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8-06 15:48:39

    唐代诗歌出现了一个一直影响到现今的新诗体:五七言的律诗和绝句,和以前格式不那样整齐的诗体区别起见,后世称它们为近体诗或格律诗。首先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绝句实际上可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的造句除了不一定要求有对偶外,其它要求是和律诗一样的,这样的句子常叫做律句,而古绝则没有在这样的要求。不过唐代以后,多数情况下人们称写了一首绝句,指的是律绝,可以认为是古人所称“律诗之半”。

    格律诗充分体现或者说利用了汉字的特点,因此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英国也有十四行诗之类的格律诗,但比起中国的近体诗格律的严谨要差远了。格律诗对所用字的声调有严格的规定,所以需要简单地回顾汉语语音的变化历史。根据语音的变化,古汉语可分为上古、中古和近古三个阶段,这可能和历史上民族的融合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刚好出现在汉族以外的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相一致。

    上古汉语指的主要是先秦的汉语,一直延续到汉代。西晋以后,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进入中原地区,他们使用的语言使得原来中原的上古汉语语音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中古音。上古音和中古音是有明显差异的,南北朝人读先秦文献的时候,特别在朗诵《诗经》时,就已经发现有许多押韵不和谐的地方了。到隋代的陆法言《切韵》对中古音作了系统总结,标志着中古汉语完全成熟,唐诗用的就是《切韵》音系。上古汉语发音还在研究之中,其基本方法是从中古汉语(《切韵》音系)倒推上古音。即在中古音的基础上,用《诗经》的韵部和谐声系列,以及汉语方言的存古特征和一些外部证据(汉藏语系、壮侗语系、苗瑶语系等语言中的汉语同源词和借词)来推测古代的发音。不用《楚辞》是因为《楚辞》掺杂有楚方言,用来比照中古音和上古音的价值不如《诗经》。

    对上古音的探索是由南北朝后期的沈重开始,他历仕萧梁、后梁、周、隋,是一位活跃于南、北,且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经学大师。沈重学问淹博,首创“协韵”法,用当时的音韵推测《诗经》中相关汉字的发音。“协韵”法一直使用到到明末,顾炎武才在明代陈第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一套更为科学方法所代替。上古音的研究,今天还在继续着,取得不少成果,并且已经有了一些用这些成果朗诵《诗经》中诗篇的作品。和格律诗有些关系的是关于上古音中是否已经有声调变化的研究,这似乎还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唐宋两代正处在中古汉语时期,因此唐诗宋词所用的就是《切韵》音系,当然随历史进展,《切韵》音系也有些变化,下面将对此作进一步说明。到了宋代,北方的汉语先后受到契丹、女真和蒙古语的影响,元代以后,《切韵》音系只保留在诗词作品中,日常用语就由中古汉语变为近古汉语。元代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稍后的《洪武正韵》代表近古汉语标准语音,标志性的变化是《中原音韵》的“入派三声” 。北方的近古汉语不再有入声,但《洪武正韵》仍保留入声。

    因为格律诗的声调格律是建立在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基础上,所以需要比较详细地考察《切韵》的形成和演变。

    南朝齐永明年间(483—493),周颐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沈约与谢朓、王融、范云等人一起,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说为后来产生近体诗奠定了基础,历史上把沈约、周颐等人的工作称为永明声律学,他们的诗作被称为永明体。         

    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代音韵学来说,其调值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促调。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1.平头: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2.上尾: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3.蜂腰: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四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4.鹤膝: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其一是说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这一点,《杜诗详注》中有简略的说明,但不详尽。5.大韵: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6.小韵:五言诗两句各字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7.旁纽:所谓“纽”是指声母,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此外兽走同韵,犯小韵)。8.正纽:五言诗两句内不能出现声母、韵母相同,仅四声各异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又犯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