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评论作品,而不是针对作者,不是件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只许”尖锐,深刻“,不许”尖酸刻薄“是文字狱。我无意卷入个人观点,个人感受的争辩,任何观点或感受都太personal,谈文章,谈书写技术,只要不是攻击个人就值得尊敬。我只在意互通信息。老人家,年轻人,都需要相互尊敬。今天学习了,原来”老人家“的称谓也是可以被冠上不敬的意思,一直以为是表示尊敬。错,还是没错?如果是错,又错在哪里了呢?或许就像”刻薄“和”尖锐“。
多年前去听过一个演讲,演讲者是资深民主党的strategist, James Carville, 和他的妻子,共和党资深人士,里根,老布什,小布什,切尼等等重磅人物的顾问和助理,Mary Joe Matalin。他们经常在电视上的两党的panel 中同台讨论,一个坐在民主党的一组,另一个坐在共和党的一桌。演讲完毕,在Q&A session时,有人问,你们不同的政治见解如何影响到你们的夫妻和家庭生活呢? 全场鼓掌,尖叫。回答中的point之一是,谁有我们这么方便就知道要面对什么challenge? 又是掌声和尖叫声。另一给point是,争辩的是issues, 和妻子丈夫有什么关系,连不上啊! 台下再次哗然。
任何一件事都需要从不同角度思考,伊拉克战争时,一位4星上将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局势,其中用了神话里的六面神的眼观六路之能说明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
能做到平静理性客观地讨论issues,不涉及个人,比只许与自己看法一致的发言,要challenge多了。顺便说,美国大学里有专门教思维方式的课程。不过,与破皮袄说的教学生如何偷,撒谎,和欺骗的课程完全不同。说这个也是为了互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