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意2018-06-23 06:06:22

中国的数学体系支撑起了中国阴阳合历的编撰;2000前就有几何原本,为何至少1600年之后,才有牛津大学在1619年开设的几何课?

 

1,中国的数学体系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在前人和现有的水平,成果上继承,发展,延伸而来。在唐朝(618-907)的国子监就开设,学习如下数学典籍:《九章》、《海岛》、《孙子》、《五曹》、《张丘建》、《夏侯阳》、《周髀》、《五经》、《缀术》、《缉古》。数数是10本。

2,西方数学

为世人所称道的“几何原本”据说是欧几里德著于2000多年前。为何1600年之后,才有牛津大学在1619开设的几何课?相比之下,中国唐代(618-907)就至少有上述10本数学著作,其中就包括成书于公元263年(1755年之前)的”九章算术“在唐朝国子监教学使用。为何在西方,我们总听到几何原本这么一个孤本,没有其它相互继承的著名著作?(本人不是数学专业,如果西方有和几何原本相互继承的著名典籍,请添加)

欧几里得: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C%A7%E5%87%A0%E9%87%8C%E5%BE%97  "直到現在都無法得知欧几里得的生卒日期、地點和細節。直到現在,還沒有找到任何欧几里得在世時期所畫的畫像,所以現存的欧几里得畫像都是出於畫家的想像"; "欧几里得的生平資料流傳到現在的很少,而大部份關於欧几里得的資料都是來自西元450年時普罗克洛的評論,及西元320年帕普斯的評論,距欧几里得有幾個世紀之久"; "《几何原本》原存最早的一些版本中沒有提到欧几里得,大部份版本有提到「這些是來自忒翁的教材」[18]。梵蒂岡所有的版本中沒有提到作者。唯一說明欧几里得寫了《几何原本》的歷史記錄只有普罗克洛在《對幾何原本的評論》中提到欧几里得寫了《几何原本》"

牛顿(1643-1727)和莱布尼茨(1646-1716)几乎同时发现微积分,因为他们同时看到明朝的王文素(1465-1487)的『算学宝典』一书。他们比王文素迟了100多年。

王文素: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6%96%87%E7%B4%A0

 

3,中国的数学体系支撑起了中国阴阳合历的编撰以及中国的纪元,西方到1670年前后才有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威治天文台,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的格里历是哪里来的?这是在欧洲有正式天文台之前近100年。

中国的阴阳合历也叫农历,因为它指导农业生产;也叫阴历,因为它和海上的潮起潮落,月亮的盈亏相关。

黄帝为何取代炎帝? 因为炎帝时期的历法经过很长时间没有校正,已经不符合实际。黄帝有更符合实际的历法,从此中国农业生产保证华夏族的敷衍。中国历法的年代很久远。

以下抄自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558505.html

据《后汉书·律历下》:

“天之动也,一昼一夜而运过周,星从天而西,日违天而东。日之所行与运周,在天成度,在历成日。……极建其中,道营于外,琁衡追日,以察发敛,光道生焉。孔壶为漏,浮箭为刻,下漏数刻,以考中星,昏明生焉。日有光道,月有九行,九行出入而交生焉。……历数之生也,乃立仪、表,以校日景。景长则日远,天度之端也。日发其端,周而为岁,然其景不复,四周千四百六十一日,而景复初,是则日行之终。以周除日,得三百六十五四分度之一,为岁之日数。日日行一度,亦为天度。察日月俱发度端,日行十九周,月行二百五十四周,复会于端,是则月行之终也。以日周除月周,得一岁周天之数。以日一周减之,余十二十九分之七,则月行过周及日行之数也,为一岁之月。以除一岁日,为一月之数。月之余分积满其法,得一月,月成则其岁大。月四时推移,故置十二中以定月位。有朔而无中者为闰月。中之始曰节,与中为二十四气。以除一岁日,为一气之日数也。其分积而成日为没,并岁气之分,如法为一岁没。没分于终中,中终于冬至,冬至之分积如其法得一日,四岁而终。月分成闰,闰七而尽,其岁十九,名之曰章。章首分尽,四之俱终,名之曰蔀。以一岁日乘之,为蔀之日数也。以甲子命之,二十而复其初,是以二十蔀为纪。纪岁青龙未终,三终岁后复青龙为元。”

大意是:

1、有了天文台和基本的设备,就需要大批人员日夜不断地进行天文观测,不断地校准时间,并实时记录日月星辰的运行状态,包括在全国各地立仪、表,以校日景。

2、确定某一天某一时(比如立春日中午十二点整)为太阳运行的起点,太阳要运行4周天,即1461天,才会准确回到这个起点。这,便是阳历四年一闰的原因。

3、同样方法观测,太阳要运行19周天,月亮要运行254周天,才会回到起点。这,称之为章。

4、由于太阳19周天(非4的倍数)的时间,不够均衡年历,因此,取日月公约数,则太阳运行76周天即76年,月亮运行1016周天,才能实现日月同时回到最初的起点。这称之为蔀。

5、由此按月、日分配年、月,配以24节气,从而建立起完整的阴阳合历。

6、以天干地支纪年。天干地支是由5个(金木水火土)12生肖构成,即蕴含着五星的运行规律的纪年。一个甲子是60年。如此,20蔀即1520年,才能完成一个循环。这称之为纪。

7、历法起始时间为甲子朔旦冬至。要实现其完整循环即五行相代,回到甲子朔旦冬至,则需要3纪即4560年。这称之为元。

这,就是我国历法的“纪元”。

这,就是至少在2000年前,我国就确定了的历法规则。

显然,我国的历法,是包含着这个宇宙运行规律的大系统。其中,既有四季分明、利于农事的二十四节气,也有易记易察、预告潮汐的月历;既有通俗的甲子纪年,也有高深的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运行规律。

完成这项工作,不投入巨资,建设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行吗!仅仅对每天产生的堆积如山的数据的计算,就得多少精通数学人来完成!中国古代的代数学十分发达,与此有直接关系。

据说,雅典帝国、罗马帝国主导的地中海文明,是海洋文明,不知为何,他们竟然不关心预告潮汐的月历?为何只找了12颗月亮,等分一年时光,便草草了事?

尽管太阳历简单许多,但是,如果要搞出儒略历,还是格里历,起码要组织庞大的专业队伍,建立天文台,并使用许多昂贵的仪器设备,至少经过不少于8年(太阳完成2次轮回)的观测记录,才能编制出来。且不说人才培养、专业知识积累,仅仅是天文仪器设备,总不能拍拍脑袋,就出来得了吧?

不知可爱的凯撒大帝、格里高利十三世的天文台、专业队伍何在?

在《浮云遮不住,大道正回归》一文中,我简单推算过,所谓的儒略历,应该是诞生在中国东汉晚期的184年前后(误差正负3年),与凯撒大帝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

儒略历、格里历,其岁首,即所谓元旦,竟然与中国汉武帝以来的中国历法一致!怪不怪?基督徒搞出的历法,他们为什么不选在耶稣生日那一天作为元旦日?

我们知道,格里高利十三世于1582年颁布格里历之前,有一些洋教士到中国来过。

我们还知道,1667年,巴黎天文台成立,这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文台。1675年,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天文台格林威治天文台成立。又过了好多年,这两家天文台才勉强正式运行。

 

4,中西方航海术

 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558505.html

1619年,牛津大学 才有了一名几何“教授”,开设了几何课;1621年,终于有了一个天文学老师,开设了天文学课。1663年,剑桥大学终于有了一名数学“教授”,开设了数学课。那么,没有数学,没有天文学,哥伦布在牛津,剑桥开设几何,天文,数学至少60年之前,是靠谁提供的航海技术于1492年发现“新大陆”?再30年之后的1522年,欧洲人是靠什么技术完成第一次环球航行?作为参考,郑和于1405-1433率舰队七下西洋,比西方航海早了100多年。哥伦布的帆船和同比例的郑和宝船相比,只能放在宝船的甲板的一个角落。

(同比例的哥伦布帆船和郑和宝船:图片来自美国杂志National Geography某一期封面)

 

5,传教士来到中国

以利玛窦(1552-1644)为代表的传教士来到明朝(1368-1644)中国之后,西方出现了现代天文学,有了历法,有了航海术,大学有了数学,几何,以及之后的文艺复兴(14到17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整个文艺复兴期间的时间刚好和明朝重合,著有”算学宝典“的王文素也是明朝人。这些都是历史巧合吗?

抄自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558592.html  启蒙运动中,还有许多让人不好意思的事情呢。

比如,一帮虔诚的基督徒学者们,在引经据典地论证:汉语,就是上帝最早创造的那种语言,而上帝又说过,世界上只能有一种语言。

比如,一批学者,则深入探讨汉语的科学性、先进性问题。启蒙运动大师之一的莱布尼茨(1646-1716年),就是那个与牛顿一起“发明”微积分的数学家,索性提出:以汉语为世界语---这是他在研究数学、哲学中得出的科学结论。

莱布尼茨作为17、18世纪的大数学家,几乎跪在中国面前,那么,请教有关“专家”:作为16世纪的神学家,利玛窦这尊牌坊,该怎么摆放?

再看看哥白尼(1473-1543年)。他的寿命是70岁,他是怎么准确知道土星绕太阳一周是30年?欧洲的巴黎天文台和格林威治天文台是1670年前后,在他身后120年左右才有的。

以下抄自http://bbs.wenxuecity.com/military/1558592.html

据说,哥白尼写出了超级牛逼的天文学论文,构筑了一个庞大而科学的宇宙理论体系。他说:“在运动着的天体中,第一是土星,30年绕太阳一周;其次是木星,12年一周;再其次是火星,2年一周;……”

牛吧?

不过,先别跪下。因为,这种知识,本来就不算个啥,况且,我们还应该本着“疑古”精神,问一下:

哥白尼,是如何知道“土星30年绕太阳一周”的?据说,欧洲人是有“科学精神”的。所以,可以肯定,哥白尼绝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那么,是来自哥白尼的观察?

稍稍了解一下,便知,哥白尼没有在天文台工作过。那么,哥白尼是否为了献身科学,坚持每天独自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呢?嗯,有可能。

鉴于“土星30年绕太阳一周”,那么,至少要观察土星运行两个轮回,即坚持不懈地仰望土星60年,才敢断言:“土星30年绕太阳一周”。问题是:哥白尼总共才活了70岁。难道他10岁以前,就献身天文学了?

那么,哥白尼的这些知识,是否来自欧洲的其它天文台呢?

据西方科学史家说:

(在欧洲)“把行星运动的详细情况更精确地记录下来的第一位天文学家,要算是哥本哈根的第谷·布拉埃(1546-1601年)。……他经过几次迁徙,终于定居在布拉格,并得到约翰·开普勒(1571-1630年)参加他的工作,后来就把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遗留给了开普勒。”

这段话告诉我们:

1、在哥白尼去世之前,哥本哈根的第谷还没出生。

2、第谷之前,欧洲没有靠谱的天文观测记录。

3、第谷超级牛,在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之中,靠着一己之力,竟然搞出了一套“行星运动的详细情况更精确地记录”。嗯,这样的记录和知识,和哥白尼一样,一定来自耶稣托梦。

4、开普勒11岁的时候,罗马教皇开始搞历法改革。

什么哥白尼、第谷之类,到底是不是一尊泥塑菩萨,只有天知道。

这也没有,那也没有,那么,罗马教皇颁布的格里高利历,到底是谁编制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