眼巴巴看别人的份儿;没人家人缘好,人家的朋友一抓一大把,我的朋友圈子小的可怜;没人家会运动,人家运动起来动如脱兔,静如处子,我运动起来有心无力。。。但是,老天爷永远也不会残忍到把一个人逼疯,即便你啥啥都比不过人家,老天爷也总会给你一个聊以自慰的优势。我的优势就是怎么吃也不胖。

 

    对于多年来一直在跟自己体重做斗争的先生来说,最大的仇敌并不是隐藏在他腰间的脂肪,而是他身边那个总是吃吃喝喝,却永远也胖不起来的瘦子。有时到了晚上,先生会欣喜的发现我的肚子圆圆鼓鼓的涨起来了,他会不失时机的“提醒”我:“你最近可是胖了啊,看看这肚子上的肉。” 每到这样的时候,我都不会着急证明自己,而是耐心的等到第二天早上用又恢复了扁平的小腹无声的告诉他:“需要减肥的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我的体重多年来就像李敖写的那首诗:“不爱那么多(不胖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只胖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别人的体重似象沉),我的爱情浅(我的体重敛)。。。” 先生多年来想尽了办法控制体重,锻炼,吃减肥药,不吃碳水化合物,干脆不吃晚饭。。。但效果都不是十分明显。即便是在一段时间里减下来了,稍不注意就又长回去了。最近他的家庭医生告诉他,由于他的血压偏高,所以必须在现有的体重上减15磅。以前没事还可以出门活蹦乱跳的运动都减不下来,现在天天宅在家里要控制体重无异于mission impossible。所以他更加觉得我碍眼,时常自言自语:“为什么?为什么?”

 

    我也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自己怎么吃都不胖,我也希望给那些翻我白眼的朋友们一个解释,给看我不顺眼的先生一个心理安慰。为什么别人吃饱了还能再吃两口,而我吃饱了不仅自己一口都吃不下去,看别人接着吃也会觉得反胃(经常被一起吃饭的朋友骂)?为什么我睡前和早起的体重能相差四,五磅?为什么我回国三个星期胡吃海塞攒起来的体重,回来不到两个星期就全没了?这些困扰我的问题终于在我看过一个BBC拍摄的纪录片以后得到了解答。

 

    BBC在2009年由Emma Sutton执导拍摄了一部纪录片《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在这部纪录片里,英国一家大学专门做了一项实验,来研究瘦子是不是真的怎么吃都不胖。他们征集了10名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性别的“瘦子”, 让他们在四周时间里,每日强迫性摄入5000大卡(是正常人的两三倍)。也就是俗话说的暴饮暴食,而且还不可以做任何运动。10个年轻人一开始都表示:不就是吃嘛,反正每天吃很多,也吃不胖,这实验没什么难度,还可以大快朵颐。听听,这得瑟的多招人恨呀!

 

但当他们看到自己一周要完成的食量之后,就吓坏了。满满一桌高热量的芝士、炸物、甜点、巧克力。。。看起来是很美味,但要都吃掉想想就腻得慌。5000卡路里是什么概念?成年人一天正常需要摄入的热量只为2000卡左右。一份肉酱意大利面约500卡,相当于一天要吃10份。我看到这里已经直接觉得恶心了。对我来说半碗拉面是美味,一整碗就绝对是负担。

 

实验开始了,这群号称吃不胖的“瘦子”为了完成每天的大卡定量,都在疯狂的往肚子里塞各种食物。一开始几天还能正常的吃,后来就越来越处于崩溃的边缘,有的志愿者直接就吃吐了。还有人在不断抗议这种只吃不动的实验模式,但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只好去找那些热量高但不会撑的食物,比如巧克力。在生无可恋的情况下坚持了四周暴饮暴食之后,所有人都胖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光吃不胖的人。摄入过量的卡路里 + 缺乏运动,是个人都会长胖。

 

    但是,虽然所有的志愿者都变胖了,但都没有达到实验要求的超重15%的标准,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人脂肪增加很厉害,有的人却只长体重,脂肪含量并没有增加。有一位亚裔志愿者,他的体重增长了8%,而脂肪只增长了2.4%,剩下的5.6%增长的都是肌肉,而且他的基础代谢增长了30%。换句话说就是:别人节食,花钱去健身房累的死去活来不一定减肥成功,而他专拣热量高的食物吃,不运动还轻松的长出了一身腱子肉。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异禀”。研究结果表明:还真是。记录片中,科学家Eric Ravussin博士解释,在远古时期,当饥荒来临或者是长期捕不到猎物时,胖的人因为身上有脂肪可以消耗,会比瘦人更容易生存下去。最终,这些“胖祖先”就把“容易囤积脂肪”的基因遗传给了后代,一代传一代。。。但是,还有少部分“瘦祖先”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了如今“瘦子”的代表。在医学上,这些所谓的“怎么吃都吃不胖”的人还真来源于“命中注定”,因为部分肥胖与一种专门控制食欲的基因FTO基因有关。科学家们还专门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做过一项实验:在那些吃饱的孩子们身边放一些小饼干,看看他们会有什么反应。结果发现,有的孩子完全不受诱惑,会把小饼干推开,继续干自己的事情。而有的孩子,会马上开始吃饼干。“吃饱了依然会吃”就是FTO基因在起作用,所以说一个人胃口大小以及对食物的欲望是与生俱来的。而“爱吃”的人体重往往会比较难以控制。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10个志愿者在结束实验,回归正常饮食后没多久,就纷纷瘦回来了。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身体对体重的高低有自己的判断。当你的身体认为之前的体重是合理的时候,会尽力保持在某一个数值左右。对于超重的人来说,事实刚好相反。纪录片中,一个研究团队先让超重的实验者通过饥饿疗法减下来原来体重的10%。然后严格控制饮食,只给刚刚好的热量,希望他们保持身材。然而,核磁共振监测发现,这些超重者的大脑对于食物的反应显示是“身体还处于半饥饿状态”。科学家解释说,因为这些人长期处于肥胖状态,所以大脑和身体会认为原来的体重才是最正确的。这说明,一个人最终成为瘦子还是胖子,除了上面说的基因外,还受大脑和身体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很大程度源于儿童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也就是说一旦形成了某种饮食习惯,再加上基因的作用,要想改变体重是很难的。真的只能说:这就是命。

 

    不过虽然现实很残酷,但在纪录片的最后,科学家还是端上了一碗“鸡汤”:“虽然想要长期保持你显著减肥后的体重,是非常困难的,但减下一点点体重,会让你更健康,也更容易保持减肥的成果。”我得赶快把这碗“鸡汤”给先生端过去,以免自己什么时候被他剁吧剁吧的给炖了鸡汤。

 

记录片得链接在此,有兴趣就自己看吧。

https://topdocumentaryfilms.com/why-are-thin-people-not-f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