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8-03 16:02:18

    南北朝时期,新声杂曲大量产生。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南朝乐府歌辞大部分收在“清商曲辞”一类中,被称为“胡吹旧曲”(或叫“北歌”)的北朝乐府歌辞数量比南朝的少,主要保存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一类中。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乐府诗集》是产生在《诗经》、《楚辞》、《文选》、《文苑英华》之后的一部按音乐品种来划分类属的重要的文学总集,全书一百卷,收宋以前乐府诗共5290首。其中有作者的作品3793首,作者576人,无名氏作品1497首。

    郭茂倩将南朝民歌分为“吴声歌” (流传在江南一带的歌谣)、“神弦曲”(江南一带民间祭神用的歌曲)、“西曲歌” (江汉流域一带的民歌,又名“荆楚西声” )三部分,共400余首,以写男女恋情的内容为多。吴歌一首《华山畿》就包含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据《古今乐录》记载:“南朝宋少帝时(423),南徐(今镇江)一个书生,经过华山(今宝华山)旁边到云阳(今丹阳)去。在旅店遇到一位十八九岁少女,一见钟情却无法交往。回家得了相思病,母亲追问原因,书生告诉母亲缘由。母亲为儿子到华山寻访少女,说明儿子的病因,少女脱下蔽膝(一种丝织很薄的服饰,比围裙窄而长,可遮住膝盖)让母亲回家秘密放在儿子睡觉的席子下面,病就会好。母亲回家照此办理,没几天病情果然好转。有一天书生偶然翻开席子看见蔽膝,抱着左看右看,竟然吞食而死。快断气时对母亲说:‘用牛车载棺材,把我葬在华山。’母亲依照他的遗愿,到了少女的家门口,牛不动,任凭如何打拍就是不肯往前。少女出来说:‘且待片刻。’少女回家沐浴盛装打扮出来,唱起歌来:‘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盖应声而开,女跳入棺中就又合上,两家人想尽办法,始终打不开,最后只好合葬,乡亲们称这个墓为神女冢。”这就是梁祝故事的最早版本。

    南朝民歌句式上以五言、四句的短章为主。这种情味隽永,形式整齐的五言、四句体的小诗,是南朝乐府的主要形式,它对于“绝句”的兴起,是很有影响的。前人所谓绝句是取律诗之半的说法并不正确,绝句有古绝和律绝之分,古绝源出于此,律绝是取律诗之半勉强成立。如:

《吴声歌•子夜》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臃上,何处不可怜?  

《神弦曲•采莲童》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缉命童侣,齐声朱莲歌。

《西曲•三洲歌》 :送欢板桥湾,相持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

    南朝乐府民歌中的爱情诗,有相当一部分采用了男女对唱,相互赠答的写作形式。如《西曲•那呵滩》:(女子唱)“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愿得篙槽折,交郎到头还!” (男子答)“篙折当更觅,橹折当更安。各自是官人,那得到头还!”南朝乐府民歌歌辞中广泛运用双关隐语,即用同音而不同义的字,把所要表达的意思掩盖起来,使诗的思想感情委婉含蓄。比较常见的有,用“丝” 、“莲” 、“藕” 、“碑”等,来代替“思” 。“怜” 、“偶” 、“悲”等。

    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一部分原是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后被译为汉文的;另一部分是北人用汉语创作的。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也以五言四句的形式为多见,更有南方乐府民歌中所没有的四言四句的作品和七言四句的作品,而北朝乐府民间歌辞不用双关隐语的写法。在题材上,北歌比南歌要广阔一些,它除了歌咏男女爱情的篇章以外,还有一些反映民间疾苦、战乱苦难、边塞风光和歌颂英雄人物的诗篇,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木兰辞》就是北朝乐府的代表作品。在语言风格上,也表现得颇为豪爽粗犷,而与南方的歌辞多缠绵悱恻之音不同。典型的是《勅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古朴自然、不事雕琢、浑然天成,而又大气雄浑、粗犷劲健,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诗篇。史载为北齐神武帝高欢唱这首歌的正是手下敕勒族(今维吾尔族先民)将领斛律金,所以这应该是一首译为汉文的少数民族语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