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进三2010-05-04 15:35:46

假如陈世美没有抛弃秦香莲

                        ——与女儿书(84)

女儿:

     多少年来,陈世美作为“喜新厌旧”的代表,一直受到人们的谴责与唾骂。确实,陈世美也是自取其咎:首先,是为了娶公主而抛弃糟糠之妻。中国人历来主张“糟糠之妻不下堂”,他的做法,肯定是犯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大忌;其次,大不该的是,在赶走秦香莲母子之后为了灭迹,又派人去追杀母子三人。按理说,后者比前者更加残忍,更加凶恶,更加罪不可赦,不过,他之所以多年来受到诅咒,主要的原因却是前者,即“喜新厌旧”。我们不妨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来重新打量这个饱受唾骂的男人,看是否能从道德制高点之外,能否再找出一点其他的原因来?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不是陈世美,换了别人,是否就能经受得住“东床驸马”的诱惑?陈世美从一个贫寒之家,发奋读书,一直做到皇上的姑爷,想来一路上不知经受了多少磨难。当终于有一天,明晃晃的前程摆放在眼前的时候,我相信任何人也不会毫不动心。因为眼前的诱惑是太大了,大得如同一步登天。一方面是能把他送入天堂的千金公主,一方面是将自己拖入贫寒深渊的发妻,在陈世美心里,肯定也有过痛苦的反复选择。最终,他放弃了道德高地,而选择了实际利益。他的作法,受到谴责是理所应当的,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一下:假如换了你自己,又会如何选择?如果你也会为之心动(当然,最终如何选择那是另一回事),那么,陈世美就是犯了一个别人也会犯的罪过,而不至于那么罪不可赦了。

     第二个问题是:假如陈世美不抛弃秦香莲,又会怎样?我想,无非就是这么几种结果:

     一是国太与公主羞恼成怒,状告到万岁爷那里,皇上找个罪名把陈世美杀了;秦氏母子流落街头,或返回家乡依旧苦度时光。当然,也说不定皇上一怒之下,把她母子也一并斩了。在过去,搞株连可是司空见惯的事。这样的结果,估计也是秦香莲所不愿意看到的;

     二是皇上格外施恩,将陈世美削职为民,赶回家乡。这样,一家人倒是团圆了,但一切又都回到了原点,陈的多年奋斗与秦的多年期盼,也都一并化为泡影;

     三是皇家宽宏大量,宽容、收留了秦氏母子。但我估计这麻烦就更多了。首先是名份问题。两个女人侍候一个男人,谁大谁小?按理应当是秦香莲为大,因为她是原配;可是,皇上能容忍自己的女儿给人当小妾吗?如果秦香莲起五更赶了个晚集,原配成了二房,她的心里能高兴得起来吗?其次,即使座次排定,能保证“老大”与“小二”之间相安无事吗?依公主那份霸道,不把秦香莲生吞了就是幸运的了;即使勉强能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秦香莲的地位肯定也不如一个下人,恐怕这也不是秦香莲想要的生活。再次,秦香莲做为一个乡下妇人,到这豪门之内,生活能够适应吗?再说,此时的陈世美已非当年的落魄丈夫,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文化层次……都与当年那个乡巴佬判若两人,他还能回到那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岁月吗?两个格格不入的男女,真的会感到幸福与和谐吗?

     既然这种种的结果是任何人都不愿看到的,那么,就回到了问题的开始:做为犯了一个可以理解和原谅的罪过的陈世美,错已经错了,但以后又该怎么办?恐怕谁也难以有一个圆满的答案。

     说了这么大半天,其实我的意思是说,单纯谴责陈世美喜新厌旧,远没有揭示问题的实质,反而容易将一个充满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复杂问题,引导到单纯的个人品质的道德层面上来。而我之所以要向你们年轻人讲这些,目的就在于不想让你们受到社会上有些人的忽悠,认为在这处处讲平等自由的现代,门当户对的观念就真的已经不复存在了。不要象现在社会上不少女孩子那样,整天做着嫁入豪门的梦想。当你真的面临着这种门第的抉择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做出理性而明智的决定;否则,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你自己。当然,嫁入豪门、获得幸福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但这要靠缘份。当缘份到了的时候,自然也不必刻意地去迥避与拒绝。无意求之,而无意得之,这才称得上是“天作之合”。

                                                       爸爸,10,21.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假如陈世美没有抛弃秦香莲
  • 地震预测还要被政治绑架多久?
  • 历史的幽默与残忍
  • 于丹——麻醉民众的精神鸦片
  • 大跃进中的安徽官场和一个人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