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与财富成反比2021-11-08 12:08:24

 

 

1954年赫鲁晓夫率团访问中国,成员有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布尔加宁、部长会议主席米高扬等高官。中方对接时意外发现,全权安排工作的代表团负责人,自己竟不在代表团名单中!直到苏联解体后资料流出,才知道赫鲁晓夫如此安排大有深意。

这是曾长期担任中央俄语翻译,并担任毛泽东翻译的师哲在回忆录中披露的内幕。1954年苏联最高领导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既达成了影响两国关系的大事,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苏联到访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人数达70多人,下榻在万寿路附近的新六所宾馆。赫鲁晓夫对安全工作极端重视,不知是担心蒋党仍有特务潜伏大陆搞破坏,还是怕其他什么意外,苏方竟然不相信中方能保证他们的安全,代表团特意带来了10辆汽车、11名司机,其中3辆装甲防弹吉斯车分别由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和米高扬乘坐,其余7辆供其他成员及警卫乘坐。

此外,苏方还动用了12架飞机保障代表团,由苏联空军柴宾将军亲自指挥,随时听候赫鲁晓夫调遣。其中5架供代表团在中国各地参观访问时使用,6架往返于北京和莫斯科之间,供传送文件和往返人员乘坐,保证每天都有1架从莫斯科到达北京。还有1架作为机动,停在南苑军用机场。这对当时极其缺乏飞机的新中国来说,简直是壕无人性。

事实上,物质装备保障方面的大手笔投入,只是苏方安全工作的表面文章,深层次的警惕性更令人震惊,至少在当时,中方是几乎想不到,甚至可以说思想上是难以接受的。

比如,苏联的保卫工作极严。当从杭州到广州时,苏方临时改变行程计划却不通知中方,出发前才告知飞行计划,且谢罗夫不让中方安排担任赫鲁晓夫翻译的师哲跟着上专机。

再比如,中方为赫鲁晓夫配备了卫士长李树槐,但在飞机上,当他去洗手间时,即被锁在里面,直到飞机飞到广州快降落时才放出来。

最出乎中方意料的,是在苏方代表团中,有位全权负责统筹工作的代表团团长,地位极高,赫鲁晓夫、加里宁等人都按他的安排活动,但代表团名单里却没有他,这让对接工作的中方工作人员大为不解。

后来得知,此人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罗夫大将,他是代表团的秘书长,协助赫鲁晓夫组织代表团的各项活动。此人如此高的职位,为何未列入代表团成员名单?

在当时,因为苏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国家安全委员会,也就是内务部主席,是不准出国的,一是怕在国外被暗杀,二是怕被绑架。这次赫鲁晓夫出访则是例外。

其实,这只是公开的说法,多年以后,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大量机密档案文件或解密或泄露,许多当年的隐情才被世人得知,综合来看,赫鲁晓夫安排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陪着一起出差,不光是为了指导安全工作,更多的是防着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苏联历史不难看出,苏联共产党执政74年,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规范、民主、有序的正常的最高权力交接班制度,其接班人选是在上一届领导人身后或者经过残酷的党内斗争,或者由少数元老通过暗箱操作来决定,有时甚至是通过党内政变解决的。

后来的数次最高权力更替,发动突然政变的不在少数,其中重要力量,就是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可以说,谁掌握了这个职位,就掌握了极大的秘密力量,很大程度上能改变甚至决定最高权力的走向,这恐怕也是赫鲁晓夫非要破例,出访必须把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带在身边的重要原因吧!

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赫鲁晓夫的担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基本可以算是未雨绸缪,只可惜没能善始善终,后来还是被突然发动的政变给赶下了台,只能说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吧!

纵观近代历史,特别是大国交往,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往往都关联着足以影响历史的大事,有的可能会被记录、被披露,但更多的都被刻意掩盖,慢慢湮没在历史长河中,鲜有人知,更鲜有人提,等待着感兴趣的后人去探寻历史的隐秘,有人说,这就是研究历史的乐趣所在。

多哥2021-11-08 16:21:02
这个道理很简单啊,当时匪共领导人未必如你想象的那样对此觉得不可接受。匪苏很清楚,匪共总理手下有匪蒋高级潜特及匪蒋台湾空军且手段恶
多哥2021-11-08 16:22:01
匪蒋高级潜特及匪蒋台湾空军且手段恶劣比如野蛮毒辣毫无人性的上海轰炸,匪苏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