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nna03292021-09-06 14:33:43

如果說疫情對自己生活還有些正面的影響,那就是閱讀又變成了生活的日常。不是閱讀網上的片言隻語,而是靜下來閱讀真正的文學作品。其實很多是重讀,比如我前兩天剛開始讀的《安娜.卡列尼娜》。忽然想到讀它是因為不久前和一位著作等身的前輩作家聊天,她說你很喜歡的張愛玲,她的寫作技巧很好,但是字裡行間缺少了一種人文關懷。偉大的作家是需要人文關懷的,比如托爾斯泰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如舒先生比如沈從文。。。

雖然我並不同意前輩作家對張愛玲的評價,就像我的一位女友說的:張愛玲其實有很深的人文關懷,只是她自知無力扭轉,所以她的作品有種深深的無力感和悲涼。但是前輩的話倒讓我覺得自己確實應該拓寬自己閱讀的範圍——比如我從來沒有讀過《戰爭與和平》也從來沒有讀過《卡爾馬佐夫兄弟》。《安娜.克列尼娜》倒是讀過,那是父母的藏書,小時候我只能背著他們偷偷讀。不過,年幼時對小說的印象只是男歡女愛,以及一個個讓我頭昏腦脹的名字。之後看過幾個不同版本的改編電影,也大都印象不深。這兩天只讀了幾章托翁的小說,就感嘆經典的文學作品真的必須靜下來閱讀文字。就像那時候我瞄了幾眼連續劇《傾城之戀》,真正是好像一個劣質手藝人捏的面人,眉眼都在,卻靈魂全無。愛玲小姐要看了,恐怕是會冷笑的。

一邊讀《安娜.克列尼娜》一邊又想到自己很久沒有寫字了。但時光如沙漏般流逝,忽然覺得像從前那樣把生活中的點滴紀錄下來也是好的。所以,就從《安娜.克列尼娜》的讀書筆記開始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小說從安娜的哥哥斯捷潘·阿爾卡季奇婚外戀敗露開始。斯捷潘今年34歲,是個美男子,他的妻子比他只小一歲,卻已經是五個活著,兩個死去孩子的母親。斯捷潘不後悔婚外情,他後悔的是這件事敗露了。。。怎樣才能平息妻子的怒火呢?斯捷潘傷透腦經。

不過我重讀小說的時候更感興趣的倒不是這些雞飛狗跳的故事,而是托爾斯泰在描寫安娜的哥哥斯捷潘時的種種有趣的細節——

斯捷潘每天早上的功課是一邊喝咖啡一邊看報,像他那樣有教養的現代人自然是看自由主義派的報紙。不過,托翁寫道:

那份報紙不是極端自由主義派的,而是代表大多數人意見的報紙。雖然他對於科學、藝術和政治並沒有特別興趣,但他對這一切問題卻堅持抱著與大多數人一致的意見。只有在大多數人改變了意見的時候,他這才隨著改變,或者,更嚴格地說,他並沒有改變,而是意見本身不知不覺地在他心中改變了。

斯捷潘並沒有選擇他的政治主張和見解;這些政治主張和見解是自動到他這里來的,正如他並沒有選擇帽子和上衣的樣式,而只是穿戴著大家都在穿戴的。生活於上流社會里的他——由於普通在成年期發育成熟的,對於某種精神活動的要求——必須有見解正如必須有帽子一樣。

如果說他愛自由主義的見解,勝過愛他周圍許多人抱著的保守見解,那倒不是由於他認為自由主義更合理,而是由於它更適合他的生活方式。

自由黨說俄國一切都是壞的,的確,斯捷潘·阿爾卡季奇負債累累,正缺錢用。

自由黨說結婚是完全過時的制度,必須改革才行;而家庭生活的確沒有給斯捷潘·阿爾卡季奇多少樂趣,而且逼得他說謊做假,那是完全違反他的本性的。

自由黨說,或者毋寧說是暗示,宗教的作用只在於箝制人民中那些野蠻階層;而斯捷潘·阿爾卡季奇連做一次短短的禮拜,都站得腰酸腿痛,而且想不透既然現世生活過得這麽愉快,那麽用所有這些可怕而誇張的言詞來談論來世還有什麽意思。。。

就這樣,自由主義的傾向成了斯捷潘的一種習癖。他喜歡他的報紙,正如他喜歡飯後抽一支雪茄一樣,因為它在他的腦子里散布了一層輕霧。。。

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想到了錢鍾書先生《圍城》裡三闾大学的那些學者教授們,也想到林語堂在筆下讓他發笑的文明生活、文艺生活,学院生活中的种种骗子——

哪怕是今天,像安娜哥哥那樣的男人,左右四望,也是滿地皆是吧。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