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掌”问题
对联由被叫作上下联的两个或两段相互照应的语句组成,除无情对以外,上下联内容应该有所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下联要内容相关,但不能相同,上下联讲同一个意思的毛病叫做合掌,好象合在一起的左右手掌。一副对联,除上下联各有30字及以上的长联外,一般字数都不多。好的对联应当用有限的文字,表达尽量丰富的内容。如果对联出现意思重复,就更加没有多少内容了,这就是撰写对联要避免合掌的原因。
无情对自然不存在合掌问题,“反对”和“流水对”也不会出现合掌,而在撰写“正对”的对联时,不小心就容易犯合掌的毛病。而通常见到的对联大多数是“正对”,这是创作对联时需要注意的。其实,上下联的意思完全相同的合掌联也是不容易做的。笔者曾经撰写过一副,作为典型的例子:“洞庭波涌丛林侧,云梦浪翻兰若旁。”“兰若”是梵语音译,本意是佛门子弟修行的寂静处,后来常被用作指佛教的寺庙。禅法传入之初,禅宗僧侣大多栖住在律宗的寺院,时日一久,龃龉丛生,所以禅宗六祖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就在荒山另建“丛林”,作为安顿禅僧之所。因此后世也把佛教寺院叫做“丛林”(严格地说“丛林”是禅宗的寺院)。“云梦泽”是秦代以前洞庭湖的称呼;浪翻、波涌说的是同一件事;侧、旁在这里的含义也相同,都是旁边。这种上下联意思完全相同情况并不多见,但“正对”中上下联部分词语意思相同,在构思对联,追求上下联词义应该相当的时候十分容易出现。例如一副流传极广的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中的“通四海”和“达三江”就有人认为存在合掌之嫌。
四、关于“词性相当”
“词性相当”其含义是:上下联相对应的每个词的词性应属同一类别。古代有“虚对虚,实对实”的说法,现代汉语虚实划分的内容要丰富一些,实词是意义比较具体的词,有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大类;虚词是虽然没有完整的词汇意义,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大类。词性相当是要求上下联对应位置上的词不仅虚实相同,属于哪一类实词或虚词也要相同,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名词的数量最多,为了对仗工整,就再往下细分小类,即把名词再分为天文地理,人物器具等等,。工对要求小类也相对,只是名词对名词,就是宽对,连这一点也做不到就叫做失对。
从“词性相当”引申出要求上下联词组和句式结构对应。句式结构对应比较简单,比如七字句上联是二二一二的结构,下联必须与之相同,不能是二二二一,如此等等,违反这一规则的毛病叫做失步。词组也有词性,除了词性相同之外,它们的结构也必须相同。按语法结构共分为五类:主谓、并列、偏正、动宾和述补,举例于下:主谓:地震、祖传、你来、我往、春风得意、鸟兽飞腾;并列:声音、朋友、甘苦、好歹、山青水秀、红男绿女;偏正:春风、微笑、桃红、炎黄子孙、艰苦创业;动宾:司令、革命、联系实际;述补:提高、好得很、交代清楚。因为结构不同,“春风”可以对“冬雪”,但不能对“司令” ,尽管它们都是名词性的词组。
一般情况上下联自身或相互间不允许有重复的字出现,有时因为技巧或内容的需要,也可以重复用字,“词性相当”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关于重复用字的规则。重复用字用词的联作简称为“复字联”,连续重复又称为“叠字联” 如果上联重复使用某个字,则下联必须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这叫做“同位重复”。
如上联是“春回大地春光好”,下联的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必须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重复用字特别是连续重复能强化对联所要表达的情绪,看下面一幅十分有名的对联:“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就可以体会这层意思。上联在某一位置用了某个字,下联同一位置再用这个字,叫做“同位重复”,这是不允许的,除非这个字是虚字或虚词(最常见是“之”字)。其实一般情况,下联其它位置也是不能用这个字,例外的是如果上联在某两位置用两个不同的字,允许下联相应这两位置交换用这两个字,叫做“异位互重” 又称“换位格”。孙中山去世时,林森的挽联:“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就是用异位互重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