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小报”寻根第46篇。
咱国此刻任何一张报纸上啥最可信?
你猜对了,日期。
家乡话形容“说的跟真的似的”,“新闻”来自“喉舌”必然如此。这种“说的跟真的似的”在文革中达到了极致。把“打哪儿指哪儿”稍加修改,就是“想啥有啥”(其实“喉舌”即是此意)。有“小报”为证:
这种“信口开河”类的玩法,一般效果不持久,像上面那个“邓小平剖腹自杀已死”,过些日子邓一出来就知道是胡扯。不过,“王光美是特务”,因为下面有责任人,“中央组织部”揭发,这样玩就稍微生动些了。如果再进一步:
得,替太祖操盘文革的江青江女士都说了,又有“中组部”帮助, 王光美是特务的事儿在文革中基本家喻户晓。
江女士怎么知道王女士是美国特务?当时不兴这么问的。文革时虽众人都嚷嚷“造反有理”,但是不能造太祖这个“司令部”的反。正相反,有太祖撑腰的一方认定“是”,就“是了”。被指定为特务的不只王女士一位:
“天主教”也是“特务组织”。既然天主教300多年前就“残害”科学太祖伽利略同志,你说“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能不为“美帝国主义服务”吗?所以“权威认定”是文革时对“谣言”的一种稍高级玩法。
“谣言”的另一种玩法是有具体的“人证”,带细节的“认证”:
这个肯定是真的,既有“一位苏联工人”,还有自费25个卢布的细节,绝对假不了。
下面这个就更真实了,连地点都有:
列宁格勒的涅瓦河边。这件事儿对咱国影响很大,看见“代我转达全苏联人民”没?后来的“代表”与“被代表”都是从这儿来的。当然,这个来自列宁格勒的家伙有“高级黑”的嫌疑,说只有太祖“保卫苏联”,不是转着圈的在骂太祖是国际版的徐庶吗?
文革中虽反帝反修,但有“外国人”赞赏还是很重要。此刻的啥“美国朋友”比如某某“哈佛教授”出来为太祖打点门面不是“创新”,文革时就有:
这个比此刻那个“哈佛教授”还靠谱些,康生康大人应该是真见过“美国人”。至于美国败走越南是不是由于太祖的“红宝书”影响征兵造成的,是个不错的研究课题,*_*。
太祖不止“可能”影响了美国征兵,还对穆斯林文化造成冲击:
看见没?阿拉伯朋友用“红宝书”代替了可兰经。
除了编“故事”,当时也有些更高级的玩法,比如:
是,太祖出巡了,回来了。可是,太祖途中在武汉差点儿被陈再道陈将军给“西安事变”一番就不提了。选择性“曝光”,是谣言的一种“档次”玩法。
谣言太多,容易失控,于是有时候要对谣言控制一下:
(这个“谣言规范”文件与几乎的“西安事变”有没有关系?老汉的功力不到,暂不评论了。谣言最高档,^_^。)
“规范谣言”也是个技术活儿,风险难料:
1967年7月20日“武汉事件”之后不久,“百万雄师”因为几乎冲击了在武汉留宿的太祖而成“百匪”,王力成了大英雄,于是有这个“辟谣”。可是没多久,真有了“中央批准斗王力”。谣言实实在在的做了一次“遥遥领先的预言”。
文革时,生活单调,谣言里出些类似现在的“明星花边”是不可避免的:
明星花边吗,三要素:明星干的,明星说的,明星想的。缺一不可。
当然,文革中最骗人的谣言是这个:
后来证明,太祖早就预料到林大帅不是啥好东西了(只是不便和咱们交待而已),这类可恶的谣言把咱们蒙了很长时间。自从林大帅“出走”之后,“真正的消息是没印在报纸上的消息”深入人心。
咱国此刻,同胞们还是相信那些“没印在报纸上的消息”。是为“文革传神”。
后后注:七年前的旧帖,朋友们可以各取所需(也算是谣言的一种玩法,^_^)。本老汉认为,“文革文化”在海外华人群体里是有传承的。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