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rrocks2011-04-23 19:46:09

20世紀晚期,美國發明了「愛國者飛彈」。在波斯灣戰爭時,布滿該種飛彈的沙烏地阿拉伯,成功地擋下了多顆「飛毛腿飛彈」(當然,也漏掉了很多顆)。自2009年中美簽署了限制中國出土文物入境美國的《諒解備忘錄》後,也好像建構了一個飛彈防護網,美方以之阻止中國文物自海空輸入美國(當然,依舊也漏了很多)。

3月11日在美國華盛頓佛利爾美術館,中美雙方代表舉行了移交儀式,由美國轉交中方14件非法走私進口的中國文物,這是繼中美簽署《諒解備忘錄》後,兩年來美國首次向中國移交查繳的走私文物。

 

美國返還中國的北齊石雕造像。

這些文物是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在例行檢查過程於七個包裹中所查獲,包括北齊佛像、北朝隋唐陶俑、宋代觀音石雕等等。中國駐美大使鄧洪波表示,「美國是中國文物的主要流向國之一……我深信經過雙方共同努力,中美將在打擊文物走私、保護人類文化遺產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諒解備忘錄》全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對舊石器時代到唐末的歸類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蹟雕塑和壁上藝術實施進口限制的諒解備忘錄》,其中的法律條文很複雜,不過可大致從名稱了解其主要目的及內容。當年《諒解備忘錄》簽定之時,拍賣行、古董商哀鳴之聲四起,咸認出土文物市場將蒙受巨大衝擊。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雖然兩年中總共只查扣返還了14件文物,而大家都心知肚明漏掉的可能多上千百倍,不過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美國的公開拍賣市場中,出土文物的數量已經遽減。另外,經由實際訪問各地古董商的經驗,近兩年將文物攜回美國的遊客也減少非常多(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經濟因素),可以知道《諒解備忘錄》的確對美國市場帶來巨大的衝擊。

不過,近年中國古蹟的保存維護依舊沒有明顯進展,原因是經濟崛起後,中國國內的文物市場更加熱絡。在《諒解備忘錄》起到效果的同時,接下來就看中國如何有效管理自己國內的文物交易市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