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8-22 17:27:14

    在苏轼之前偶尔有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和范仲淹的《渔家傲》这样深沉的词作,但多数作品仍流于绮丽轻倩。苏轼词努力摆脱“浅斟低唱”的传统,使词从乐曲的附庸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广阔的抒情手段,一种表现力更为丰富的韵文体裁,使词的意境和情调都大为丰富。这便是苏轼对宋词的最大贡献。他在《与鲜于子骏书》中公开表示“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俞文豹在《吹剑续录》讲了这麽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柳永)词如何?’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可见人们包括苏轼自己对柳词和苏词风格都是分得很清楚的。北宋词人如黄庭坚、贺铸,南宋词人如张元幹、张孝祥、辛弃疾等,深受苏轼的影响,他们的词风被后人称为“豪放派”,苏轼就被认为是豪放派的开派人。

    南宋初期,有的词人积极投身于反抗民族压迫、恢复北方疆土的政治斗争,他们的词也突破了北宋末年的作风,上承苏轼的思想、艺术传统,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这里,首先利用词作武器,直接参加当时抗战派的政治斗争的是张元干。他的名作《贺新郎》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这些爱国词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和人民同悲同喜。例如稍后的张孝祥绍兴三十一年(1161),听到金主完颜亮领兵南侵,被宋将虞允文击溃。写了一首热情横溢的《水调歌头》表示自己也要乘风破浪,击楫中流,誓师北伐。到了隆兴元年(1163),张浚的北伐军在符离溃败,南宋统治集团又重新走向妥协投降的道路,他在建康又写了首《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和张元干同时的主战派士大夫或将领,如李纲、岳飞、胡铨等,都不是以词知名,但由于他们主张抗金,态度坚决,他们词里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和奋发有为的精神,往往为一般词家所不及。其中传诵千古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是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