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坡居士2010-12-11 07:31:47

 

上海人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在许多上海人眼里其他所有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 比如坛子里的晓雨就总用骂我是“乡下人”来解气。可就是在上海人之间也有地域歧视,这就是所谓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原来主要是指上海市的徐汇,静安,卢湾,长宁和黄浦等区,因为这里的花园洋房内住着所谓的上流社会。而南市,闸北的棚户区和其他几个外围区都被统称为“下只角”。

我七五年第一次去上海就住在了“下只角” - - 五角场附近的同济大学。所以现在被晓雨当成下只角歧视一下是理所当然的,尽管那次只在上海逗留了十几天。不过今天要讲讲咱在上海“上只角”的故事。

第二次去上海是七九年秋天,至今已经整整三十年了。当时参加国家科委的一个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最后的试制工作在上海的一家研究所进行。我作为几家单位的代表,被派往上海配合(其实是监督)他们工作。一位朋友的叔叔是当时上海市的主要领导,他给叔叔写了封信就把我给安排在当时上海市委交际处的东湖招待所,也就是现在的东湖宾馆。

东湖宾馆有三栋楼,靠近东湖路的两栋是高档的别墅小洋楼,而最里面的那栋 3 号楼一看就是给马仔住的。当时招待 所把东湖路上的大门都封住了,在 2 号楼和 3 号楼之间 有个大圆门洞,漆黑的大铁门开在新乐路上。作为一个年轻人能住进这里已经是很不错了,主楼是想都别想了。我被安排在 3 号楼的顶楼。

原来东湖宾馆解放前曾经是上海滩黑帮老大杜月笙的别墅“杜公馆”。 上世纪 30 年代初,国民党政府大力发展航空业,资金不够就向全国发行航空奖券。杜月笙利用宋子文透露的消息,帮助“伙友”金廷荪包销航空奖券发了横财。金廷荪“知恩图报”,耗资三十余万美元, 1934 年在东湖路(当时称杜美路)建造了这幢富丽堂皇的独立式花园住宅送给杜月笙。 公馆中西合璧,既显示了法国舒适典雅的别墅建筑特点,又展现了中国南方的庭院建筑风格,与爱穿长衫的“上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杜月笙的身份恰好吻合。正当杜月笙准备搬进住时,恰逢“八·一三”战事爆发,这幢新公馆杜月笙一天也没有住过。抗战胜利后,这幢房子一度被国民党军统占用,后来杜月笙索性把它以 60 万美元卖给美国新闻处,以后又被用作美国领事馆。

还记得我当时住的是一间很大的屋子,漆得非常亮的地板,两个朝西的大窗子正对着院子的花园。屋里只住着我和一位四五十岁干部模样的人。他是 XX 部的一位处长来上海开会的,他曾经是解放上海时三野的一位营教导员,在上海工作过几年后来调去北京工作。他告诉我东湖招待所在文革期间曾经是四人帮的黑据点,王洪文他们经常在这里开黑会。现在才明白,原来黑社会的老大都喜欢住这里。

要说那次可是名副其实的一桩美差。 每周只去那个研究所两三次,都是上午九点才到办公室十一点就走了,什么实质性的工作也没有做,典型的人浮于事。当时刚刚定下来第二年结婚,于是逛大街转商店反倒成了我每天的专职工作了。四年前第一次来上海转的是第一,第二,第 N 机床厂,这次则是第一,第二,第 N 百货商店。什么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静安寺,四川北路。。。当时所有的大商店都逛遍了,到不是要买多少东西,主要是一天到晚闲着没事, KILL TIME 嘛。想起七七,七八级的同学们当时还在起早贪黑的做功课,背单词,对付考试,咱只好在这里偷偷地幸灾乐祸一下了。

那时“杜公馆”的餐厅设在 2 号楼楼下的大厅里,伙食很好。早晨有稀饭油条馒头还有肉松和酱菜。午饭和晚饭是四个人一桌,两菜一汤或者三菜一汤,都是小锅现炒,色香味具佳,和四年前捧着大饭盆在大食堂排队相比,真有天壤之别。而且我们一天只交 1 元的伙食费,减去六七毛钱的出差补助,非常经济合算的。我想我们是沾了住在 1 号 2 号楼里的领导们的光了。“杜公馆”不愧是市委的交际处,里面的服务员都非常漂亮,因为客人大多是领导(当然也有像俺这样混进来的马仔级的),所以她们的服务态度都很好,总是面带笑荣,这在当时的服务行业是不多见的。 一天傍晚我们正靠近餐厅门口的桌上吃晚餐,就看到一位头发梳得贲亮面容和蔼可亲的长者从楼上下来从我们餐桌旁走过,一看就是位大领导。同屋的 X 处长站了起来赶忙过去和他握手,一面问候说“汪部长好!”。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汪道涵这个名字,当时他是中央 XX 部的部长(副部长?)几年后他调来上海做市长,市委书记。汪是江的老上级,也有人称他为江的“恩师”。

当时的东湖路很安静没有很多行人,东湖电影院好像也不大演电影,我不记得在那里看过电影。不过“公馆”里面经常放一些所谓内部片子,那是每天晚上最大的乐趣。出了新乐路上的大铁门往东走,就是襄阳公园的北端。当时好像是蔬菜公司的一个调拨批发地,总可以看到许多送蔬菜进城的大马车。向南穿过襄阳公园便是淮海中路了。记得在马路南面有一家“哈尔滨食品店”,那里的西点口味很好。在“杜公馆”的悠闲生活持续了一个月,这是我在上海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

整好二十年后,九九年的秋天朋友带我到“杜公馆”吃饭,那时已经是对外营业的“东湖宾馆”了。又过了十年,恰好是三十年了,于是再次故地重游。那个月里乘坐得最多的公交车是长乐路上的 26 路。这次在宾馆院子里照了几张照片后又往北面走,突然看到一辆 26 路就跳了上去。往金陵路外滩方向坐了几站,一过瑞金路路口,看到路南面有块“向明中学 ”的牌子。哈哈,原来文学城大腕杜马的母校就在这里啊,可惜没有来得及拍张照片汽车就开走了。

这就是俺在上海“上只角”的故事。不过现在上海又有了许多新的“上只角”。浦东的陆家嘴聚集了东亚所有的大银行和高级豪华酒店,成了许多“新上流社会”聚集的地方。那种“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的说法,早已被陆家嘴黄浦江边的“天价楼盘”打得粉碎。汤臣一品,中粮海景,财富海景,滨江世茂,盛大金盘。。。每平方米 10 万的房价已经逼近纽约的第五大道。“上只角”还是“下只角”已经不再重要,没有几千万或者上亿的资产,您就别在这里打主意啦!!!



99年回国时在1号楼门口拍的照片,(片中为友人)



宾馆大门



院子中的花园



院子原来的主人 杜月笙



杜月笙的位子咱坐坐,看看有没有老大的气派 :))




康平路这里还是名副其实的“上只角”,上海的领导们还是在这里办公。



新造的旅游景点“上海新天地”应该也是“上只角”吧?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感恩节假日(下)游轮随想曲
  • 感恩节假日(上)飞往南方
  • 洋姜的营养和药物作用
  • 糖炒栗子
  • 后院练武的感受 (图)
  • 龙坡居士2010-12-11 07:38:13
    晓雨,这是俺们“乡下人”给你交的税:))
    晓雨12010-12-11 11:40:48
    真有黑时候老大的威严。
    渔樵耕读2010-12-11 14:43:09
    龙班比杜月笙俊多了,玉树临风,帅气横溢 - 女士们要增强免疫力哦!:)
    野狼嚎2010-12-11 15:07:38
    杜月笙还是挺慈眉善目的麻,呵呵:))
    满儿2010-12-11 15:54:23
    杜月笙孟小冬成婚一年后,杜月笙就病逝了。孟小冬也算红颜命薄了。
    龙坡居士2010-12-11 17:10:26
    俺可交税了呃~ ~ 周末快乐
    龙坡居士2010-12-11 17:13:42
    有这么回事吗?俺一会去看看他到底是啥模样:))) (图)
    龙坡居士2010-12-11 17:14:47
    94,94, 黑帮老大一般都长得慈眉善目的:))
    龙坡居士2010-12-11 17:15:24
    孟小冬应该算是红颜命薄了。
    心无2010-12-11 17:29:21
    还真有点像
    史迷2010-12-11 17:30:21
    天下"老大"一般黑:)
    为人父2010-12-11 17:51:08
    地域歧视全世界都有,尤其见著于缺少见识的阶层。瑞士那么个小国,有26个州,各州之间
    史迷2010-12-11 17:59:33
    昨晚刚看了美国地域歧视的电影"Sweet Home Alabama",
    五味七色2010-12-11 18:16:20
    嗯,讲得很清楚啊。。。龙头比杜月笙还像老大,呵呵
    为人父2010-12-11 18:32:42
    肩膀依然如故,不过感冒好利索了。:)
    bymyheart2010-12-11 19:34:07
    回复:肩膀依然如故,不过感冒好利索了。:)
    hz820002010-12-11 20:20:22
    co: 龙班比杜月笙俊多了
    为人父2010-12-11 21:32:05
    我是肩周炎,也就是五十肩,已经疼了半年了。你有什么高招吗?:)
    满儿2010-12-11 21:58:38
    我闹五十肩时疼得手够不到后背。同事教了个高招。几个月就好了。我发在上面。
    bymyheart2010-12-11 23:36:53
    班长记性真好。长得也像杜老板。缘份。
    龙坡居士2010-12-12 00:20:13
    最黑的"老大" 是
    龙坡居士2010-12-12 00:21:47
    "长得也像杜老板" 俺没招你呀,干嘛骂我??? 
    龙坡居士2010-12-12 00:23:39
    杜月笙"是"老大,俺顶多是"像"老大,呵呵..不过
    龙坡居士2010-12-12 00:49:26
    说得和真的一样:))有点像孟小冬?
    晓雨12010-12-12 02:23:03
    777, 欺负人的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