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8-12 15:47:45

     八句律诗,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颌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唐诗多数情况是颌联和颈联对仗,也不乏其它两联或两联以上,甚至全诗都对仗的例子。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是全首对仗。对仗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颌联一般要求应该对仗,偶尔也会出现颔联不对仗的情况,特别是在五律中,不过这不宜提倡。排律句数更多,除首尾两联外所有其它各联都要求对仗。绝句本来不要求对仗,但也有对仗的,如杜甫《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杜甫还有全首对仗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对仗有工对、宽对之分。工对比较严格,词性、词类和句型都相对的对仗,是律诗对仗最基本的形式。宽对则比较松一些,只要句子结构成分相对应就行了。绝对的工对和宽对并不太多,律诗的对仗多数都是些半工半宽的句子。

    有一类借音、借义相对的借对,虽然本质上是宽对,也算是比较工整的。如杜甫七律《野望》中首联“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和“清”本不算工对,但“清”和“青”同音,因同音关系借“清”为“青” ,这样“白”就和“青”相对了,这里的“借”是只借“音”不借“义” ,使人因同音关系而联想到另一个字,并不涉改变诗意的问题。又如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席” ,“寻常”和“七十”本来不相对,但“寻”和“常”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二寻为常,在这个意义上,“寻常”包括着数字概念,故这里借来和“七十”相对,当然,这也不涉及改变诗意的问题。前者借“音” ,后者借“义”,这两种情况都是借对。

    还有一类相对的两句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意义上下相对,而是一个意思连贯下来,就象流水不能分开一样,但它们在词类和结构上仍然要相对,这叫做流水对或串对。典型的例子是杜甫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尾联:“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单独的出句或对句意思都不完整,但全联一气呵成,意义十分明白。

    前面说过杜甫的诗格律最严格,现在又看到对仗也最工整,这就是为什麽人们总是建议学(近体)诗最好从杜诗入手。近体诗的对仗用得好,可以使诗生色。但过分追求对仗工整必然束缚思想,不能舍本逐末。

    被称为“合掌”的对仗,即出句和对句说的是完全一样的意思,看起来十分工整,却是写诗或作对联时必须避免的。例如对联:“波翻云梦丛林侧,浪涌洞庭兰若旁。”无论从平仄、词性、词类和句型都对得相当好,但出句和对句说的是同一件事:庙宇旁边,洞庭湖波浪翻滚。为何不允许“合掌”?道理很简单,诗和对联字数有限,不能这样意思重复,浪费资源。

    最后谈一谈清代科举中的试帖诗,今人做近体诗许多程式化的讲究如孤平拗救之类就是源出于此。试帖诗,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所以也叫“赋得体” ),并限定韵脚,为科举考试所采用。试帖诗源于唐代律诗,但唐代选择做诗的题目非常宽泛,对诗的内容也没有过多硬性要求,考生容易发挥水平,展示才能,所以唐代试帖诗常有佳作。清代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首先在乡试和会试中增考五言八韵诗一首,此后成为定式。其他考试如生员岁考、科考、贡生考试与覆试朝考等,都要求用五言八韵。试帖诗必须用官韵,且每首只限一韵,不能有重字。

    试帖诗的结构与八股文近似,首先要了解题目的出处,有一个不知出处的笑话,咸丰年间,广东学政吴保泰以“冯妇攘臂下车”为题,让生员作试帖诗。题目出自《孟子》:晋国有个冯妇,很会打虎,后来改行成为名士。一天路过山野,许多人在追虎,虎窜到岩上,大家不敢前去,看见冯妇请他出手,冯妇下车举臂打虎,大家很高兴,书生们却讥笑冯妇粗野而没有风度。不知题目出处等于瞎猜乱编,有考生不知出处,想当然以为冯妇是个女人,于是写下了“玉手纤纤出,金莲步步行”的句子。仅仅知道题目出处还远远不够,还要严格按照一定的套路去写才能成功。全诗五言八韵,和八股文对应。首联要点明题目出处相当于八股文的破题,次联要叙述相关内容相当于承题,三联要把内容引申转到议论相当于起比,四联五联相当于中比两股,六联七联相当于后比两股,要进一步阐发题意,发挥议论,深化主题,结联要回归本题,照顾全篇,歌功颂德相当于束比。试帖诗由于受韵的限制,比八股文还难作,也更没有味道。下面举一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丁未科的试帖诗题目是“赋得天心水面”,旁注“得知字,五言八韵” 题目的出处来自宋代大儒邵雍的《清夜吟》的首两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会元(殿试之前,考进士的会试的第一名)许彭寿是这样写的:“夜月辉蓬岛,春风满液池。天心昭朗澈,水面静涟漪。溥博瞻如此,澄清念在兹。玉衡悬自正,金鉴照无私。消息先研易,文章孰悟诗。虚明仙界迴,飞跃化机随。星采罗胸际,云光洗眼时。慎修钦御论,至理圣人知。”许彭寿的诗围绕邵雍《清夜吟》展开发挥,一联和二联点出题目及出处,三联开始议论,四至七联引经据典还是讲“天心水面” ,但不能直接明说,类似编谜语,最后一联颂扬体。全诗谨严规范,完全符合试帖诗的要求,但内容重复,没有任何意境可言,是典型的文字游戏或文字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