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8-19 15:34:46

 一组不同音高的音形成了音阶,包含七个音的叫做七声音阶,包含五个音的叫做五声音阶。音阶中每个音发出的声叫做唱名,西洋音乐的七个唱名是1(哆)、2(来)、3(咪)、4(发)、5(嗦)、6(拉)、7(希),除3,4和7,高八度的1之间音高相差半度外,其余相邻唱名音高相差都是一度。有文字记载民族音乐的最早例子是孔子闻韶,听到的传说是虞舜所作,实际是西周初期的韶乐,是五声音阶的,唱名是宫、商、角、徵、羽,相当于西洋音乐中的唱名1、2、3、5、6,所谓五音不全就是指发不准这五个唱名的音高。到了东周增加了比徵低半度的变徵(比西洋唱名4高半度)和比高八度的宫低半度的变宫(相当于西洋唱名的7),也成为七声音阶。

      上述七声(或五声)音阶的各音的音高只是相对音高,把音阶首音即西洋音乐中的1的音名或民族音乐中的宫的律位确定下来,整个音阶各音的绝对音高也就确定了。这就是通常所讲的定调门,也就是西洋音乐乐谱的开头部分见到的1=C、1=#F或1=bE等等的含义,通常叫做这首乐曲是C调的或降E调的,在民族音乐中则称为黄钟律或夹钟律等等。任何一首乐曲(或歌曲),不管它是什麽调,它的音阶中总有一个音出现的次数最多,这个音就叫做这首乐(歌)曲的主音。通常情况下,乐(歌)曲是结束在主音上,这样乐(歌)曲才显得稳定。为什麽如此?笔者也不清楚,也正想向作曲专业人士请教。所谓调式,就是看一首曲子用什么音作“主音”。在西洋音乐体系中,有大小两种调式。简单的说,大调式以1为主音,小调式以6为主音(当然高八度音或低八度音也是主音)。我们现在的音乐基本上都采用的西洋大小调式。比如《同一首歌》,就是大调式;而《青藏高原》就是小调式。

  中国民族音乐也有调式,常用的是“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即分别用宫、商、角、徵、羽作主音。不同的调式其音乐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比如进行曲式的《国歌》是宫调式,江南丝竹《春江花月夜》是商调式,广东音乐《春风得意》是角调式,小提琴协奏《梁祝》是徵调式,琵琶曲《汉宫秋月》是羽调式。理论上也可以有用变徵和变宫做主音的调式,上述的易水送别开始作歌就是变徵之音,慷慨悲凉以至于士皆涕淚。十二律,每一律都可以有七种调式,因此可以构成7X12=84个调,这就是郑译创立的八十四调理论。一般的,我们把十二个宫调式称为“宫”,而其他的都称为“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宫调”,即“宫”和“调”的总称。

    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宫调都会用到,隋唐燕乐常用的只是在十二律中选七律: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夷则、无射,乘宫、商、角、羽四声共二十八调,宋之燕乐也只有这二十八调。二十八调分为七宫、七商、七角、七羽。七宫的正式名称(专业名称)叫做黄钟均、大吕均、夹钟均、仲吕均、林钟均、夷则均、无射均(‘均’的概念比较复杂,这里不展开讨论了);七商的正式名称叫做黄钟商、大吕商、夹钟商、仲吕商、林钟商、夷则商、无射商;七角的正式名称叫做黄钟角、大吕角、夹钟角、仲吕角、林钟角、夷则角、无射角;七羽的正式名称叫做黄钟羽、大吕羽、夹钟羽、仲吕羽、林钟羽、夷则羽、无射羽。这些专业名称的好处是可以立刻判明一首古曲的调门高低和乐曲的主音,也可以知道一首现代乐(歌)曲的宫调,例如电影《知音》的主题歌“知音”,1=G,主音是6(拉),如果认为黄钟律对应于C调,那末它的宫调就是林钟羽。遗憾的是通用的并不是这些正式名称,而是俗称,这就容易把人搞得一头雾水。下面就列出正式名称和俗称的对应关系;

    七宫:黄钟均俗呼正宫、大吕均俗呼高宫、夹钟均俗呼中吕宫、仲吕均俗呼道调宫(简称道宫)、林钟均俗呼南吕宫、夷则均俗呼仙吕宫、无射均俗呼黄钟宫。     

七商:黄钟商俗呼大石调、大吕商俗呼高大石调、夹钟商俗呼双调、 仲吕商俗呼小石调、林钟商俗呼歇指调、夷则商俗呼商调、无射商俗呼越调。

   七角:黄钟角俗呼大石角调、大吕角俗呼高大石角、夹钟角俗呼双调角、仲吕角俗呼小石角调、林钟角俗呼歇指角调(《中原音韵》叫宫调)、夷则角俗呼商角调、无射角俗呼越角调(《中原音韵》叫角调)。

    七羽:黄钟羽俗呼般涉调、大吕羽俗呼高般涉调、 夹钟羽俗呼中吕调、仲吕羽俗呼正平调、林钟羽俗呼高平调、夷则羽俗呼仙吕调、无射羽俗呼羽调(也叫黄钟羽)。

  黄钟律的宫调式并不叫黄钟宫而叫正宫,叫黄钟宫的不是黄钟律的宫调式却是无射律的宫调式,中吕宫,南吕宫也和中吕律,南吕律无关,容易混淆以至于此。所以这里把七个宫调式正式名称(专业名称)称为xx均,而不叫xx宫(某些文章中也叫xx宫,使人糊涂)。即便如此,俗称的黄钟羽实际上是无射羽,而正式的黄钟羽却被俗称为般涉调,还是容易搞错。词谱和曲谱中注明某词牌或曲牌属于某调就是上述调式中的一个,某些词牌特别某些曲牌不止有一个调。

    宋词在二十八调中,只用了七宫十二调,共十九调 (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