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三2021-11-15 21:09:28

四川南充市陈寿万卷楼

 


我们一说起三国,就想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一说起刘备诸葛亮,就想起三顾茅庐和隆中对。那么宏大的叙事,那么精彩的故事,大多来自《三国演义》,对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可谓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你知道吗,《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可真的就是演绎而已,不过类似一位说书人对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的演绎。

我们今天能有这么丰富的故事看,除了感谢罗贯中,更要感谢一位四川人,《三国志》的作者陈寿。

 

今天一说起《三国志》,我们总想到“裴松之注《三国志》”,乍一听,还以为是南朝的裴松之著的。其实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命士族文人裴松之官修的。他觉得陈寿写得简洁,看得不过瘾。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志,往往是《三国志注》,裴松之加了好多注解在陈寿的文字之后。但陈寿的文字,是你可以超越的么?时人就认为他有良史之才,可以和迁(司马迁)、固(班固)媲美。他和左思是同时代人,太康文学时期,左思十年挥就《三都赋》,成为继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之后的京都赋绝响,同样,陈寿十年撰写的《三国志》,后世也成为二十四史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与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同列。

我们都知道《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的,但那篇天下三分的《隆中对》呢?则来自陈寿《三国志》的诸葛亮传。

也就是那个故事,是陈寿采访的,那些话,是陈寿听说的,但文章,是陈寿写的。非常精彩,我们都背过,为了让大家再感受一下陈寿简洁、鲜明、亮丽的文风,我们再摘抄如下: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写得好吧?“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有成语“如鱼得水”,就来自这段文字。这篇简短的文字,也是刘备、诸葛亮图谋天下、恢复汉室江山的总剧本,也是《三国志》乃至《三国演义》的总剧本。、


陈寿是什么时代的人?


陈寿就是生活在三国归晋时代的四川南充人。他人生前三十年在蜀国,后三十余年在西晋。他是诸葛亮去世前一年出生的,刘备、诸葛亮这些人,相当于他爷爷辈。他的老师谯周,曾经在诸葛亮手下做劝学从事,在阿斗时做西蜀的光禄大夫;他父亲曾经参与丞相的北伐,说是在马谡的部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他父亲也受罚了。后人因此牵强附会,说陈寿肯定怀恨在心,借《三国志》讲诸葛亮的坏话。我看其实未必。

陈寿简直是诸葛亮的超级粉丝。

陈寿自己也是在阿斗下做过官的,因为不奉迎阿斗宠恃的宦官黄皓,屡遭贬斥。也是仕途受挫,就立文字。一开始他看有人写了一些四川人物志,觉得不满意,然后自己写了《益部耆旧传》十篇,受到朝廷瞩目。他还把诸葛亮散逸的文字,汇总修订为二十四篇《蜀相诸葛亮集》。蜀灭后,他到了洛阳。张华特别欣赏他的才华,向晋武帝司马炎表了个著作郎。在汇编《蜀相诸葛亮集》时,诸葛亮的人物形象,已在他心中日益丰满,于是集十年之功,提笔写下,从东汉末年黄巾之乱开始,到三家归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因为陈寿就是那个时代的人物,写的是正史,是类似司马迁写《史记》个人修史,而不是官修,你会好奇,陈寿笔下,孙曹刘、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三国演义》中的传奇人物,到底是怎样的?

如果《三国演义》是七分真三分虚,《三国志》至少得九分真对吧?

大家感兴趣的是蜀国,刘备、关羽、张飞哥仨,还有诸卧龙凤雏。其实凤雏有两个,前有庞统,后有法正。刘备就是那么牛,我看他的人才阵营,和高祖刘邦也差不了哪里去,唯独缺了个韩信。

在《三国演义》中,或者说在我们印象中,刘备这个双手过膝的大耳朵,就是个编草鞋的农民,总是一副妇人之仁,哭哭啼啼的样子,看到大腿长肉也哭,还为了赵云摔阿斗。好像他的成功是偶然,完全靠拉拢了关羽、张飞两个兄弟,在三顾茅庐之前,都已经走投无路了有没有?

非也。你能想象这样一个人,曹操会与之青梅煮酒,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那么真实的刘备是什么样的呢?

真实的刘备,就是曹操一直在追杀的。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曹操没有刺杀过董卓,但刘备就参与过汉献帝的衣带诏,密谋刺杀曹操。刘备这个人,敢想敢干,就像刘邦一样的带头大哥,是个打不死的小强。陈寿对先主的总结是: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说刘备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说他和诸葛亮的君臣际遇,古今罕见。而且他真的是百折不挠,不愿意屈居于曹操之下。除了自己想争夺天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操一直在追杀他,他必须得至少割据一方,不被曹操所害。然后又不甘于人下,所以那个时代的人,谁都知道刘玄德是想当皇帝的。

说他小时候,家里的确很穷,他父亲早亡,跟着妈妈编草席草鞋为生,也是由叔父照顾,但他家的篱笆墙上,长了一颗高五丈的桑树,亭亭如盖,往来者皆奇,他跟那些孩子在树下玩,曾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这跟刘邦和项羽年少时说得差不多。他叔父吓死了,立即捂住他口,免得祸害全家。

年少的刘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手过膝盖的大耳朵,是陈寿说的。不喜欢读书,喜欢游走江湖,俨然是个古惑仔大哥。总之人气非常旺,很多同龄人服他。十五岁以后,去读过书,师从本乡的大儒卢植,那就不得了了,贵族子弟公孙瓒,是他的同学。从陈寿《三国志》看,刘备也不完全是底层出身。他真的是中山靖王之后,反正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子又生孙,孙又生子,说不清楚,但《三国志》的确证实,他是宗室,他爷爷做过县令。

刘备的人生,可以分为三顾茅庐之前,和三顾茅庐之后。在三顾茅庐之前,在那个黄巾之乱、群雄并起、董卓入京的时代,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位兄弟,已经建功立业了。连著名的北海相“孔融让梨”的那位孔融,都去向刘备求救过。那时候的刘备,就领过豫州、徐州,和袁绍干,和吕布干,和曹操干,和关羽都封过侯,刘备是宜城亭侯,关羽是汉寿亭侯。

刘关张是否桃园三结义,结拜为兄弟,不知道,但陈寿的确说了: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和我们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几乎是一样的,情同手足。要知道罗贯中是元末明初人,陈寿是三国归晋几乎是同时代人。关羽、张飞的确很猛。关羽在万军之中诛杀颜良。曹操对关羽“爱不释手”也是真的,但没有貂蝉这么个人,也没有“过五关斩六将”这样的事,只是关羽执意要走,回去追随刘备,曹操部下问杀不杀,曹操说,各为其主而已,叫将他放了,让他走,还送黄金,关羽没有要,就这么走了。

张飞的确也是世所罕见的一员猛将。长坂坡怒喝,吓退曹军,也是真的:


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後。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所以这些都不是罗贯中写的,而是陈寿写的,陈寿已经写得很精彩了,罗贯中像说书一样,再添油加醋。

大家最关心的是,刘备和诸葛亮了。

他们的君臣际遇,陈寿说了,的确是千古罕见。刘备能拿下荆州,从此英雄有用武之地,肯定是拜诸葛亮所赐,诸葛亮居功至伟。是诸葛亮促成了孙刘抗曹,形成三分天下的鼎立局面。但是呢,在拿下荆州后,刘备似乎更多是像用管仲、萧何一样用诸葛亮,而不是让他带兵和做谋士。刘备一直是自己亲自统帅的,拿下益州,带的是凤雏庞统,可惜庞统在攻广汉时死了。是庞统用计,让刘备拿下成都。攻打汉中,也是刘备亲自统帅,是用法正为第一谋士,不仅拿下汉中,黄忠还干掉了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曹操还亲自率军来和刘备干。那时的刘备已经自信到:


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


即便曹操亲自来,他也可以拿下汉中。果然曹操来也不行,把汉中的人口、物资都迁走了,汉中丢了,但只给你一片焦土。诸葛亮呢,主要是留守成都,像萧何那样,给刘备不断输送粮草。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治理国家、搞经济是一把好手,这方面的才能,管仲和萧何,都比不上诸葛亮。不要说后人比不上前人。只要有诸葛亮在,蜀国就十分安定,经济富庶,不断有兵马、粮草给你运送前线,而且老百姓还可以负担,没那么难以承受的样子。诸葛亮治蜀,是用严刑峻法的,但贵在公正,所以蜀中百姓都很爱戴他。

拿下汉中,跨有荆、益,是刘备最辉煌的时候,估计觉得天下也快是自己的了。可惜历史的转变,就在那一瞬间。法正死了,关羽又擅自出击,大意失荆州。关羽死了,张飞哭着闹着要报仇,结果被部下杀害,刘备也哭着闹着要报仇,去打东吴,诸葛亮怎么劝都不行,这些都是真的。诸葛亮感叹,要是法正还在,一定可以劝得住。你可以想见,刘备是多么爱法正,可能还超过诸葛亮呢。

为什么?

法正不是有道德瑕疵,而诸葛亮高风亮节么?

就是因为这样的差别啊。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意思是天下统一以后,你就得与民修养生息,不要再政令繁苛,天天整来整去,打天下时,治理内政,要以“正”,但是用兵,就要以“奇”。一个人太高风亮节了,用兵就难以奇,以奸。法正就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达到目的。

拿下汉中,那是多么重要,多大的功劳啊。可是庞统、法正死了,刘、关、张死后,诸葛亮一人独大,说一不二,军政民全部由他调动,为什么五次北伐,都没成功呢?

陈寿的总结是: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说诸葛亮打仗,长处在治军,而不是奇谋。他更多是像萧何一样的才能,萧何知道自己带兵打仗方面,不如韩信,就向刘邦举荐韩信,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诸葛亮虽然是旷古奇才,但你一人身兼萧何、张良、韩信之才,就不如分授三个各以这方面才能出众者,也就是一个诸葛亮,也许治国强过萧何、谋略强过张良,用兵强过韩信,但是你一人分兼三职,那么就不如萧何、张良、韩信各任其职。用兵,你不能一心一意像韩信那样用兵。你还得同时考虑粮草,还得关心内政,你还得自己出谋划策,既想战略,又想战术。再加上为人太谨慎,不能冒险出奇兵,所以魏延有点不服,由于太正直,因为一个街亭,挥泪斩马谡,也因为太坦荡,难以像陈平那样出反间计。

其实你想想刘邦怎么成的?

陈平使离间计,让项羽气走亚父范增,张良让儿童唱民谣,“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骗项羽迁都回彭城,韩信是在刘邦撕毁鸿沟协议,出尔反尔,在项羽班师途中的垓下予以截杀。在战争下,都是不讲正直的,不讲信义的。甚至有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是丞相太在乎名节了,眼看都有了,阿斗一纸诏书,他就又撤兵回成都。如果都像司马家那些人,哪怕有他们那么一点劣迹,诸葛亮也可以打入关中吧。

但如果真是这样的丞相,那也就不是千年以下,我们依然爱戴的丞相了。

丞相并非不知变通,他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品质在那里,寻常之事,变通一下,自然不在话下。比如西凉大名鼎鼎的马超投奔了刘备,远在荆州的关羽很是吃醋,他写信问丞相,这个马超到底怎样?

诸葛亮回信说: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陈寿 《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


先夸了马超,是一世英杰,和楚汉战争时的名将黥布、 彭越差不多,和你弟弟张飞可以并驾齐驱,但是再怎么牛逼,也没有美髯公您那绝伦逸群。


羽美鬚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云长看了,高兴死了,把丞相的回信传阅给大家看。你可以想到,项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自视甚高,平日爱惜士兵,但看不起文人士大夫,对刘备与诸葛亮的鱼水之欢很吃醋,表面不服,心里还是很服的,诸葛亮这么一夸,当做莫大的荣耀。诸葛亮也是小心翼翼措辞,让关羽爽着。这样看来,难免哪天大意失荆州,真不是偶然。天平就这么跨了。隆中对就这么成为一纸空文。

也可以看出,诸葛亮文采斐然。如果不出山成就管仲、乐毅之功,就是仅仅写些文章,也会是一代大文豪。

千古风流人物,诸葛孔明也。

 

 

雪晶2021-11-15 21:12:05
又是四川人~~~你可以写个别的地方的能人吗~~~
陶陶三2021-11-15 21:14:28
哈哈,雪哥好玩。
雪晶2021-11-15 21:16:05
嗯,下次写个《中华冲天》,可以写一年~~~LOL
雪晶2021-11-15 21:16:39
啊,三哥怎么变得这么快啊~~~
陶陶三2021-11-15 21:18:45
这不夸你么。其实我再写七八个四川人,也就结了。但觉得自吹自擂也没什么意思。
雪晶2021-11-15 21:19:44
嗯,那就吹吹别人~~~LOL
陶陶三2021-11-15 21:21:00
写个《宁有种乎》,第一篇,就是雪哥。
雪晶2021-11-15 21:23:58
好,我等着啊~~~
树蛙瓦凹2021-11-15 21:47:06
哈哈哈哈,雪板不喜欢四川???我们就是要四川!!!还有四川民歌~~~~~
雪晶2021-11-15 21:47:51
呀,蛙兄出来了啊~~~你去了哪里啊?这几天没见到你啊~~~
核桃小丸子2021-11-15 21:51:20
三哥,给你点赞了,知道你出手就是精品,但今天真读不下去了,文化的墨水喝多快打嗝了:)
久经沙场的枪2021-11-15 22:09:41
wow,这是好东西,要慢慢读,谢过了!
陶陶三2021-11-15 22:35:21
充满爱心的点赞,好过黑着脸充满怒气看完全篇。:-)
陶陶三2021-11-15 22:37:27
老枪兄,慢慢来,以前写的,比较仓促简略。
Anthropologi2021-11-15 23:40:23
好文!陈寿的确是卧龙的超级粉啊。听说看《三国演义》要和《三国志》一块儿看,不然容易被带偏。果不其然。
陶陶三2021-11-16 00:09:08
嘿嘿,可以先看《三国演义》,再看《三国志》,否则乐趣剥夺了不少,凤仪亭都没了,岂不寡淡?:-)
平等性2021-11-16 00:38:09
陶兄这一篇干货太多了,得连读三遍才能尽其意 。。。
忒忒绿2021-11-16 00:41:00
大赞陶陶!
忒忒绿2021-11-16 00:41:00
写过李白吗?
陶陶三2021-11-16 00:51:16
平兄慢慢看。简言之,刘备没有那么怂,孔明没有那么神。刘备失孔明,如断手;孔明失刘备,如断足。
陶陶三2021-11-16 00:53:00
谢绿绿,李白看这里:-)
平等性2021-11-16 01:06:16
哈哈哈,没事儿,慢慢来,慢慢来 。。。
忒忒绿2021-11-16 01:17:00
觉得陶陶写李白最合适,不想你已写过。慢慢拜读。李白的一生就是一个豪放的知识分子依然心怀仕途的例照。
云霞姐姐2021-11-16 06:00:18
哈哈,小丸子太逗了,还特别实在,我也赞了,但干货太多,要慢慢消化…
浮云驰2021-11-16 07:14:40
同时代的荀彧应该可和孔明边肩,隆中对不能算落空吧,三分天下已经成功了,只是统一天下不成。诸葛亮的战略眼光相当厉害
陶陶三2021-11-16 14:17:27
浮云也没说错,不过刘备和孔明这两人,都是想统一天下的,做个事实上的诸侯不够,哈哈。孔明促成孙刘联盟,三分天下,自然功高盖世。
壁上观2021-11-16 23:06:15
周恩来善治,邓小平奇技,法正?
眼镜2021-11-17 03:21:56
谁懂古代的度量衡,那时身高八尺什么概念? 貌似比姚明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