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说到填词要通音律,可惜蒙古人的铁蹄踏进来之后,到明朝重掌江山为止,乐谱竟然都消失了,当然也可能进化在元曲里。可惜我非戏曲研究专业,无从考证。好在宋朝时已经把词韵和诗韵清楚分开,填词也大都按照原有的曲调,很少自己谱曲。因此失去音律的词到了明清时期,就已经完全成为诗之外的另一种韵文。
流传下来的韵书很多,清朝是用来确定押韵和平仄的是万树的《词律》以及康熙敕撰的《钦定词谱》。万树总结的词牌有六百八十调,加上异体共一千八百调。
什么是异体呢?就是调同词牌不同或者反之。比如:
刘禹锡的《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而李煜的一首《浪淘沙》又是这个样子的: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使用最广泛的词谱是舒梦兰的《白香词谱》, 韵书里评价最高的要推清朝戈载的《词林正韵》。细分了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共十九部。区别平,上,去,又有四十七类。入声已经在现代汉语里消失,作词的时候也许有南方人会用古音,但北方人肯定是无法理解的。韵的分类比诗要少,相比近体诗通常押偶数韵,词的押韵的方法非常复杂。这里先以平仄最标准的李煜词为例说明一下:
最初的韵设为A ,途中变韵设为B,C,D…… 无韵为0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这个韵很简单,AAA,BBAA
近体诗押韵的法则通常是在平声,比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偶有仄声韵,但同一首诗里绝对不可能平仄韵混着来。
而词可以“平仄通押”.比如: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平声韵)
看取眉头鬓上
苏轼,《西江月》
词有小令,中调,长调,长调里最长的当属慢词。我们现在读到的词大部分是上下两段的,这叫做双调。小令只有一段,因此叫做单调。
慢词可以分三,四段,称为三叠,四叠。最长的四叠是吴梦窗的《莺啼序》有二百四十个字,柳永的《戚氏》第二长,三叠,二百一十三个字。这两位都是奇才还特能啰嗦的,咱们俱仰望过,转回过来解析一下大家这几天玩的
调笑令
图例:○为平声 ●为仄声,