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坚峰2021-07-26 04:34:25

亲和理在一边,好办。要是不在一边呢?你是帮亲还是帮理?这是个问题。

亲是什么?亲人——家人眷属。放大了说还有朋友熟人。再放大了说是你的团队组织。再放大了说是你的国家民族。或者,如果你和另一个人在一起,就你们俩,你和他,谁更亲?当然是你自己。所以对于别人,自己是最小单元的“亲”。

理呢?就是大家认可的规矩、规则。

当你的“亲”与别人发生不愉快的时候,你帮哪边?两种人不认为这是个问题,一种是处处以理为先,搞得六亲不认;另一种认为亲就是理,在亲之外别无理。

人对 “亲”都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影响你的对事物的判断,干扰你的理性。有些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经过一些事,有了思考,慢慢从感情的羁绊中走出来,建立了理性的判断力。有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没有成长,对事物的判断力还停留在了幼儿状态。

人在幼儿阶段,大脑没有发育成熟,对外界事物判断以亲情的取向为依据,凡对我好的就是对的,因此幼儿只认亲情。这种判断模式对一个幼儿来说是正常的。当人长大了,他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从父母扩大到家庭,再扩大到社会,面对的事物也变得纷繁复杂,如果他的价值判断能力没有改变,他就成了“巨婴”。

小时候看村民械斗,每个械斗参与者都很勇猛,都很大义凛然。从他们的行为上你看不出哪边是对的,每个人都认定自己有理,因为自己是在护卫自家的利益。其实是非很容易判断的,你家的宅基地占了人家的院子,对你家自然有好处,但理不在你这边;你家的牲口吃了人家地里的苗,你家的孩偷了人家的瓜,对你家自然有好处,但理不在你这边。

一般情况下,矛盾双方的对错,个体越小越容易判断,个体越大判断的难度也越大。这种难度来自于人们自小所受的教育,植入在人心里的民粹感情和对权力的盲目服从,绑架了人们的理性,于是遇事习惯了小时候听父母的,长大了听D的。大多数人从来不曾想过当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党和非党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需要自己用理性独立思考,来思想是非对错的。

我试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式来说明。

假设有N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点,分布在一个区域里。这个区域就成了一个点集,这个集有N个点组成。每个家庭对于这家成员都是一个“亲”,因此这个集里有N个不同的“亲”。如果把集里面维系大家行为的规则叫“理”,那么这个集里只有1个“理”。当这个集里点与点之间有了矛盾(出现扰动),每个点都帮理不帮亲,那么大家就会在“理”上找到共同解,矛盾也就解决了,用数学语言说就是“扰动产生的振荡是收敛的”,这个集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集。相反,如果这个集里有M个点是帮亲不帮理的,那么这个集里一旦发生矛盾,影响到各个点的利益,那么就会有M个立场,彼此不容,其结果有M个解。这个集的解是跳跃的,也就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所形成的振荡势必会扩散到整个集,最后这个集成为一个混沌系统。

设想一下,当两个阵营对立的时候,按照常态,你应该会站在自己的阵营的一边,认定自己的阵营是正义的(比如爱国),有没有想过这仅仅是因为你是这边的人。如果你生长在对方的阵营,是对方的人,你就会认为对方的阵营是正义的。所以很多时候你所信守坚持的并不一定是理,而仅仅是因为你在这个“亲”里面。很多场合,当自己或自己人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学会把自己置换成对方的角色来反思一下:如果我是对方的人,我会怎样看待这场冲突的对错。

在现实社会中帮亲往往会以一种正能量呈现在人面前,但如果这个世界的人都只讲亲情而不讲理,那么这就和一个兽的世界没有两样了。

当你在帮亲帮的理直气壮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正在成为一个被你自己所憎厌的人。如果你买房子,给你一个选择,你会选择帮亲的还是帮理的人做你的邻居?如果让我来选我一定选帮理的,即使在房价之外让我多出一千金我也愿意。千金买邻,一个讲理的邻居会让我感到安心。

当然,很多时候人的意志是受感情牵制的,我们都是俗人,内心没有那么冰清玉洁。亲情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伦理上也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回旋空间。只是遇事多独立思考,不盲从就可以。当我们无法改变事态发展的时候,你的沉默或许是一种态度。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