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42010-05-28 07:21:13
玛雅考古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大体上分布在墨西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的部份地区。这一文明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两千五百年,至公元前四百年左右趋于成熟,公元三世纪至九世纪属鼎盛期,十五世纪渐趋衰落,最后为欧洲殖民者所征服毁灭。不过,在这些地区至今仍有不少玛雅人的后裔继承玛雅文化的传统,操玛雅语的人口也仍有上百万人之众。


一、发现与研究

玛雅文明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后,其遗存长期湮没于热带丛林之中。十八世纪末,墨西哥的恰帕斯州帕伦克遗址最早引起学术界注意。十九世纪末,美国人约翰·史蒂文斯和英国古物学家弗利德里克·查瑟伍德调查和发掘了玛雅文明的重要遗址,如科潘、奇钦伊查、蒂卡尔、乌施玛尔等地,开始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二十世纪后,墨西哥政府对玛雅考古甚为重视,除继续对上述遗址深入研究外,还发掘了一批新的遗址。至四十年代末,已发掘的玛雅文明遗址达一百O六处。五十年代后,玛雅文明的考古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成为世界考古学中的重要领域。


二、分期

玛雅文明的分期,按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意见,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三个阶段:

① 前古典期

亦称玛雅文明形成期。从新石器时代农业村落之出现一直到产生文字和树立传统记年碑铭,年代约为前2500~公元250年。这一时期已有较完善的陶器,居民从事农业,种植玉米、豆类,生产工具有石臼、石碾和其他磨制石器。住房附近有简单墓葬。年代稍晚有了石砌墙垣和土台建筑,表明祭祀崇拜中心已出现。玛雅西部地区在前第 1千年中叶曾受到奥尔梅克文化影响,此后出现国家萌芽,产生了象形文字。这一时期的遗址主要有库埃洛、卡米纳尔胡尤、蒂卡尔等。

② 古典期

亦即玛雅文明鼎盛期。年代约为 250~900 年。这一时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但尚未形成统一国家,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各邦皆有王朝统治,而以中部的城邦最多,文化亦最发达,主要代表有蒂卡尔、科潘、帕伦克等。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流行记年碑铭,城市规划、建筑风格、艺术创作和生产技术等也大体一致,一般将这一时期称为典型的玛雅文化。这一时期的中期,受到特奥蒂瓦坎文化强烈影响,约于700~800年玛雅文明达于极盛,此后急剧衰落。

③ 后古典期

亦称玛雅-托尔特克期。年代约当900~1520年。这一时期之初,仍承古典末期衰败之余绪,又称间隙期。此后,玛雅北部,特别是尤卡坦半岛上的奇琴伊察等地,出现了复兴的趋势。1250年后,尤卡坦更有许多新的城邦出现,玛雅文明再度繁荣。后古典期的复兴,得力于托尔特克人的移居尤卡坦,他们带来具有特色的托尔特克文化,与原有的玛雅文明交流融汇促成新的复兴,奇琴伊察、玛雅潘和乌斯马尔是这一时期的重要遗址。1450年以后,这一地区又处于长期分裂和战乱之中,玛雅文明趋于衰落。1520年起,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并对玛雅地区进行残酷统治,玛雅文明遂遭彻底破坏。


三、主要遗址

已发现的玛雅文明遗址有二百多处,其中经过发掘的主要有蒂卡尔、科潘、奇琴伊察、玛雅潘、帕伦克等。

① 蒂卡尔遗址

位于危地马拉东北部,是玛雅地区中央低地的主要古典期文化中心。其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约有4万居民。城中央是祭祀和行政管理中心,就地势筑成高台,众多的金字塔式台庙、宫殿、官署等构成复杂的建筑群。此外有道路、广场、球场、卫城等。在城中心建筑群附近,还有好几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其中4号庙高75米,是玛雅地区的最高建筑物。这些台庙以土石为心,表面覆盖精刻石块。近年发现它们同时也是国王陵墓,内部有壁画装饰,出土有各种饰物、陶器等。蒂卡尔遗址出土的记年碑铭和大量玉器、陶器,为玛雅考古增加了珍贵资料。

② 奇琴伊察遗址

属玛雅文明后古①典期。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中部。现存建筑多完成于11~12世纪。其建筑以小巧玲珑取胜,主要遗迹有天文观象台、供奉库库尔坎神的金字塔式台庙、“战士神庙”、球场等。天文观象台是一建于方形台基中央的圆形塔式高台,台内有螺旋式阶梯连接各层,结构稳重,台上层窗户布局符合天文观测需要。“战士神庙”带有玛雅文明传统的金字塔式台基,庙前及左右有方形柱廊环绕,台顶神殿亦有方柱。有“千柱建筑群”之称,这种柱廊属托尔特克文化风格。

③ 科潘遗址

属玛雅文明古典期,位于洪都拉斯西部边境,城区面积亦达数十平方公里。这里的金字塔式台庙较蒂卡尔的更加精美,台顶神殿有大量浮雕。科潘是玛雅文明学术中心,不少建筑遗迹同天文、历法等学术活动有关。在一座台庙的阶梯表面,自下至上刻有两千五百个文字符号,被称为“象形文字梯道”,是现存玛雅文明的最长铭刻。帕伦克遗址亦属古典期,位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主要建筑为1座王宫和5座神庙。这里的台庙台顶神殿比例加大,神殿墙面和屏板均饰有精美浮雕,风格华丽,有“玛雅建筑明珠”之称。一九五二2年在此地的碑铭庙塔基下发现王墓,死者葬于石棺之中,头部覆盖玉质面具,墓穴外侧有五个殉葬人。这一发现首次证明玛雅文明的金字塔式台庙同时亦为国王陵墓,对玛雅考古产生了重大影响。玛雅潘遗址是后古典期晚期主要遗址,位于尤卡坦半岛西北端。“玛雅潘”意为玛雅人的旗帜。城市建于一二六二~一二八三年间,后发展为玛雅各邦联盟的首府,一四五O年左右毁于内战。其中心呈长方形,有墙环绕,形同内城;周围居民区另筑城墙,形同外城。其主要建筑如台庙、殿堂等仿效奇钦伊查,但规模较小,雕刻装饰亦简约粗糙,较古典期建筑大为逊色。


四、社会生活与文化成就

玛雅文明基本上属新石器时代和铜石并用时代,工具、武器全为石制或木制,黄金和铜在古典期之末才开始使用,一直不知用铁,农业技术亦较简单。但玛雅人的建筑工程却达到古代世界高度水平,能对坚硬石料进行加工雕镂。玛雅文明古典期的建筑以布局严密,结构宏伟著称,内部屋顶采用叠砌尖拱,主要建筑为金字塔式神庙。另外,其雕刻、彩陶、壁画等皆有显著成果,博南帕克壁画即为其艺术的典型代表。

玛雅文明的天文、数学达到很高成就。通过长期周密观测天象,已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等的运行规律,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其历法分两种,一为圣年历,一年十三个月,每月二十天,全年二百六十天;一为太阳历,一年十八个月,每月二十天,另加五天忌日,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加闰一天。两种历法同时并记,每天都记两历月日名称,经五十二年重复一周。这种历法复杂精密,大约在前古典期之末已创立,精确度超过同时代希腊罗马所用历法。玛雅文明数字中使用“O”的概念也较欧洲人早八百余年。玛雅文明的另一独特创造是象形文字体系,其文字以复杂的图形组成,写、刻皆需长期训练,现已知字符约有八百多个。玛雅人笃信宗教,社会、文化生活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奉天神、太阳神、雨神及玉米神等十二位神祇,并盛行祖先崇拜。玛雅国家同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祭祀中心。国王、祭司、贵族和普通居民生活悬殊,奴隶与农民受统治阶级沉重剥削。贸易较发达,已产生商人阶级。这些都说明玛雅各邦在社会发展上类似于古代世界的初期奴隶制国家,但目前对其历史情况尚不完全清楚。

玛雅人用毛发制笔,用树皮制纸。玛雅文约有二百七十个符号,常用的一百七十来个。其中有表示整个词义的“意符”,但是大多数符号是不表意义、只表声音的“音符”。音符分为:①元音音素符号(V型),②元音和辅音的音节符号(VC型),③辅音加元音或只表辅音的音节音素符号(CV或C型),④辅音加元音加辅音的音节符号(CVC型)。此外,还有少数只有规定的辨别功能的“定符”。玛雅符号的外形很像小小的图画,实际上象形作用早已丧失。玛雅文是一种语词—音节文字,有人把它列为音节文字,因为音节符号处于主要地位。大致形成于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遗留的铭文最早的相当于公元三二八年,一直应用到十六世纪,长达一千五百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