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剑2020-09-04 16:26:19

    倚声填词,伴歌拍曲,词和曲都是依据乐谱创作的,为什麽一个叫词,另一个叫曲呢?在乐谱已经失传的今天,能见到的词谱、曲谱都只是格律谱,特别对那些格律相同的词调和曲调,如何把它们区分开?词曲相同点虽然很多,但是笔法迥然不同,各有声情。任中敏先生在《词曲通义 性质》中讲:“词静而曲动;词敛而曲放;词纵而曲横;词深而曲广;词内旋而曲外旋;词阴柔而曲阳刚;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则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词尚意内言外;曲意为言外而意亦外,此词曲精神之所异,亦即性质之所异也。”又说曲“恰与词处在相反的地位”。任先生要言不繁,笔者就依此为纲,在下面稍微详细地说明几点。

    一.雅俗不同。虽然开始的时候也有俗语入词,后来在文人介入下用语越来越雅,尽管也出现一些俚语,终究还是少数,所以人们多称之为“雅词”。从李清照起历代词论家一致认为词应该雅而正,不能带一点市井气。曲推崇俗,最忌文雅。徐渭在他的《南词叙录》中说:“夫曲本取于感人之心,歌之使奴童、妇人皆喻乃为得体”。甚至于根据能否熟练运用俗语,来检查作者是否写出本色的曲子,而文雅的曲,往往被人讥为“浓盐赤酱”。所以任中敏先生以豪放派为曲的主流,而清丽派迹近于词,当属于别调,遑论端谨派了。 虽然曲之俗几乎没有禁忌,但也不是全无法度。元人王骥德在《曲律》中讲:“著不得一太文字,又著不得一张打油语,须以俗为雅。”要做到清代戏剧家李渔之“雅人俗子,同闻共见”。也就是说曲须雅俗共赏,要掌握善于雅谑,不为粗俗的特色笔法。

  二.直曲不同。词笔尚曲,忌直露,正像前人所谓“千曲万折以赴”(江顺诒《词学集成》),哪怕是豪放词也不宜粗旷。豪放派的刘过《沁园春》词中有“斗酒彘肩”一句,历来被人讥笑为粗豪。词要以曲行笔,以折布局,才能写出好作品。曲最忌曲笔,虽然名字叫做“曲”,实际上却需要直,即曲要率真,快人快语,不能弯弯绕。但是直必须有味道,忌淡如白开水,直白中带有实情,浅显里富寓深意,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西厢记》中的那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直率而饱含深情。所以看起来浅直容易,做好它十分困难,就这一点来说曲的风格像古乐府,较多带有民歌的味道。

  三.巧拙不同。词忌纤巧,推崇“含蓄” 、“柔厚” 、“沉郁” ,用现代话讲就是不能有时尚的流行语言。曲则重巧,即李渔所谓的“尖新” ,要根据大众熟悉的日常用语或耳熟能详的诗书文章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句子,就像李渔讲的“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头调惯之文,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

  四.赋比兴的侧重点不同。词尚比兴,曲多赋比,各有其别。词讲究含蓄,感情要有所寄托,因此十分需要起兴和比喻的手法,这样才能使人觉得“词异而情同,事浅而情深”(江顺诒《词学集成》)。说唱表演,演员想听众听得明白,就必须把故事情节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就要用铺陈排比的“赋”的笔法。同时为了吸引听众,常常用奇比诡喻,光怪陆离,耸人听闻,令人惊叹。曲来自说唱,也就保留了这一特点。比如讲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如果在故事开头为求文雅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听众就会感到莫名其妙。

  五.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好的词曲多半是抒情的,但表达方式差异很显著。词表达情感是朦胧绰约的,使用语言是平静内敛的,而且多讲相思,少写相会,因为相见的情景很难表达得朦胧平静。词偏重表现自我,所谓“词中有我”,因此要“发乎情,止乎理”,切忌露骨的描写。曲没有经过雅化,所以曲中表达情感多泼辣直率,特别是北曲,因为北方人多爽直,更是如此。语言要直接出自肺腑,不加雕饰,感情须淋漓尽致,肆意畅言,才能“曲尽人意”。另外,剧曲表达感情必须完全符合角色的身份,作者不过代言人而已,不能“词中有我”。

    六.用韵和衬字不同。南宋之前没有词韵的专书,凡韵母相同相近的字都可以通押,用韵很宽,由于受方言方音的影响,韵域更宽。明清两代有不少研究词韵的学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清代戈载的《词林正韵》,分十九部,直到现代人们仍把它作为填词用韵的根据。词须严格按照词谱字句,不得增减。北曲用韵按《中原音韵》,南曲用韵依《洪武正韵》,允许在曲谱基础上加衬字,衬字大多添在句首。

  七.词曲还有其它一些差别。词大多是层层深入,要如茧抽丝才能显出其妙处,而曲则在不离题的基础上旁征博引,极尽铺陈之能事。词用语忌油滑,讲究品位,曲则多插科打浑,诙谐滑稽,于轻佻中透辛酸,放荡中见真情。词因为乐谱早失,除词人兼音乐家的周邦彦、姜夔这些人的自度曲外,多数词人较少注意词作和宫调的声情应当吻合,而曲的宮调各具声情,音乐韵律皆可从其宮调中显現,中原音韵的作者周德清曾经对北曲宫调的声情作如下阐述:仙呂宮,清新绵邈;南呂宮,感叹伤悲;中呂宮,高下闪赚;黃鐘宮,富贵缠绵;正宮,惆怅雄壯;道宮,飘逸清幽;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绮丽妩媚;高平调:条畅晃漾;般涉调:拾缀坑嶄;歇指调:急併虚歇;商角调:悲伤宛转; 双調:健捷激裊;商調:悽怆怨慕;歇指角調:呜咽悠扬;越角調:典雅沉重;越調:陶写冷笑。

 “曲”之后尽管如清代赵翼所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二百年”,但再也没有出现新的诗歌形式,直到白话诗的诞生。白话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可不再龙剑感兴趣的范围,中国诗歌史话就到此为止,谢谢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