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shengjiang2020-06-14 07:05:21

回插队的地方看看的念头,由来已久,但怎么也不曾想到,竟会是在仓皇辞庙的一大清早,立于北京街头,凄惶之中,临时起意而去,故为“偶游”。

2009年6月15日,“起意”以后,我在北京南站,枯坐了五个小时。11点,上了动车组,直发南京。晚间到了南京,和三个陌生人拼搭出租车,去马鞍山过夜。次日,乘中巴,渡过长江,到了在水那边,阔别33年的和县,我的插队地。

 
quest2020-06-14 16:33:14
又过了10年。
coach19602020-06-15 00:39:20
十年前我也会有心情重访插队的地方,现在大概不会有了,也就是说这辈子可能不会回去了。
yujing_hk2020-06-15 00:48:10
泣赞!仿佛回到插队的乡村。我也是拉小提琴的。。。
Hommer2020-06-15 01:44:34
很多細節。謝謝碼字分享。
znr05052020-06-15 01:54:26
老知青,好文章!
haohao882020-06-15 02:10:38
难得的记忆,年纪大了,特别容易怀旧。
yanshengjiang2020-06-15 08:29:34
前几年我也这样想,今生不会再去了。昨日贴文,重看到那些农民的照片,想再去一趟,送他们收录我这篇文章的《江岩声散文集》
GoBucks!2020-06-15 15:45:29
写的不错,很真实。现在老插青上任,离文革不远了
yanshengjiang2020-06-15 16:44:43
谢谢理解!朱光潜说:“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其次是向一个人说话,再其次是向许多人说话”。我此文是自言自语。
yanshengjiang2020-06-15 16:50:55
您插队是在湖北吗?什么地方?我在武汉上的大学,班上很多湖北同学。关于在农村拉琴,请看以下《智擒地主》(已收入《三国四方 江岩声小
yanshengjiang2020-06-15 16:52:19
谢谢鼓励!因为是自言自语文,所以不觉码字辛苦。
yanshengjiang2020-06-15 16:56:21
是的。整整11年过去了!文中写的那个叫小钢板的,曾要给我介绍名叫丘朝后的对象,估计现在可能不在了。
yanshengjiang2020-06-15 16:59:26
我等普通平民老插青,都已退休,不会再搅合社会了。
yanshengjiang2020-06-15 17:02:31
我74年下乡,在知青里,算晚的,而且只在农村待了20个月,能写的东西不算多。
aranjuez2020-06-15 19:52:21
文字很棒,难得的经历,多谢分享。
lxny2020-06-16 02:18:37
赞一个,写的真好,来来回回看了3遍
yanshengjiang2020-06-16 09:57:40
谢谢鼓励!您比我有耐心。我自己看,每次只能看一半,太长了。
yanshengjiang2020-06-16 10:00:58
谢谢鼓励!的确,知青下乡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一种难得的经历,是所有知青的人生坐标系的原点。
化外人2020-07-10 21:19:03
赞一个!宣传队,文艺班,知青,太多的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